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國元帥金兀朮(完顏宗弼)再次興兵南下侵略宋,戰線東起淮河下游,西到陝西。
南宋政府派岳飛帶兵到河南迎戰。這時,在東線,南宋將領劉錡在順昌(今安徽阜陽)大敗金兵主力;西路,另外一位南宋將領吳璘,堅守扶風(今陝西扶風縣),金兵屢攻不下。
岳飛率部北上後,把大本營駐紮在了郾城(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同時,岳飛一面派遣部將牛皋、張憲等人,分別率兵收復河南各地;一面又派遣義軍首領梁興等人重返太行山區,組織和領導河北地區的民兵,策應北上的宋軍。
在很短的時間裡,宋軍先後收復了穎昌(今河南許昌)、鄭州、洛陽等地。宋軍的連續勝利震動了中原,也震撼了金兵。
七月初,金兀朮探知岳飛孤軍深入並親駐於郾城,且郾城駐軍也不多,於是就親率金兵主力傾巢而出,直撲郾城,企圖利用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機一舉摧毀岳家軍的指揮中樞。於是,一場岳飛率領的宋軍與金兵主力的大決戰開始上演。
金兀朮為了擊敗岳飛,親率最精銳的“鐵浮屠”和“柺子馬”一萬五千餘騎,從開封南下,直撲郾城。“鐵浮屠”是金兀朮的侍衛親軍,“皆重鎧全裝”,即人馬俱披重型盔甲,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他們護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堵牆而進”。“柺子馬”指的是左右翼騎兵。金兀朮每次作戰,都是把“鐵浮屠”擺在正面,“柺子馬”列在兩側,一齊衝鋒。
岳飛深知這將是一場前所未遇的惡戰、以寡敵眾的硬仗,因為當時在郾城的宋軍也就三千餘人,但岳飛深信自己能取得勝利,他首先命令岳雲率領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精銳,出城迎擊,並對岳雲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
金兵的先頭騎兵與宋軍的騎兵糾纏在一起廝殺,半天不分勝負,金兀朮見不能不恩能夠取勝,乃下令將披掛“重鎧全裝”的“鐵浮圖”軍投入戰鬥。
岳飛當即命令步兵出動,岳家軍步兵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上砍敵人,下砍馬腿。只要有一匹馬受傷倒地,另外兩匹馬也就無法行動。雙方自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一直鏖戰到天色昏暗,金人的重裝騎兵損失慘重,大敗而逃。兩天後,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最終,岳家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郾城大捷,岳飛以少勝多,並對金兵的精銳騎兵造成了大量的殺傷,而且這些騎兵短時間內還極難補充。緊跟著,岳飛又在“潁昌之戰”大敗金兀朮,令金兀朮哀嘆:“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
岳飛也為各地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手下部將說:“今次殺金人,直搗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可惜的是,沒幾天,岳飛在一天之內收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嚴令他回師並前往臨安(今杭州)面聖。岳飛憤而泣下地說:“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金國方面,由於其精銳騎兵也消亡的差不多了,短期內也無力南下入侵,遂於次年,即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兩國簽訂《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並每年向金國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十二月,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雲、張憲同時遇害,留下一個千古奇恨。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歷史常識》
閱讀更多 史家之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