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玉璜,在中國古代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種玉器,歷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

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種禮儀性的掛飾。每當進行宗教禮儀活動時,巫師就戴上它,它經常與玉管、玉串組合成一串精美的掛飾,顯示出巫師神秘的身份。且每一個上都刻有或繁或簡的神人獸面圖像。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良渚文化玉璜

一、玉璜的形狀

玉璜大致為半圓形,而孔徑的長短取決於半璧,文獻中有多處關於玉璜形狀的記載,如:

《說文解字》:“璜,半璧也。”又釋“環,璧也”。

《爾雅·釋器》載:“肉倍好,謂之璧。肉孔若一,謂之璜。”

二、文獻所記玉璜的用途

玉璜可作佩飾或禮器,作佩飾時,與其他玉器構成組佩,作禮器時,是祭祀時的重要禮儀用品。文獻中亦有關於玉璜用途的記載,如:

《山海經·海外西經》:“夏後啟……右手操環,佩玉璜”。

《禮記·明堂位》:“大璜,天子之器。”

《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周禮·典瑞》:“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屍。”

三、考古發現

在我國,早在蕭山跨湖橋遺址中就出現了石璜。距今5000年左右,璜的使用範圍擴大至長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如薛家崗文化、凌家灘文化,出土的玉璜規格高,數量多,使用方式特殊。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石璜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龍首玉璜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勾雲紋玉璜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捲雲紋雙龍玉璜


距今4000年左右,璜的使用範圍擴大到整個黃河流域,在長江流域的使用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尤其是良渚文化,玉璜出土量大,且有制度化的特徵。

黃河流域,上游在齊家文化時期才有玉璜出現,如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遺址;中游在仰韶文化和龍山時代文化中出土大量玉璜,如陶寺墓葬;下游大汶口文化中出土玉璜的墓葬多伴出玉璧、玉鐲、玉環。長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和末期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玉璜,如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墓葬中,尤其是反山、瑤山、福泉山的祭壇墓地,常伴出玉冠形飾、玉錐形飾等。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我國新石器時代出土玉璜地點分佈圖


四、玉璜是巫師身份牌?

張照根、古方等學者認為璜是史前時期巫師的身份牌。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資料顯示玉璜多出土於墓葬,在可鑑定性別者中,女性墓較多,男性墓次之,小孩墓最少,玉璜的擁用或使用人群存在性別、年齡的差異。


玉璜——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

巫師


史前社會,玉璜主要有3個作用:作佩飾時,常伴出玉管、玉圓牌飾等,良渚文化的玉璜成為複合佩飾的中心玉器;作巫師用玉時,是身份、權勢的象徵,或者是巫覡身份標誌或祭祀必備玉器,楊伯達先生就認為反山和瑤山墓地中隨葬玉璜的部分墓主既是酋長又是巫師或巫覡;最後,作斂屍玉器,如反山墓地的玉斂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