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高級成功法則!破解老子《道德經》“無為無不為”的奧祕

人生高級成功法則!破解老子《道德經》“無為無不為”的奧秘

“無為”思想,出自老子《道德經》,後莊子發揚光大,成為道家核心思想。

千百年來,很多人說“無為”是無所作為的消極觀念,或說是教導君王不與民爭、任民自由發展的“勸君”思想,實為天大的誤解。

其實,無為,才是最高級的成功之道

1.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無“私我”之為。

這裡的“私我”,即自我之私慾、自我之喜好、自我之成見。

所謂“無私我”之為,即消除我個人的“私慾、喜好、成見”,我所思所想所行皆順道而為,我成就道,道成就我,如此便能得大亨通。

無私我,其實莊子在《應帝王》裡也曾說到

“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其意思就是說在一切事上順其自然而不摻雜“私我”干涉。

此外,杜光庭在《道德經註疏》稱:“無為之理……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慾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其意思也是要求人不要用“私我”去破壞公道,更不能為滿足自己的嗜好而去行詭計,凡事順道而行,能做多大的事就做多大的事,不要妄求,這樣就不容易受到傷害,也不會因為名不副實被人質疑和攻擊。

因此,無為便是大為,無為便是無不為

2.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個老闆,需要招聘一個重要的員工,那麼你就要根據公司的實際需求來配備適合的人才,不能以個人私慾來“以貌取人”,即你不能因為自己喜歡美女,就招一個美女,這樣的話,便是損害了公司的發展,也即損道了,那麼結果就必然走向沒落。

所以,為什麼說企業的成功與老闆個人修為很重要,如果修為不夠,私慾太多,便會侷限於私慾營造的網羅之中,從而無明、迷糊、智障、偏見,到最後徒勞一場。

同樣,一個國家的長盛不衰,也在於領導者的無為而治,具體就是不能強加自己的喜好、意識給人民,尤其是不能允許“以權謀私”的現象存在,例如走後門、拉關係、權色交易等,只有讓真正的人才得到匹配的崗位,各盡其才,自由發揮,國家才能日益強大。否則,就是與無為對立,其結果一定小則害人害己,大則禍國殃民。

3.

無為,更是一種修身之道

縱觀各家文化,歸根到底,幾乎所有的文化都在強調消除“私我”的對於人生成長及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

《聖經》裡神對人說:“你要休息,因為我是神。”意思就是,你不要自己去想方設法,一切交給天道,你只需順從道,跟從道就行了。

佛教說人有七情六慾,這些都是干擾人通往幸福之路的障礙,所以你要消除這些障礙,才能如臻化境。

儒家雖然看似與道家作對,處處強調人的“有為”,但其內核深處,一定也是無為的,只是儒家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總是在批判道家的無為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就是無為的一個恰切的解釋。

4

所謂成功之道,其實就是為人之道,認識自己越清楚,越謙卑,越不敢為,從而越能大為

老子提出的無為思想,揭示了天道的奧秘,實則是人生成功的高級法則。

當今許多卓越人士,都深知無為的的重大作用,從而剋制修身,而成其事。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在有生之年同時創造了兩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其在經營企業中,總結出“積善行、思利他”

的核心指導思想,其內涵就是無為,即“無私我”之為的踐行。

先無為,才能明道,而後才能大為

簡單說,人只有先把私我放下,才能看清現實、以及事物的本質,從而順道而行,最終才能成就大我。

5

無“私我”以得正,無“私我”便入道

大道不語,使萬物各得其所欲,春花秋果、四季更替,其背後無不是大道在運行,草木因其順道,按節令生長,不逆反,所以生生不息。

所以,花是自己開,但也不是自己開。

所以,人成事之根本,也在於明道、循道,才能不空忙碌而無所獲,才能有所作為。

雲開書院簡介:集文化之大成,開教育之新風!從哲學、文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多視角、多層面破解思想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