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投資基金的收益如何分配?

企業家學員:“股權投資基金何時才能取得投資收益?”

有資社導師:“主要在項目退出時。”

企業家學員:“那項目退出收益,有多少會最終分配給投資人?”

有資社導師:“大部分,但要看具體的分配方案”

股權投資基金取得回報後如何進行分配呢?一般有以下五個環節:

1、 扣除管理費、託管費、第三方費用等;

2、 返還投資人本金;

3、 支付投資人的預期門檻收益;

4、 根據協議約定在投資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間分配剩餘收益;

5、 納稅,每個居民或企業的法定義務。


股權投資基金的收益如何分配?

首先,第一個環節是支付費用,因為扣除費用的收益才可以進行分配。基金可扣除的費用包括歷年的管理費、託管費、第三方費用等。一般來說,為了基金運營,每年會支付管理費用,用於基金管理人的各項開支(人工、差旅、運營費用等)。此外,為了資金安全,銀行會對基金進行託管,從而發生託管費。基金每月需要財務及報稅,年度需要審計,所以可能會發生第三方代理費用等。

其次,基金需要先償還投資人本金,這是投資人支付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償還本金後,基金需要做相應的減資處理。

第三,支付門檻收益。這裡面又要區分有門檻收益和無門檻收益兩種情況。在有門檻收益的情況下,如果投資人的收益率低於約定的年化收益率(一般為5%-10%),則基金管理人不分配任何剩餘收益;如果投資人的收益率超過約定的年化收益率,基金管理人再與投資人就超過的部分分配剩餘收益。在無門檻收益的情況下,分配直接進入第四環節。

第四,在投資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間分配超額收益。一般來說,投資人和基金管理人會約定剩餘收益按80:20的比例進行分配,但也有按其他比例來分配的。這個分配比例取決於投資協議的約定,而不是按照雙方的出資比例。

上述四個環節的分配,還沒有完成所有資金分配工作,還有第五個環節,即,向政府納稅。通常來說,個人投資人需要根據分配的收益按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由基金代扣代繳),機構投資人則需要按2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不過這個環節可以進行一定的調節,由於各地的實際稅負不完全一樣,基金設立的所在地不同,向政府納稅的比例也會有所不同。


股權投資基金的收益如何分配?


考慮到基金可能投資不同的項目,前期或未來投資的項目有可能是虧損的,所以一般基金都不會直接分配給基金管理人,而是留一部分用於彌補以前或未來潛在的虧損。在投資人拿到全部投資本金和門檻收益前,基金管理人可能無法實際地分配到投資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