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的這些女子,氣節比男子強百倍,最終能名傳千古

柳如是,顧橫波,董小宛,馬湘蘭,陳圓圓,李香君,卞玉京,寇白門。

一直以來,都想為“秦淮八豔”寫點什麼,好讓大眾都瞭解一下這些人。但是一提起筆來,就感覺要寫的話實在太多,又不知從何寫起,真叫人感覺凌亂。

秦淮河畔的這些女子,氣節比男子強百倍,最終能名傳千古

明末,江南地區已經十分繁華富庶。南京的秦淮河畔更是繁華的極致,一水相隔河兩岸,一邊是南方地區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這麼說你就明白了,到江南公園參加會試的舉子們,都是那種偏愛風流和附庸風雅的子弟。因此,參加完會試,就免不了乘船到河對岸去喝喝小酒,聽聽小曲,會會姑娘。

連幾百年前的杜牧都有詩寫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當然了,如果杜牧生活在明末清初,如果杜牧知道了“秦淮八豔”的故事,他一定會為自己寫的這句詩而感到羞愧。

“秦淮八豔”這個稱號,最先見於餘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秦淮八豔。

這所謂八豔,就是八個南曲名伎。是秦淮河兩岸最出名的八個名妓。可能你要說了,八個妓女有什麼好事呢?這八個人,已經達到了賣藝不賣身的階段。她們只需要彈彈曲子,靠著本身的名氣就能收入不菲。而且,她們還都是很富有文學才華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對她們這樣形容也不為過。

接下來,我要用兩個篇幅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八個奇女子。

秦淮河畔的這些女子,氣節比男子強百倍,最終能名傳千古

柳如是,名柳隱,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她曾與南明覆社領袖張縛、陳子龍交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大都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於崇禎十四年她20餘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

當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湖殉國,錢表示同意,但是在船上試了一下水,說了一句:"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在國家面前卻是從容赴死,縱身跳入湖中,最終被人打撈了上來。

而恬不知恥的錢謙益,最終還是選擇了降清,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後來又因案件株連,吃了兩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繫。柳氏並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

連大學者陳寅恪都被柳如是的愛國情懷所折服,還專門為她寫了一本書:《柳如是別傳》。

而且,柳如是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詩人,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其文學素養是“秦淮八豔”裡最高的一位。

1664年錢謙益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一代巾幗竟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可嘆可嘆!

秦淮河畔的這些女子,氣節比男子強百倍,最終能名傳千古

陳圓圓,應該是“秦淮八豔”裡相對來說最出名的一位。因為她的故事,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豔,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後,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隨即帶圓圓拜辭。吳三桂在其督理御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最終吳三桂又重新奪回了陳圓圓,並且進爵雲南王。在吳三桂另娶了正室後,陳圓圓遂乞削髮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

秦淮河畔的這些女子,氣節比男子強百倍,最終能名傳千古

李香君,秣陵教坊名妓,位於秦淮河畔來燕橋南端的媚香樓,一座三進兩院式宅院,就是李香君的故居。

崇禎十二年的秋天,李香君坐在繡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著秦淮河,她在等待她夢中的愛情。當名聞四方的復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驀然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一定感覺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緣已經來臨。那一年,李香君十六歲,候方域二十一歲。這本應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風花雪月,只是可惜選錯了時代背景。

復社的死對頭阮大鋮,本就是一個被清流階層所唾棄的人物,企圖用金錢收買侯方域,來為自己洗白。但是李香君堅決不同意侯方域跟這種人同流合汙。惱羞成怒的阮大鋮,用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侯方域無奈,揮淚離開了南京,這段短暫的愛情也倉促地畫上了一個傷感的句號。

事後,她還是在這座繡樓上,對友人深深地感嘆道:"田公與那阮大鋮有什麼區別?我向來最最欣賞公子的是什麼?現在如果被利益所誘惑,就是我對不起公子了!"對愛情的追求如此堅貞,且是發生在一個秦淮歌妓的身上,實屬難得。

秦淮河畔的這些女子,氣節比男子強百倍,最終能名傳千古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滿樹的桃花已經凋謝,落紅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題有侯方域詩句的扇子,悽切地收拾好行裝,與過去訣別。她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裡,出家為道士。

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其餘幾位愛國志士我們留到下一篇來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