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挑一的學生會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近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會幹部逞“官威”一事引發熱議。


萬里挑一的學生會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這個發生在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一個社聯群裡的四句對話,成為今年十一假期的段子。“楊主席也是你們能直接@的?”不少網友調侃同時,也發出疑問高校學生會到底是什麼樣的組織?學生會主席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兒”?

先來看下高校學生會的組織架構,“楊主席”究竟在哪一級?


萬里挑一的學生會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校學生會,院系學生會,班級管委會三級,每級均有自己獨立的組織構架,相互間並無直接隸屬關係,但在每個層級內部,則存在著明確的職位層級關係,即主席>部長>幹事或班長>委員。這種內部形態正好契合了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對官僚制的定義,即包含分部——分層、指揮——服從等行為特徵的組織形態。在這種組織內,越接近頂點人數越少,越接近頂點權力就越大。“楊主席”如果剛好是校級學生會主席,那參照這個定義來看,他確實是個“大官”。

現實中,當上校學生會主席也絕非易事。2018年7月19日,中山高校學生會幹部選拔,在中山高校3個校區5個校園現有的3.3萬本科生中校學生會骨幹共計210人,不到全校總人數的1%,在這1%中,學生會主席只有1個,在全校範圍內可謂萬里挑一。

萬里挑一的“楊主席”怎能和一抓一把的“楊學長”一樣呢? “楊主席”日常是如何做到 “一呼百應”呢?

高校學生會主席到底有多大的權力?

我國高校學生會是在黨組織領導下,團組織指導下的群眾性組織,其主要任務是為全體在校生提供服務,豐富其課餘文化生活,如下圖所示,學生會的主要功能是“搞活動”。


萬里挑一的學生會主席 究竟是多大的“官”?


主營“搞活動”的學生會主席是如何一步步架起“官威”的呢?

首先,學生會成員在高校生活中最大的兩項福利“保研推優”和“獎學金”上有著特有的優勢。因為獲得福利的必備條件中,除了品學兼優外,綜合素質、組織能力,校內知名度等條件都是普通學生很難獲得,而學生會成員額外擁有的送分項。所以,不管是“保研推優”還是拿“獎學金”,都會是學生會成員機會更多。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學生會成員身份高於普通學生的假象。

其次,在學生會內部又存在著“權力分等”的現象。老師直接傳達指示學生會主席、主席管理部長、部長使喚副部長、副部長命令打雜… 一級級的迭下來,主席就變成了除老師之外,在學生會內部最高的存在了。如果再加上學生會本身賦予其成員的優越感,做上了“主席”似乎就真有了能在全校“一呼百應”的感覺。

社會風氣讓有些學生幹部自我定位發生錯位,這種“官威”也僅是象牙塔內自我加持的幻覺罷了。

重點大學的輔導員行政級別相當於副科級,學生會幹部並無行政級別,從級別上,楊主席們不算太大的官,從功能上,楊主席們也未握有任何實質的權力。如同十一假期火爆朋友圈的截圖一樣,楊主席們的高高在上“身份”在真實的話語空間中更多的是“收穫”網友看段子一般的嘲諷。

10月6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41所高校聯合發起了《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幹部自律公約》。《公約》以書面文件形式對學生組織官本位思想提出反對,發出恪守學生學習本分、牢記學生組織宗旨、永葆理想主義情懷、紮紮實實做事、營造平等氛圍和摒棄庸俗風氣等六點倡議。

“公約”之下,未來還會出現“張主席”、“李主席”嗎?

中國教育報《高校學生會屢遭非議 學生幹部被指"學生官"》

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全國學聯秘書處《高校學生會組織章程制定辦法》

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全國學聯秘書處《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

科技風雜誌《中美高校學生會對比研究》

八所採樣高校官方網站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