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硬漢,一個書生,在牢裡自己刮骨療傷


明朝第一硬漢,一個書生,在牢裡自己刮骨療傷


楊繼盛

明朝第一硬漢,

自己刮骨療傷。

比關羽還猛。

以下《明朝哪些事兒》


在明代,

彈劾可謂是家常便飯,

比如你看某人不順眼,

可以上書彈劾,和某人有仇,

可以上書彈劾,

政治鬥爭需要,可以上書彈劾,

閒來無事找點活幹,

也可以上書彈劾。

彈劾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比如不講個人衛生、衣服沒穿對、

腰帶沒繫好,

長相難看也可以彈,

總之是隻要想得到,

就能彈得了。


01


而在這種環境下,

明代的官員們已經養成了習慣,

大凡一個官員幹到三品副部級,

如果檔案裡沒有十幾份彈章,

那就是件極不正常的事情。

你彈劾我,我彈劾你,

幸福的日子一天天地過,

幾十年混下來,

一次也沒被彈劾過的,

不是人,是神。


02

在彈劾如吃飯穿衣的時代,

平凡而不起眼的楊繼盛卻因此萬古流芳,

是因為他使用了最為特別的一種彈劾方式——死劾。

在很多情況下,

彈劾是一種政治手段,

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大家同朝為官,

混個功名也不容易,

彈劾貪汙,

下次就少貪點,

彈劾禮儀,那就注意點形象,

就算是彈劾長相不佳,

最多不過是去整容,你來我往,相敬如賓。

而死劾,

並非是簡單的文書,

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

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

彈劾的對象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

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以生命為賭注,

冒死上劾,是為死劾。

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若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類的糾紛,

是斷然不會有人用這一招的,

嚴嵩沒有殺楊繼盛的爹,

更不會搶他的老婆,

相反,他提拔了楊繼盛,

並希望將他收入門下。

然而楊繼盛拒絕了升官發財的機會,

他已經下定決心,死劾嚴嵩。

03

嚴嵩不是他的仇人,

他卻依然不忿,

為夏言不忿、為朝局不忿、

為死在蒙古馬刀下的萬民不忿,

為天下不忿!

以天下為己任者,是然。

他並非不知道這樣做的下場,

沈鏈的遭遇就在眼前,

並非沒有人勸過他,

深通王學,熟悉鬥爭之道的唐順之及時看出了苗頭,

作為楊繼盛的朋友,他曾寫信勸告:

“願益留意,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而為。”

作為王學左派的嫡傳弟子(聶豹、徐階屬右派),

唐順之十分清楚當時的政治環境,

所以他苦口婆心相勸,希望楊繼盛不要出頭,以避禍患。

楊繼盛看了信,卻只是笑而不答,

他的人生只剩下了一件事情。

04


在上書彈劾之前,

楊繼盛齋戒了三天。

這是他一生中最後的自由時光,

四十二歲的楊繼盛回顧了他的過去,

從童年的貧寒,

到青年的求索,

熬過了繼母的虐待,

熬過了仇鸞的陷害,

現在的他,是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前景光輝,仕途遠大。

然而現在他準備放棄所有一切,

去完成那件必死無疑的大業。

因為放牛的楊繼盛、

歷經磨難的楊繼盛、

看盡官場黑暗的楊繼盛,

依然是同一個楊繼盛。

在黑暗中的楊繼盛,

是一個純潔的人。

而面對這片窒息的黑暗,

他無力反抗,

只能發出那最後的吶喊。

05

楊繼盛雖然不聰明,

卻也不笨,他十分明白,

唐順之的話是對的。

死劾確實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但他沒有更好的方法。

他沒有錢財,沒有權勢,

沒有庶吉士的背景和入閣的希望,

更沒有張居正和徐階的智慧。

歸根結底,

他只是個出身農家、天賦平凡的普通人。

他唯一擁有的,只是他的性命。

而彈劾後的流程他也很清楚,

嚴嵩的誣告、錦衣衛的拷打、

詔獄的長期關押,

如果運氣好,

可能還有行刑人的大刀。

在這樣恐怖的環境下,

根本不用指望什麼九死一生,只有十死無生。

然而他依然決定這樣做。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

依然慷慨而行。

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有著很多稱呼,

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等,

而在西方人的眼中,

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

06


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

這種行為有著一個恰如其當的名稱: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勇往直前

楊繼盛已經了無牽掛。

他拿起了筆,在鋪開的紙張上寫下了悲憤的心聲:

臣孤直罪臣楊繼盛,

請以嵩十大罪為陛下陳之!

當楊繼盛將這封千古名疏封存妥當,

遞送內閣轉交西苑之時,

他已經完成了一個偉大的轉變,

昔日那個放牛的貧農子弟,

歷經幾十年的風雨,

終將成為一位不朽的英雄。

楊繼盛沒錢買通行刑人,

又得罪了財雄勢大的嚴嵩,

一般說來是必死無疑了。

07

可讓人驚歎的是,

楊繼盛捱了一百杖,

雖說皮開肉綻,傷筋動骨,

竟然還是保住了一條命。

除了他身體好外,

估計也有某些場外因素——行刑者是錦衣衛。

不過一百杖還是結結實實的一百杖,

不是打在棉花上的,

楊繼盛依然只剩下了半條命,

等待著他的不是救護車或高幹病房,

只有潮溼而散發著惡臭的詔獄。

然而正是在這個恐怖陰森的地方,

楊繼盛幹出了一件聳人聽聞、

挑戰人類極限的事情。

08


雖說是硬漢,

畢竟不是鐵人,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

腿肉被打掉,

一片血肉模糊,

已經昏迷的楊繼盛被拖回了牢房,

沒有人給他包紮,在蠅蟲滋生,

骯髒陰冷的空氣中,

他的傷口開始惡化感染。

在那個深夜,

楊繼盛被腿上的劇痛喚醒,

藉著微光,

他看見了自己的殘腿和碎肉,

卻並沒有大聲呻吟叫喊,

只是叫來了一個看守:

“這裡太暗,請幫我點一盞燈借光。”

這是一個並不過分的要求,

看守答應了,

他點亮一盞燈,

靠近了楊繼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灑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

這位看守看見了一幕讓他魂飛魄散、永生難忘的可怕景象:

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那裡,他低著頭,手中拿著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颳著腿上的肉,那裡已經感染腐爛了。

他沒有麻藥,也不用鐵環,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帶著一副平靜的表情,不停地颳著腐肉,碗片並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在這個深夜,

那枯燥的摩擦聲始終回映著在陰森的監房裡,

在寂靜中訴說著這無以倫比的勇敢與剛強。

在昏暗的燈光下,

楊繼盛獨立完成著這個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可以肯定)的手術,

當年關老爺刮骨療毒(真假還不一定),

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群人圍著,陪他下棋解悶。

相比而言,

楊繼盛先生的手術是自助式的,

沒有手術燈,沒有寬敞的營房,

陪伴他的只有蒼蠅蚊子,

他沒有消毒的手術刀,

只有往日吃飯用的碎碗片。

楊繼盛繼續著他的工作,

腐肉已經颳得差不多了,

骨頭露了出來,

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09


掌燈的看守快要崩潰了,

看著這恐怖的一幕,

他想逃走,

雙腿卻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

他曾見過無數個被拷打得慘不忍睹的犯人,

聽到過無數次悽慘而恐怖的哀嚎,

但在這個平靜的夜裡,

他提著油燈,

面對這個鎮定的人,

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震撼。

於是他開始顫抖,光影隨著他的手不斷地搖動著。

一個沉悶的聲音終於打破了這片死一般的寂靜: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

10

在這最後訣別的時候,王世貞終於不禁放聲大哭:

“椒山,事情怎麼會到這個地步啊!”

然而此時的楊繼盛笑了,

他倚著牆壁,用殘腿支撐著自己的身體:

“元美(王世貞字元美),不必如此,”

在昏暗的牢房中,他的臉上映射出無比自豪的光芒:

“死得其所,死又何懼!”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月初一日,

楊繼盛英勇就義。

這場實力懸殊的戰鬥中,

手無寸鐵的楊繼盛,

堅持到了最後一刻,

只憑借他的信念和勇氣。

臨刑前,他賦詩一首: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

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