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問孔子:您說“子為父隱”,難道大義滅親不好嗎?

南山客:“葉公曾說,他治下有人偷了羊,而這人的兒子卻來官府舉報父親,您怎麼看?”

孔子:“這樣的事情,沒發生到自己身上,誰都可以誇這孩子懂事懂法;若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果真能如這孩子一樣去舉報嗎?心裡肯定會猶豫不決,而這‘猶豫’恰恰是個拐點,表明心中對父母還有愛。”

百問孔子:您說“子為父隱”,難道大義滅親不好嗎?

南山客:“舉報父親,這不是‘直’嗎?”

孔子:“這不是我所說的‘直’,這是冷血!直,並不是竹筒倒豆子什麼都不藏,人心中還有親近親人的情感自然流露,真誠地自然流露才是‘直’,而不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沽名釣譽,置自身於不忠不孝的境地。”

百問孔子:您說“子為父隱”,難道大義滅親不好嗎?

南山客:“大義滅親,這不是一種法治精神嗎?法律規定包庇、窩藏都是罪行呢!藏匿罪犯或知情不報是要受到株連的。”

孔子:“法不容情,相互檢舉揭發減少犯罪的發生,但卻會使人與人之間就如同仇人一般互不信任,雖然犯罪少了,但人所需要的愛沒有了,這樣的環境也不能是好環境。”

百問孔子:您說“子為父隱”,難道大義滅親不好嗎?

南山客:“若是您遇上這樣的情況,不去舉報會怎麼做呢?”

孔子:“自首能寬大的話,我會勸他去自首,畢竟已經犯法了,逃也是惶恐不安過一輩子;但若是他不願自首的話,我也會替他隱藏起來,即使犯了窩藏罪,我心裡也不會覺得難受。”

南山客:“是的,這確實是兩難抉擇,大義滅親雖然也有這樣的事例,但總覺得怪怪的。謝謝您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