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文|曉生

我們每個人都想成功,可有的人總是不能如願,是什麼原因導致你不能成功呢?今天 我們就說說佛家的“貪、嗔、痴”。

“貪、嗔、痴"

"貪、嗔、痴”是佛教文化裡提出的一個概念,指人的所有負面情緒,被稱為人生”三毒“,它腐蝕著我們的心靈和肉體,讓我們坐臥不安,倍感煎熬。

“三毒”使我們變的多疑、焦慮、憔悴、沮喪、頹廢. . . . . . 別說成功了,連正常生活都變的困難。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今天我們不談佛家文化,只談"三毒"對人生的影響,它是怎麼使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的?

今天談的都是個人觀點,不代表佛教文化,若有不當之處請佛教朋友指正,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聯想和誤會。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貪就是想得到不該得的東西。

“人心不足蛇吞-相”是一個典故,其大意是: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的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於是就讓這個人提出要求,滿足他的願望。這個人一開始只要求簡單的衣食,蛇都滿足了他的願望,後來慢慢的貪慾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滿足了他。

一直到他做了宰相,還不滿足,還要求做皇帝。蛇此時終於明瞭,人的貪心是永無止境的,於是一口就把這個人吞吃掉了。

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今天,人們漸漸地把“人心不足蛇吞-相”寫成“人心不足蛇吞象”來比喻人貪心永遠不會滿足,就像蛇貪心大的想吞食大象一樣。這貪心是有多大、多瘋狂?

這個故事由來已久,記載在《山海經》上, 說明人的”貪“性幾乎是伴隨著人類誕生那天起就存在的,幾乎是人的天性。

貪如同毒蟲潛伏在我們身體中,伺機而動,一旦我們順風順水或走投無路時,它就破體而出,吞噬我們。

貪之所以醜陋是因為覬歟不該得的東西,世間萬物皆有定數,違之必遭天罰,放眼天下,為富不仁與作惡多端者,幾人能得善終?

世人貪婪,總想尋求兩全,可這世間哪有什麼兩全之法,人生百年,不過是教人取捨而已。

懂得取捨,又怎會貪!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取捨,切莫貪婪。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只要貪心還在,成功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嗔就是對他人或自己產生的怨恨心。

唐朝宰相婁師德,有一天皇帝下詔要他弟弟去當州牧。臨行前,婁師德問弟弟:“哥哥在朝廷當宰相,你又要去當州牧,如此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嫉妒。如果有人對你不滿,以種種惡言來傷害毀謗你,你該怎麼辦?”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弟弟說:“笑一笑,不理他就好了。”婁師德接著又問:“如果你不理他,他卻得寸進尺,當面侮辱你,甚至吐你一臉口水,遇到這種情形,你會怎麼處理?”弟弟回答:“我會很歡喜的把口水擦掉。”婁師德聽了卻告訴弟弟:“你實在令我憂心。”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弟弟覺得很奇怪,自己如此忍辱,有什麼不對?婁師德就講:“人家吐你一臉口水,表示恨你恨到了極點。而你卻將口水擦掉,表示不能接受他的行為,這樣做只會讓他更生氣,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口水自己幹掉,如此他的嗔恚自然也會慢慢化掉。”

嗔心的產生,很多時候是因為嫉妒,說到底還是因為貪婪,自己一定不要有這種心理,面對有嗔心的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消除他心中的不滿。

有時候一句隨口之言,一個無心之舉也會引發嗔心,這就要提高自己的修養,開闊自己的心胸,只有這樣才能平息自己的嗔心,不讓別人生怨恨。有時候想想,世間之人,又有誰沒受過委屈呢?不平之事,委屈之心或許都是為了磨鍊你的君子之志。

總之,人要學會能“忍”,忍學會了,就能成就大事。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佛遺教經》雲:“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明入道智慧之人也。”

就是說不管別人怎麼辱罵、侮辱你,不能只是表面上忍,而且心中還要如飲甘露。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不但事業能夠成就,而且自己的修行也能更上一層樓。

這很難做到,但卻值得去做。做到這一點,你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痴就是對事物表相的痴迷。他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

梵志是佛陀的弟子,有一天當他不小心滑落懸崖,慌亂中抓住了一棵小樹的樹枝,懸掛在半空中搖晃不定,樹枝太細不能承受他的體重眼看就要斷掉,梵志心裡十分慌恐大喊救命!

恰巧佛陀路過此地,聽到他的求救聲。佛陀說:“我實在很想救你,可是恐怕你不會照我的話去做。”

梵志不解的說說:“佛陀!我快要掉下去了,求您趕快救我,我怎麼會不聽您的呢?”

佛陀說:“好!那你把手放開。”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梵志一聽,傻了:“我好不容易才抓到這一根枝枝,您怎麼反而要我放開?我一放手,就會掉下去活活摔死的啊?”

所以他死命地抓著樹枝不放。

佛陀的話你都不信,這是有多痴呢!你是看到了下面的懸崖,但那懸崖又何嘗不是你痴迷的表相。佛法講萬法一如,眾生平等,你看到的懸崖和你抓住的樹枝又有什麼區別呢?

有時候,放下才是真正的解脫。不論是放下感情,還是放下仇恨,對自己,對他人都是一種解脫。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我們看到的都是表相,我們痴迷的也是表相。

眾生執著痴迷,不肯放下貪、瞋、痴,又想得解脫,終究還是永遠困在迷境妄識裡面,不能證悟得道。只要“貪、嗔、痴”還在,我們就會身心疲憊,離成功越來越遠。

古德說:“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直是一番齊著力,桃花三月看飛紅。”千百年來,人間真正能轉迷成悟者,實為可貴。這也是為什麼成功者少,失敗者多的原因。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雖有勸人向善意,但無勸人學佛心,看現實生活中,太多人被“貪、嗔、痴”搞的身心疲憊,迷失自我,所以才放上幾個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說到底,這些都是心毒,心毒還需心藥解,而最好的解藥就是:善良。一心向善,所有的路都會越走越寬!所以,要想遠離“三毒”就要秉承心地善良。

人生“三毒”無處不在,使我們身心疲憊,該如何遠離“三毒”


歲月漫長,你要心地善良。

所有委曲,都在幫你成長,直到有一天,你會全身灑滿陽光。這,才是成功路上最堅實的依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