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之名:國史中五個“大秦帝國”的得名緣由

“秦”作為古代獨立政權的國號,僅僅有如下表所示的5個稱帝了的政權

在使用,看著很少麼?比算上唐堯的大唐還多一個呢,沒想到吧2333:

以秦之名:國史中五個“大秦帝國”的得名緣由

五個“大秦帝國”的基本信息

那麼,這5個秦政權又是為什麼自稱為“秦”呢?史家“習稱”又是怎麼來的呢?且看筆者一一道來:

秦之淵源:秦川與嬴秦

秦最初是一個地名,大致在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秦安縣、張家川一帶,是嬴姓“飛廉-惡來”支系的後代始受封之地,受封時間大抵是西周中後期的孝王時代,受封者是秦非子。在此之前的西周前期,由於飛廉、惡來父子在商周之際站到了商紂王的一邊,所以“飛廉·惡來”支系並不怎麼招周王們待見。而且惡來兄弟季勝的後裔造父,或許由於季勝站到了周武王的一邊,所以還能早惡來後裔一步,被周穆王賜封於

趙(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以至於飛廉-惡來-非子一系的秦國主君還會被太史公認為“氏趙”,難道太史公看到了什麼關於惡來後裔在穆王到孝王之間與季勝後裔搭夥氏趙的黑材料?2333

從秦非子受封於秦開始,再加上日後秦國的東進,天水以下的渭河谷地便在我國曆史長河中,有了一個響亮的別稱——秦川。可以說,整個“秦川”的得名,可是秦國不斷東進奠都“反哺”而來的一個大地名呢233:秦邑-西垂-汧邑-平陽-雍城-涇陽-櫟陽-咸陽,秦垂在今甘肅天水轄境,汧平雍在今陝西寶雞轄境,涇櫟鹹在今陝西咸陽或西安轄境,可以說,凡秦之所都,均為“八百里塵土飛揚”的秦川。由於這個“秦”的聲威、業績太過顯赫,所以一般在歷史語境中稱“秦”的,也就只此一家、別無歧義了,大不了再加上個姓,以“嬴秦”稱之。

欲知秦朝為何滅亡,推薦下面這部《誰殺死了秦帝國》

那麼,回過頭來看,“秦”字的本義是什麼呢?《說文解字》說“地宜禾”;《韻會》說:“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那麼“周”如果是“田”,秦又是“禾”,這可巧了,“漢”還是“天河”哩,“周秦漢”湊一塊,可以躬耕關中哩,美滴很,要不再加點兒“唐”(本義“宏大”),形容一下莊稼秦的長勢喜人?

以秦之名:國史中五個“大秦帝國”的得名緣由

秦並天下雕塑作品

秦之迴響:前秦、後秦、西秦

秦從周的附庸,一步步成長為戰國一雄,甚至最終成為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在“秦川”(今天的關中天水經濟區233)一待就是六七百年,直接如同晉之於山西高原、齊魯之於山東半島、燕趙之於河北平原一般,成為關中、天水一帶在歷史長河中經常被官方行政區劃與民間俗稱重新啟用的地名。雖然在秦亡以後,國號被“漢”霸屏了四百多年,可一旦“漢之篡代者”魏晉不爭氣,秦便又被割據關中隴西的政權請了回來。

苻洪建立的三秦王國與前秦(關中)、姚萇建立的後秦(關中)、乞伏國仁建立的苑川王國與西秦(隴西),均為當時的非華夏族群在秦川故地建立的秦政權,其得名原因當然也便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要利用五百年前齊天大聖(劃掉)秦王的名號來煽動起一定的政治號召力,彌補自身統治威信的不足。當然,像苻洪老先生這樣搞出一個“三秦王”的名頭,就真真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幸虧苻健改稱秦王,否則苻堅這個一心漢化的有文化老好人,當然也要改稱秦王了啦。

前、後、西秦的習稱,除了前後秦也被冠以姓氏,稱作“苻秦”與“姚秦”以外,由於三者的時代比較接近,便以影響較大的兩個為前秦、後秦,而影響較小(幾乎成天和“群涼”玩耍)的乞伏秦,則由於位於前後秦國都的西方,所以被稱為“西秦”,命名方式類似於同時期的東方“五燕”(前後+西南北)。

欲知更多關於前秦賢王苻堅的故事,推薦下面這套《前秦天王苻堅》

秦之餘韻:薛秦

然而,前、後、西秦最終也難逃如同秦朝一般曇花一現的“厄運”,先後被當年吃了不少閉門羹的老冤家“晉”(東晉淝水之戰)與“魏”(北魏滅西秦),甚至老冤家的手下敗將“宋”(劉裕北伐滅後秦)一起禍禍完了(手動滑稽)。然後呢,又在唐式霸屏以前,出來“蹦躂”了一年半載。

在隋末群雄之中,

西秦霸王薛舉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不僅名頭乍一聽很像那西楚霸王項藉(韻腳都押著呢,一波666),人家可還是武力值高且正面懟勝過李世民的男人,要不是突然成了折翼天使(劃掉)病故,關隴的秦與唐還是可以再鬥上幾個回合滴。

這個薛舉-薛仁杲政權由於他自己便自稱為“西秦”(類似西楚),所以自然而然,在有些語境下,會把薛舉政權稱呼為“西秦”,但是,由於乞伏氏已經有一個西秦在前面了,在通史語境下,雖然都不怎麼出名,但也是衝突的,所以呢,姓氏就被搬出來了,稱薛舉之秦為“薛秦”咯。

以秦之名:國史中五個“大秦帝國”的得名緣由

綜上,“秦政權”的得名,除了“嬴秦”是因為封地秦邑以外,其他四個均為“借秦自重”的關隴割據軍閥,打出“秦”的名號本身,與血緣、姓氏什麼無關,純屬“地緣”所致。而“秦”的名號,除了在這些個曇花一現式帝制王朝出現以外,還在“秦王”等宗室親王爵號、“秦州”“秦郡”等隴西行政區劃或東晉南朝僑置政區名稱、“秦川”等民間習稱中有所出現。

概言之,“秦州”、“秦郡”、“秦川”均為與那四個秦政權一致的“地緣”因素所致,只有“秦王”還是一個尚顯威權的王爵名號。除了歷朝“秦王”、四個短暫且尚武的秦政權,“秦”的名號便沒有在其他國號中出現,這難道是漢儒以降,對“暴秦”刻意渲染,以致“秦”在傳統語境中已成為如同“桀紂”一般的存在所致?

如果想要獲取更多我國曆代王朝的得名來歷知識,可以關注頭條號:寒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