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於是在畫中添了“一筆”,奪得第一!

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於是在畫中添了“一筆”,奪得第一!

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逐漸發生了改編,個體意識開始覺醒,這就反映到了美術界方面,很多人的繪畫對象從剛開始的革命烈士轉換成是身邊的普通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誕生了一幅著名的油畫《父親》。


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於是在畫中添了“一筆”,奪得第一!


說起《父親》這幅油畫,相信有很多的人都在美術課本上見過,它的創作者就是著名的畫家羅中立。羅中立對於《父親》有獨特的思想和創作靈感,在羅中立的認知中,農民就是城裡人的衣食父母,因為沒有農民就沒有糧食,但是如今對於農民的畫作實在是太少了,於是羅中立就用了領袖畫像的尺寸,來表現農民的細節,後來羅中立就專門蒐集了關於農民的特徵,比如畫中的農民鼻子旁邊有一顆痣,是人們常說的苦命痣,以此來表現艱苦的生活,還有乾裂的嘴唇,長期幹活皸裂的手,都是為了更好的表現農民的辛苦,而且為了更好的呈現老人粗糙的皮膚,在顏料中添了饅頭渣。


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於是在畫中添了“一筆”,奪得第一!


起先這幅畫沒有過審,可是羅中立不甘心,退回來就在思考如何改進,他在畫中的在耳朵後面加了“一筆”,就是這不起眼的“一筆”,讓這幅畫名聲大噪,耳後多了一個圓珠筆,這是這位父親對自己的期待還是他對子女的期待,我們不得而知,只明白當我們看到這幅畫聯想到自己的父親,臉上那麼多不好看的皺紋都是他比我們的證明,就不禁淚流滿面。


羅中立因《父親》不能過審,於是在畫中添了“一筆”,奪得第一!


最終這幅畫送去北京,深得評委觀眾的喜愛,奪得第一,儘管至今都有人對那支圓珠筆存在爭議但都不可否認這幅畫是一位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