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有人說,福原愛可能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日本人了。

她不僅是日本的國寶,在中國也具有極高的國民好感度,人們習慣地叫她“愛醬”。

12歲,她就一直在中國參加訓練,當網友得知她與中國臺灣乒乓球選手江宏傑結婚時,感嘆"謝天謝地,愛醬最終還是中國的。"

這個長相甜美可愛,有著愛哭愛笑的性格,輸球了會噼裡啪啦掉眼淚,一邊哭一邊打著球的日本乒乓球小將,20年如一日的練球,她雖然有點兒愛哭,但卻具有奧林匹克最寶貴的精神——堅持到底。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在體育賽事上,作為敵對方的中日曆來不和,而她是唯一的一個,和中國對戰輸了之後,中國網友真心安慰的日本運動員。

事實上,我們中國的乒乓球隊員們中的很多人在私下裡都是寵著愛醬的哦。

曾經,郭躍和王楠不忍心看愛醬輸得太難受了,眼淚是強忍著沒有流下,就在場邊對著張怡寧說:"讓幾個讓幾個,你看她又要哭了。"

愛醬就是這樣一個讓人不忍心傷害的人!

10月21日晚上,愛醬在微博上發文宣佈退役。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此後,她也發了一篇微博,表示說:“沒有中國就沒有今天的我,感謝中國!”便宣佈正式退役。

雖然,這個最會說東北話的日本女孩,選擇了離開賽場,中日的球迷們都對她有著太多的不捨,但看到自己喜歡的愛醬帶著一口臺灣腔即將開啟她人生的新篇章,大家也都慷慨地送上了滿滿的祝福。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2017年日本富士電視臺上映的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我看了後深受觸動,原來這個女孩從小就知道努力,而且是異常的努力!

這部紀錄片,記錄的就是這位在日本最受寵愛的天才乒乓少女從站在板凳上打球到問鼎奧運獎牌的成長軌跡。3000多盤錄像帶的剪輯製作,拍攝記錄了愛醬從4歲到28歲的全部成長曆程,四分之一的人生,一個屬於愛醬的時代,濃縮在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中,在豆瓣上創下了9.2的高分。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天賦、興趣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讓福原愛走得更遠、更穩的,是她母親的教育。

鏡頭下的24年,愛醬從調皮可愛的小姑娘長大成人,而愛醬的媽媽福原千代,則由風華正茂的女子變為慈祥老人,媽媽用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身心地陪伴在愛醬身邊,用尊重與愛,成全了一個“天才少女”的誕生與成長。

01 雖然你只有4歲,但規則就是規則

1988年,愛醬出生於日本宮城縣仙台市,父母原本想培養愛醬的哥哥成為一名運動員,小小的愛醬則常常在兵乓球桌前看哥哥練球。

她好奇地拿起球拍比劃時,卻沒想能穩穩接住了哥哥發過來的球。從小流露出的乒乓球天賦讓她的父母眼前一亮,便決定開始培養愛醬為運動員。

3歲9個月時,愛醬第一次打乒乓球。這個身高剛趕得上球桌的孩子,一打就停不下來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得益於自身過硬的條件之餘,更重要的那個其背後懂得堅持和教育的家長。

發現愛醬的興趣後,媽媽開始帶著女兒學習乒乓球,成為了她乒乓球的啟蒙老師。那一年,母親福原千代42歲。

富士電視臺首次把鏡頭對準愛醬,是在一次全國大賽上,那時身高只有100釐米的愛醬,面對比自己大很多的對手,哭著跑向了媽媽。

在離球桌最近的觀眾席,梳著和女兒愛醬一樣髮型的母親千代,看著女兒跑過來,沒有過多的安慰,而是打開愛醬的手掌,說:“來看一看,這是什麼?”

手上寫著愛醬和母親的秘密暗號:“集中時機”。

球場上,時機就是一切。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她的第一場比賽就打敗了二年級的小學生,和對方比賽完,媽媽會讓愛醬和對方握個手,比賽歸比賽,但友善也很重要呀。

面對孩子出色的表現,母親展露笑顏,毫不吝嗇地誇讚她:“平局後能贏下真不錯。”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但之後的比賽中,小愛醬的發球姿勢不符合規則,母親嚴肅起來,“

我知道你有點緊張,不過把手張開拋起來,加油。”嘗試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鼓勵她自己找到方法努力解決。

用指導代替指責”的原則看似簡單,現實中能做到的家長,不知能有多少。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比起贏得比賽,福原千代更重視對孩子禮儀和規範的教育。比賽結束後,媽媽第一時間讓愛醬和對方道歉,因為發球不規範是不尊重比賽的表現。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就算只有四歲,但規則就是規則。”因為輸掉比賽跑出去、又不巧撞到腦袋的愛醬,越哭越厲害。媽媽沒有繼續逼她,選擇了安慰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球場之外,為了尊重規則,母親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訓練她規範發球,並且制定了循序漸進的計劃。

一個個球打出去,撿回來,陪著;一次次手把手糾正動作,叮嚀著......事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母親坦言:“一點兒也沒有想以後會怎麼樣,就是每天興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練。”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母親還有一本練習手冊,上面用心地記錄著愛醬的性格特點。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練習手冊

正是因為深刻地知道愛醬不放棄、不服輸的性格,在她一直打不好,開始哭哭啼啼時,母親抓住她的性格特點使用激將法:“不想練就算了。”

面對母親的反應,即使哭得喘不過氣,小愛醬也倔強地回答:“要練!繼續練!”堅守著和母親曾經定下的“絕不中途放棄”的約定。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後來,母親的特訓讓小愛醬就有了飛速進步,短短一個月後過去,掌握髮球規則的愛醬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不久後的一場比賽成了檢驗成果的關鍵時期。大戰來臨前,面對緊張的小愛醬,母親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耐心開導,叮囑她“笑一笑”投入決賽。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而另一邊,被愛醬扣殺後輸了的二年級小男生哭著回到家長身邊,換來的只有身邊大人的責備、隊友們的推搡和冷嘲熱諷:“自己不好好練習有什麼辦法。快打球去,去!”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對一個難過傷心、渴望安慰的孩子來說,這樣的冷言冷語,比失敗的打擊更殘酷。而愛醬的母親,每次在孩子受挫哭了時,選擇安慰孩子,和給她簡單的鼓勵。媽媽習慣給予愛醬的鼓勵,卻能化成一股背後的強大力量,增強愛醬的自信。

5歲的愛醬,就這樣拿了第一個全國冠軍。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02 你要變得更強,媽媽必須退場

2000年,12歲的愛醬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日本國家隊成員,她被認為是日本乒乓球界的天才少女。而她也不負重望,一次次刷新日本兵乓球的歷史記錄,斬獲眾多比賽冠軍。

但是,有一次,當她以特邀選手身份與36歲的前中國隊員小山智麗對決。愛醬輸了,小山智麗公開的說愛醬的水平在中國起碼有一千個。這讓愛醬陷入了自我懷疑,她決然選擇去參加中國第三級聯賽。這一次,愛醬的母親並沒有跟去。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什麼階段該採用什麼樣的訓練戰略,不同階段該怎樣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北大才女趙婕曾說:“我最敬佩一種父母是,在孩子年幼時,給予親密的照顧;在孩子長大後,懂得適時放手。”

12歲的愛醬獨自踏上了去中國遼寧的旅途。母親福原千代縱使萬般不捨得,也微笑著送別女兒,裝作堅強,但是卻久久不忍離去,眺望著孩子遠去的背影。

福原千代雖然內心滿是牽掛,但她說:“去中國也是讓孩子離開父母獨立成長的一個好地方、好機會,必須要讓她體驗一下,現在的話也許是最好的時機吧!”

她給予愛醬自由成長的空間,女兒的世界遠不止眼前。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放手並不是等同於“撒手”,而是在陪伴和鼓勵的同時,給予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愛醬離開了母親,獨自來到中國,等待她的是重重困難,她什麼都要依靠自己。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自己洗衣服,自己負責生活起居,學會自理。

面對陌生的生活環境,小小的愛醬沒有怯場,很快和小夥伴熟絡起來,融入了“中國圈子”。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這些生活上的小問題,對於樂觀堅強的愛醬來說,都能一點點解決克服

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獨自一人承受壓力。此前每一次比賽,觀眾席上一眼望去最顯眼的那個人是媽媽,拼命加油鼓勵自己的那個人是媽媽,輸球后會安慰自己的那個人是媽媽,贏得比賽後比自己還開心的那個人的也是媽媽……而這次,獨自站在賽場上,回頭望去全是陌生的面孔……

愛醬知道,這次,她只能靠自己,不讓媽媽失望。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想要她技術變好的話,就不能去幹擾孩子”。在福原千代眼裡,給孩子信任和獨立的發揮空間,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女兒獨自抬行李,洗衣服,結交中國選手,在賽場上篤定的眼神,取得10戰8勝的佳績,都值得自己驕傲,也證明了自己的決定沒有錯。

母親的“放手”換來了愛醬的雙重成長,她脫落成獨立自主的少女,更成長為獨擋一面的職業選手。

時機恰當的放手,何嘗不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陪伴。

03 真正的“天才教育”,是愛的教育

1993年,媽媽42歲,不到5歲的愛醬參加全國大賽,輸了一局後哭著奔向媽媽,媽媽說不要哭,“記住你掌心裡的四個字,看準時機”。在媽媽的不斷鼓勵下,愛醬打贏了二年級的小學生。

獲勝後的她,轉身朝著身後一直注視著自己的媽媽,豎了一個大拇指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沒過幾個月,愛醬拿了縣城乒乓球賽的冠軍,在一群比自己大很多的選手中接過人生中的第一個金牌,她和媽媽撒嬌,“真的好重啊!”媽媽沒有幫她拿,只是輕輕說了句,“重才好啊。”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2003年,媽媽52歲,15歲的愛醬獨自出徵,輸球之後不再奔向媽媽的懷抱哭哭啼啼,她獨自默默調整心態,集中注意力。

贏球了,鏡頭裡的她緊握著拳頭,眼神堅定。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2012年,愛醬代表日本參加倫敦奧運會,最終獲得銀牌,比賽結束後,愛醬拿著獎牌奔向媽媽,媽媽笑著說:“借我戴一下。”

愛醬只是笑著看媽媽,把獎盃戴在了母親身上,已經60多歲的福原千代自言自語:“好重啊,這二十年都在這獎牌裡了,好重啊。”

是啊,愛醬的成長得益於媽媽的悉心陪伴,這條路,走了二十多年!

在她12歲前,只要有比賽的地方,轉身就能看見媽媽的鼓勵與安慰。在後來愛醬離開了媽媽,來到中國參加訓練,媽媽的鼓勵也仍一直在。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所謂的“天才少女”,是在耐心的關懷和愛中,才明確自己的存在價值。

“因為是福原愛”被無條件的愛著,而非“因為是冠軍福原愛”才被積極的關注著。

天賦生來存在,而之所以有了後面的精彩,是因為這一場愛的故事。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在二十四年後的回訪中,愛醬問拍攝紀錄片的導演佐藤先生:“為什麼在最開始的全國大賽中選擇拍我呢

?”

對啊,那麼多人,導演為什麼偏偏選中她?

佐藤先生告訴她,是因為1994年5月4日,他在球館裡看見母女兩人,那次訓練結束後,所有的選手都離開了,只剩下愛醬和她的媽媽還在練球。因為愛醬一直練不好,媽媽說不要繼續練了,可4歲的愛醬緊抱著媽媽的大腿哭著求媽媽繼續練下去

跟拍24年的紀錄片:不肯放棄的福原愛和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

這個哭到泣不成聲的小女孩,無論如何都不肯停止訓練,只因她和媽媽約定過,不可以中途放棄。這一幕讓導演震驚不已。

一個堅決不肯放棄的孩子,和一個懂得“對症下藥”的母親。節目組堅持拍攝愛醬的原因,也許就是看到了這對母女組合定能成就非凡的真相。

本文來源於網絡,原標題《跟拍福原愛24年拍出這部9分紀錄片: 母親的教育讓孩子走得更遠》,作者不明,如若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立馬刪除或修改,本文旨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