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政府工作報告才叫好報告

好的報告從語言文字而言,一定是差錯越少越好,不妨看看《政府工作報告語言文字差錯提醒》。

好的報告從行文格式來說,一定是越簡約越實事求是越好,不放看看下面這篇文章:

什么样的政府工作报告才叫好报告

摘自2019年1月8日《新華日報》第三版:

期待多些“不講排比的報告”

開年工作看兩會,兩會工作看報告。各地兩會開幕,工作報告寫得好不好,人們非常關注。

什麼樣的報告才叫好報告?恐怕很難概括。陝西作家賈平凹在出席全國兩會時曾經說道:“報告很好,沒有排比句。”顯然,他在評論政府工作報告寫得實的同時,也委婉批評了那些動輒“排山倒海”、硬湊排比句的報告以及那種華而不實的文風和形式主義作風。

無獨有偶。幾年前,某省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後將把辦實事納入日常工作”“不刻意提‘十件實事’”。對此有媒體評論指出,“不到十件硬要湊足十件,超過十件也只提十件,這也是‘因文害義’”,“求實不求十”,體現的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

工作報告能不能用排比句?民生實事能不能講“十”?應該說,關鍵仍在於是否實事求是。總的來說,工作報告、政府文件、領導講話、公文行文不同於文學創作,最好能“天然去雕飾”,以質樸文風、平實語言凸顯內容,不能華而不實、形式大於內容。寫工作報告,不是不能用排比,不是不能用“十”講“十”,如果排比能夠更好地表達意思、傳遞信息,“十件實事”皆實打實,則用了又何妨?問題是,一些地方在起草報告與領導講話時,為了形式華美、對仗工整,動輒以華麗辭藻搞“排山倒海”,為了追求排比不惜生拉硬拽、生搬硬套,為了湊足所謂“整十”“整三”,不惜東拼西湊、削足適履,給人以強烈的矯揉造作、過度雕琢之感。賈平凹之所以評論“報告很好,沒有排比句”,輿論之所以點贊“求實不求十”,恐怕也正在於此。

文風反映作風,政風影響民風。工作報告實不實,反映工作作風好不好。若在報告、講話、文章中過於重視形式,過於講究對仗排比,就有可能不自覺地陷入形式主義、表面文章。有的地方不把精力放到琢磨如何“幹得精彩”,而是一門心思鑽研如何“寫得精彩”。為了“寫得好”,不惜絞盡腦汁堆砌辭藻、構設排比,結果看起來形式工整,實際上內容空洞、毫無思想,可人們聽完看完除了留下“排比很多”“辭藻華麗”“文筆很好”之類的印象,具體內容倒沒怎麼記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期待多些“不講排比的報告”,不是說報告不需講究遣詞造句、謀篇佈局,而是說不要片面“講排比”“重排比”“唯排比”,是強調不要那種光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光講究“怎麼寫”不講究“怎麼幹”、光重視“說了什麼”不重視“幹成什麼”的浮華文風和虛浮作風。說到底,就是在文風、作風和政風上,要實些、再實些。

文以載道,實幹興邦。召開兩會,是過去一年工作成績、新的一年工作打算的集中展示,也是各地文風會風、作風政風的集中展示。期待各地多出一些求真務實的好報告,把各項工作幹得實些、再實些,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