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企業成在人,敗也在人,企業管理的核心是激活人,讓每一個都動起來,對照看一下,你的管理時候在偏移了核心?

為什麼創業的時候比較好管理?一是人少,二是因為有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和目標。但是一個員工在公司裡面工作五年以上,你在問員工,他是不是還在為夢想而工作著?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除開養家餬口,很多員工都不知道為什麼而工作著?這也是職場的瓶頸期。

還有一些在剛入職的時候,就不知道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員工內心深處,沒有一個驅動力,企業管理難也是這個地方,多元化的激勵機制、制度,用在別人身上有效果的東西,在他身上一點作用都沒有。

如果企業只有一兩人是這樣,這也正常,但是企業類似的員工佔的比重還是挺大的,職場上把這類員工比作“佛系員工”不爭不搶。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佛系員工分成兩類:

1. 努力過、奮鬥過,甚至拼命過,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看淡了一切。(晉升通道、薪酬設計有關)

2. 這個工作沒有讓他實現的價值,公司的激勵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激勵機制)。

職場上,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資源一樣、團隊一樣,唯一區別是管理者不一樣,你覺得結果是一樣的嗎?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不一樣,這個團隊產生的績效、不同的結果!這個團隊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羊,這完全取決於管理者,這就是管理的魅力。

15%的員工跟公司對著幹20%的員工做事是不合標準的20%的做事是屬於懵的狀態25%是屬於正常績效20%是能產生高績效

而管理要做的是激活那55%的員工,讓正常產生績效裡面不斷往高績效傾斜,加重能正常產生的比重。在管理中,核心就是圍繞兩個東西去做,一個是工作目標,一個是人的價值。

1. 工作的目標:

員工做事沒有產生績效,是因為他覺得我這個崗位職責是這樣子的,但是領導覺得這個崗位職責和員工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那些“懵”的員工,設置產生正常績效的考核,員工想要提高收入,自己設定目標完成,同一個崗位收入可能會相差幾倍,在員工之間形成一個競爭。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工作連環考核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任務分配佔比

2. 人的價值:(參與、認可)

員工想要成長,想要認可,這是進入職場的初心,沒有哪個員工在批評下工作會開心。儘可能讓員工主動參與,管理者發佈項目,需要員工進行討論,不指定人員,員工收到信息之後可以主動參與,這樣的做法,一是員工的參與感,二是讓管理者知道員工的能力,他是不是能夠更換崗位實現他更大的價值?

對於員工的主動性行為給予獎勵——獎分,至於獎多少分,企業在導入積分規則的時候就有了,不願意的員工不會抱怨,給願意去做的一個機會。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當然還有平時“小事”,提意見+10分,意見被採納+50分、下班走後檢查關好門窗+10,從小事培養員工。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既然這些小事能賺分,豈不是有人天天專門做這些小事,積分就會很高?積分來源主要是分為四個部分:工作分、文化分、規章制度、臨時分。工作佔的比重是最多的。(管理者可根據自己想要改變員工哪一方面加大比重)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同樣的資源、同樣的團隊,不同的人來管理為何產生的結果差別大?

積分與獎金、福利掛鉤,也是作為升職的考核標準!公司可設置分配獎金池!

具體如何導入積分管理模式,點擊“查看方案資料”免費領取一份積分管理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