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什麼是執行力?很多人把執行力理解成為有想法就馬上行動,沒有拖延。在職場上,也特別強調要有執行力,但是你知道,執行和執行的區別嗎?平時口中常說執行力是並不是真正的執行力。

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執行是一個動詞,有想法去做了這個事情,執行力是建立在執行的基礎之上,它比執行更具有結果性,也就是說要質量和效果,執行力的強弱也反映出一個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執行。

接受任務——明白你要做什麼

當你接收到一個任務時,第一件就是接受任務,接受任務就包括你知道你要做的是什麼事情,如果連事情都沒有弄清楚,會導致與計劃的結果偏差很大,還有一個是能力的問題和態度方面的問題,如果員工在接受這個任務時,思想是牴觸的,在任務執行的過程中,自然也就會受到影響。

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執行過程——你要怎麼做

一般來說,對於一件事的處理方式,往往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大多數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是按照統一的要求和方法去做,按部就班,員工的目標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是在執行,並不是執行力。

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執行結果——你達到了什麼效果

執行最原始的結果是員工完成了任務,這是在表面上完成任務,但是並不是真正的完成,因為一個執行結果的出來需要反饋出來是這個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任務完成的質量和效率等,這些均體現一個員工執行能力如何。

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那執行對比執行力又有什麼不同?

接受任務——準確、快速

相對比執行來說,執行力在接受任務更快、更準確,我們時常看到,安排一項任務,有一些部門快速做出反應,而有一些部門則是“慢半拍”,這就體現在接受任務時執行能力的強弱。

執行力是團隊形成統一的認識,把管理者的領會轉變成為集體消化,在接受任務之後,能快速做出反應,明白誰幹什麼,適合幹什麼,什麼時間幹什麼,都安排井井有條。

執行過程——調配、控制、創新

與執行相比,執行力在執行過程中更應該體現在團隊的監督和檢查,把下屬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團結協作,高質量完成任務。

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其中檢查和督促也是至關重要,忽略過程,只注重結果,會造成原本可以制止的錯誤,到發生結果才發現的問題,所以管理者只有隨時瞭解減產,就是糾正,確保員工在執行過程中發生太大的偏差。

執行力要求的員工勇於思考,開拓創新,並出色完成任務,區別於執行按照流程辦事。

執行效果——效率、典型、先進

執行力的結果是對結果的高要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幹得漂亮,完成,沒有差錯是執行,執行力是出色完成任務,並獲得了榮譽,並且這個工作方法得到總結和推廣,讓更多的人學習。

大部分執行力不強的原因在於:態度和能力

提升員工的執行力需要做些什麼?

導入積分管理,用積分作為監督對象,從積分的情況去反饋員工的態度。

在大多數時候,考驗一個團隊協作能力,比如說接受任務之後,團隊自行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分配任務,分配獎金,管理者不需要做過多參與,重點是在跟進和監督。

如圖:

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當然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用積分量化,也就是說美工的積分是2000分,在設置關鍵過程佔1000分,也就是在這個積分是用於檢查關鍵過程,員工在執行過程中要上報工作情況(主動上報,每次加5分)管理者手中也有獎扣分任務,如果不瞭解,不檢查,獎扣分拿不出去,管理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執行不是執行力,大多數員工只是會執行,但並不具備執行力!

積分管理之所以能提升員工執行,在於運用了分配的制度,員工積分排名越靠前,在年終獎、福利、獎勵等方面,佔比越大,這就涉及到員工的利益,鼓勵員工提升自我。

執行和執行力,雖然過程相似,但其要求、程度完全不同。一般員工往往和執行相對應,而一個團隊或管理者則必須用執行力去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