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業的角度來講,青春飯究竟能吃多久?

IT行業是典型的吃青春飯的行業,在IT行業裡,青春飯能吃多久,怎麼吃?

IT行業的特點是經常加班,經常熬夜,工作強度和難度很大,23歲到35歲之前的這十幾年,是高速運轉的時期。這樣的工作性質容易導致工作人員的專往性和封閉性。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青春飯究竟能吃多久?

阿朝就是這樣一個IT從業來訪者。他性格內向,不善交流,人際關係相對比較封閉,因此,他過度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就這樣,七八年過去了,他發現自己周圍的人升的升,走的走,留的留。和他同時進入公司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小馮早已升為項目經理,根據項目大小,有時管理三四十人,有時管上百人。而已經34歲的他根本不善於管理,也不會管理,他發現自己的境遇很尷尬:他要麼像一個救火員一樣,哪個項目需要他,他就去哪個項目,哪個部門需要他,他就去哪個部門,這樣被不斷選擇,令他很不舒服;要麼就作為一線的一個熟練的IT技術工,一直待在一個部門, 直到40多歲,50多歲,直到你不想幹了或幹到退休,展望未來,在他們這樣一個龐大的IT公司裡,他頂多做個開發小組的組長,這讓阿朝有些焦慮:原來我快40歲了,我熬夜會很難受了,我體力、精力都不如從前了,我上有老下有小,我的工資收人也就這樣了。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青春飯究竟能吃多久?

其實,34歲的阿朝遇到了自己的職業“瓶頸”。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通常大家的做法如下幾個:

轉移。把自己對工作中業的價值感,轉移到固定的愛好上。

突破“瓶頸”。這需要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否則就會繼續做個熟練的技術工,繼續平庸,鬱悶地工作下去。

跳槽。這是大多數人的一個選擇。有些人會跳到同行業裡更好的公司,待遇也更好,但這種情況比較少,因為這需要你更努力、更上進,在專業上更精更專;還有一些人選擇跳到較小的公司,比如私營企業、民營企業、但是待遇會比較高。

直接轉行。

自主創業。大多數人會把自己辛辛苦苦積第下來的收人折騰沒了。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青春飯究竟能吃多久?

那麼,青春飯究竟能吃多久,這不是一個能簡單、籠統地回答的問題,它需要對自己做全面的綜合的規劃和評估。

第一,規劃自己的未來,3年內我做什麼,5年內我想達到什麼高度,這需要清晰,明確的職業規劃,你有沒有呢?阿朝就缺乏對自己3年內,5年內的職業規劃。

第二,對自身能力正確評估。對自身做事方式恰當評估,從橫向,縱向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人生的精彩性,豐富性得到提升,這時切忌過於執著、偏執,過於專注於某方面。

第三,不斷給人生添加新的內容和模塊。比如一個做滿10年以上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就會明顯進人自己的職業“瓶頸”,這時就需要給自己的人生添加新的內容。比如帶成長小組,給企業講課,督導諮詢師,搞運營、搞管理、搞投資等!而阿朝對自己未來職業規劃的豐富性、延伸性、擴展性都沒有做深人的思考和準備,只是在一個點上一直走下去,越走越窄。

第四,青春飯:該吃苦時就吃苦。吃青春飯就意味著你在年輕時就該吃常人不能吃的苦。這個吃苦就是不斷在學習提升,這就是給自己的3年後,5年後打基礎,否則當你被迫被淘法汰時,你怎麼辦?比如一個案例,他在之前的三四年,工資從3000元,5000 元、7000元漲到8000元時。他不願意繼續做以前的工作,覺得那太簡單太沒技術含量了,他琢磨能不能當個組長什麼的。讓工資也漲漲,可是他發現連這個目標也難以實現。因為當他自己慢慢覺得工作很沒意思時,他被公司被動淘汰了。

第五,青春飯:該準備時就準備。在吃青春飯時,如果該為下一步準備的時候,沒有準備,而把精力過多放在了自己享受上,還自得其樂地說“我這叫順其自然”,可是,你順其自然了,你的人生就要往下走了。

想想看,所有的奧運會冠軍選手像田亮 、李寧這樣 成功轉身的有幾位?沒有幾位。大部分人在三十幾歲退役後,他們的人生就陷人了病痛的折磨,經濟的衰退(甚至連金牌都賣了)、平庸的生活。他們從八九歲開始一直訓練到二十八九歲,這20年中,就把他們人生中的60年都搭進去了,但其實你的生命還可以在其他方面更彩地擴展和延伸。

從行業的角度來講,青春飯究竟能吃多久?

青春飯的行業,如何吃?

如上例,IT行業是吃青春飯的。銷售行業,包括獵頭公司,也是吃青春飯的。因為一旦結婚生孩子,你就不可能經常出差,應酬、花大量的時間交際,雖然年能拿100多萬元,但這時候你就無法做下去了,你可能面臨轉行。

凡是吃青存飯的行業,最主要的就是要面臨第二個職業的重新規劃和選擇。當然你也可以在行業內部做到更高級別、更高水平,比如做到地區總監。但是地區總監就那麼幾個,你怎麼辦?所以這時你就不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是要走一步看三步想五步了, 或者幹一年想三年, 看五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