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數十億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造物體造訪,地球前身正緩慢露出原形

誕生數十億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造物體造訪,地球前身正緩慢露出原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在2019年1月1日完成對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的飛掠探測,這讓我們第一次看到太陽系迄今人類能看到的最遠天體。2014 MU69天體有著令人驚訝的外形,就像是兩個馬鈴薯長在一起的樣子,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2014 MU69有兩個部分構成,一大一小,呈現出啞鈴形。

這個造型其實有著很深刻的解釋,甚至可以解答宇宙中行星形成的問題。需要指出的是,2014 MU69目前仍然保持大約45億年前的樣子,其表面物質可追溯到太陽系誕生時期。這就說明,如果我們能夠登陸2014 MU69,那麼就一定能夠採集到太陽系誕生時的物質,因此2014 MU69就是一個活化石。

誕生數十億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造物體造訪,地球前身正緩慢露出原形

圖注:2014 MU69的模樣,其有兩個部分構成

誕生數十億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造物體造訪,地球前身正緩慢露出原形

圖注:卵石吸積模型說解釋的2014 MU69形成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2014 MU69會呈現如此怪異的模樣?筆者認為,這與行星形成理論中的卵石吸積模型有關。2012年,瑞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卵石吸積機制形成行星的理論,這個理論的特點在於與當前主流理論相反,指出太陽形成後留下的氣體、塵埃緩慢聚集,

在引力的作用下結合,形成一個公里級跨度的小天體,然後多個公里級的小天體再次不斷聚集,形成最原始的星體。我們看到的2014 MU69呈現出的就是公里級小天體正在聚集的情景,兩個數百米大小的天體以大約每小時1公里左右的速度緩慢公轉,最終結合在了一起。這是相當緩慢的速度,其結果就是聚集形成更大的星體,變成最原始的行星胚胎。

誕生數十億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造物體造訪,地球前身正緩慢露出原形

很顯然,按照這個理論,2014 MU69就是一個失敗的行星,甚至都還沒有演化到行星胚胎階段。如果2014 MU69周圍還有足夠的物質,那麼就有可能繼續聚集,形成最原始的行星胚胎,這就是地球的前身。新視野號探測器對2014 MU69的飛掠,似乎證明了卵石吸積理論的存在,這正是由於2014 MU69非同尋常的造型所解釋的。因為要形成2014 MU69這樣一大一小的兩部分結構,需要兩個天體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公轉,然後聚集,這個過程並非小行星之間的碰撞,而是衝著行星胚胎去的。2014 MU69的問題在於其還沒有演化到初始階段就戛然而止了。

卵石吸積模型也解釋了為什麼2014 MU69沒有衛星,因為在引力吸積過程中都被附著到2014 MU69上了,其周圍沒有可見的小天體。這一點也讓NASA的團隊感到震驚,新視野號在其軌道附近完全沒有探測到較大的小行星或者衛星。

誕生數十億年以來第一次有人造物體造訪,地球前身正緩慢露出原形

圖注:67P彗星也是一大一小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歐空局羅塞塔探測器所探索的67P彗星也具有類似的一大一小結構,似乎驗證了卵石吸積模型確實有可能是行星形成的解釋。為了進一步揭開行星形成奧秘,同時探索柯伊伯帶天體,NASA還將安排新視野號對更遠的天體進行飛掠,如果繼續發現類似的結構,那麼這些地球前身正緩慢露出原形,我們將揭開行星形成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