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城不興業?產業微城打破“空城”怪圈

本報記者 崔綵鳳報道

伴隨著城市物理空間的野蠻擴張,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空間與人的不平衡現象日益突出,“興城不興業,見物不見人”成為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怪現象。

日前在京發佈的《2019中國城市空間開發簡報》顯示,近5年來,全國城區人口增長率約為8.9%,而全國建成區面積增長率約為13.5%,導致了大量“空城”現象。在這一階段,解決城市空間與人之間的平衡成為迫切問題。

如何解決當前城市空間開發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貝殼菁彙集團董事長兼貝殼菁匯產業微城研究院院長張磊提出了產業微城的概念,即在3平方公里以下的空間範圍內,以企業公園、超級共享工廠(場)、夢想社區等為載體,實現產業的高度集聚,並達到生產、生活、生態合一的產城融合新模式。張磊希望借產業微城的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使之成為地方區域經濟的創新型助推器。

據瞭解,該《簡報》由貝殼菁匯產業微城研究院與獨立第三方城市大數據分析機構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聯合發佈。

興城不興業?產業微城打破“空城”怪圈

中國城市開發陷怪圈

部分城市或淪為“空城”

中國城鎮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我國目前GDP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但城鎮化水平仍遠遠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雖然已經達到58.5%,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3%。按照規劃,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年均需轉戶約1600萬人。持續解決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移、穩定就業、集聚安居等問題,意味著巨大的居民消費提升和龐大的城鎮軟硬件設施建設需求,是經濟增長持久的內需動力。

但在過去的城鎮化過程中,一些地方出現了重物輕人、“興城不興業,見物不見人”的現象,違背了城鎮化規律。

興城不興業?產業微城打破“空城”怪圈

《簡報》的數據分析表明,2012-2016年,全國建成區面積增加8765.7平方公里,而城區人口僅增加3309.5萬人。按住建部每平方公里容納一萬人的城市標準,新建城區面積中有5456.2萬的人口缺口,這意味著部分城市將淪為“空城”。特別是近5年來,中國各城市建成區面積與城區人口差額不斷擴大,城市擴建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城區人口增長速度。其原因在於,城市建設會按照預期達到的人口來規劃,這是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快於人口增長的主因,也是“空城”現象的“罪魁禍首”。

因此,如何規避空城現象,實現城市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目前中國中小型城市正面臨的棘手的問題。

《簡報》還強調,按照聯合國的新標準,65歲老人超過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依此標準,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已達11.4%,且老齡化仍在不斷加劇,預計2050年中國將步入超高老齡化國家行列。因此,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愈發嚴重,出現的社會問題也逐漸明顯,正是人口結構惡化所帶來的後果。

興城不興業?產業微城打破“空城”怪圈

推動空間與人平衡發展

產業微城助力城市轉型

關於中國的城鎮化該如何發展這一時代議題,中央一再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明確提出“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

《簡報》認為,人口一直是考量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很大程度上是經濟發展所驅動的現象,合理的人口結構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產業微城概念的提出,源於我此前在安陽進行產業調研時的靈感。我發現,安陽作為紡織服裝產業聚集區,雖然產業鏈完整,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但是6000多家服裝企業大多是作坊式生產,產品低端,競爭力不強,亟待產業升級。”張磊表示,產業微城是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協調城鄉空間配置的一種創新型空間開發模式。原因在於,全球工業4.0時代及中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產業微城是一種實現產業高度集聚,並達到生產、生活、生態合一的產城融合新模式,是幫助城市空間實現均衡發展,讓城市發展更全面、更協調、更可持續的有效途徑。

興城不興業?產業微城打破“空城”怪圈

《簡報》指出,新型城鎮化下的產業轉型升級與城鄉空間配置是緊密相關的。中國生產了全球一半的鋼鐵、60%的水泥和25%以上的汽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製造業中心。但很多城市也面臨產業層次不高、科技創新不足、能耗高汙染重、產業關聯度低和服務配套不足等問題,這是導致空城、睡城、鬼城,土地城鎮化遠超人口城鎮化和城市人口流出空間閒置等問題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產業集聚土壤是極其厚實的,這給產業微城的發展帶來了便利。”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謝良兵認為,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人的城鎮化”的有效途徑。過去5年,全國建成區面積擴張率約為13.5%。相比10年前,中國的擴城腳步放緩,在這個階段應更注重城市空間與人之間的平衡。實現這個平衡的關鍵,是在城市有限空間內實現同一產業的高度集聚,打造小範圍內的全產業鏈條,幫助城市產業形成生態閉環。這樣的產業升級將助力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改革,促進地方優勢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

為了總結產業微城模式對中國城鎮化發展做出的有益探索,發佈會同步發佈了產業微城2019精選案例,棗強智造·共享創客小鎮、樂成·國際商貿城、北科建長春北湖科技園、無錫中關村科技創新園、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北京經開·壹中心、中電·任丘科技園、龍域中心、湖南海亮國際康養小鎮、中關村·京南產業港、亦花園、華為東莞松山湖基地等12個產業園入選,並獲主辦方授牌。

興城不興業?產業微城打破“空城”怪圈

興城不興業?產業微城打破“空城”怪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