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關於“加權賦分”的概念——

加權法可以簡單理解為,對原本同等計量標準的事物中的某些項提高計算比重,以實現“公評”計量的目的。通過加權後,使計量結果更能反映出事物的實際性質。

加權總體還是根據人的評估,提出需要平衡的理由,用加權法對計量結果進行影響。

加權法在現實中往往做為對基本方法不足時的一種補救措施。比如計算高考成績時,往往會有兩種需要平衡的情況,一種是某地區試卷難度失衡。如果本地方的試題難度過大,就會造成本地區考生成績整體下降,而高考錄取卻會以排分順序進行,這對本地區考生明顯是不公平的。這就需要一個難度係數來平衡因為試題難度不等造成的成績不公平。同一個考生,在本省考560分時,在另外一省可能考600分,這顯然不是公平的。另外一種情況是,由於階段性的需要,需要提高某項內容的比重。對於100分的試卷,如果基礎部分佔80分,能力部分佔20分,而考試管理部門認為,應該更加重視考生的能力,那麼,就可以提高能力部分的比重。對於已經完結的考試,已經造成的成績,通過加權進行重新計算,那麼,許多考生的成績也就有所變化。有的比原先的成績低了,有的比原先的成績高了。這是加權的導向作用。

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浙江對高考英語成績進行“加權賦分”引起的爭議——

最近,浙江對高考英語成績進行“加權賦分”,引起了廣泛爭議。甚至驚動了高層,以致省長親自擔任調查組長,對加權賦分一事進行調查。

根據浙江省招委的解釋,“為保證不同次考試之間的試題難度大體相當,浙江省招委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在制訂評分細則時,決定面向所有考生,對難度較大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三部分(語言運用)的部分試題進行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

浙江實施加權賦分後,部分學生的成績受到了明顯影響。成績的變動出乎很多學生和家長的預料。

家長與學生疑惑,加權賦分為何提前未告知、賦分標準具體如何,都引起了新一輪的質疑。其實,加權賦分本來就是後續措施,所以無法也無需提前告知。

因此,此次對英語成績進行賦分並非常態。並且對於英語成績的賦分,浙江省考試院並未在考試前向考生告知。

在2014年浙江省公佈的改革試點方案中,僅對非語數外的選考科目進行賦分,規定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起點賦分40分。

浙江省此次對英語成績進行賦分,本質目的在於拉高全省考生的平均分。但這一做法會帶來考生實際成績的變化。一些本來比較高的成績會變低,而另一些比較低的成績則會變高,儘管浙江省有兩次英語考試,但這其中勢必存在一些不夠公平的情況。而高考作為一種選拔性考試,需要通過成績的落差挑選優質生源進入大學,浙江省的做法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意義並不是很大。

對於賦分這一問題,此前,在山東、廣東兩省也曾存在過類似的做法。當時,山東、廣東兩省的高考分數採取“標準分”制度,滿分為900分,依據考生成績在全省所佔的比例進行分數轉換。當時山東和廣東兩省的考生想考上北大這樣的名校,分數要達到800分以上,難度較大。

由於事關每位考生的前途,浙江引起的歧義也是正常的。遺憾的是,加權賦分屬於補救措施,是無法提前告知考生和家長的。

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如何避免“躺槍”——

加權賦分雖然只會作為非常態的措施,但作為家長與考生也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考生尤其是家長,要留意全國考試的動向,也要留意本省試題的走向,以免出現不應該有的“薄弱點”。

二要注意不同考試年段的知識比重變化。每個考試年度關注點都會有些許變化,家長應該對此有所覺察,並及時為考生補充知識,加強訓練。

三是,從考試的趨勢來看,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是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考察的重點。如果出現加權的情況,往往只會傾向於這些方面。在這些方面有優勢的同學,在遇到加權時,會佔一定的便宜,反之,就會吃啞巴虧。

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高考動向:“加權賦分”及其對考生成績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