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夢三:全攻全守的“叛道者”克魯伊夫和他的夢之隊

昨天我們說到了米歇爾斯和他的全攻全守,接下來我們來看他的繼任者——巴薩教父克魯伊夫。

解密夢三:全攻全守的“叛道者”克魯伊夫和他的夢之隊

某種程度上克魯伊夫是荷蘭全攻全守體系的背叛者,沒人比他更清楚全攻全守體系的弊端,一往無前的攻殺換來所帶來的風險性毋庸置疑。

荷蘭式全攻全守的軸心是“壓迫與反壓迫”,而克魯伊夫的兩屆世界盃亞軍無異於給荷蘭人的理想和現實之間劃出一道鴻溝。即使在克魯伊夫執教阿賈克斯時代,他的球隊也不是徹頭徹尾的“壓迫”執行者。他嘗試著在米歇爾斯的設想中挑選一些比較容易與現實結合的假想進行嘗試——控球。

解密夢三:全攻全守的“叛道者”克魯伊夫和他的夢之隊

他一改荷蘭式的快節奏傳遞和壓迫,而輔以有目的性的控制球權來降低本方防守中的風險。但是要荷蘭人放棄壓迫的念頭,無異於要藝術家放棄理想,他們寧肯倒下也不肯違背遙不可及的理想。當克魯伊夫入主巴薩之時,米歇爾斯曾經播種的種子隨之發芽。克魯伊夫頂著荷蘭式全攻全守的招牌進入巴薩的,但是其兜售的是自己改良之後的戰術體系。但是他的控球哲學恰好與西班牙球員的傳統一拍即合——西班牙球員對控球和技術的追求毋庸置疑,但是從個體條件上來說西班牙人的先天身體條件無法完成荷蘭式的壓迫。從此刻起,荷蘭全攻全守在西班牙的移植開始。

解密夢三:全攻全守的“叛道者”克魯伊夫和他的夢之隊

一方面,克魯伊夫將全攻全守中的控球在腳應用於巴薩的戰術體系;一方面,放棄了荷蘭中鋒對於體系展開的支點作用,而輔以反覆的穿插跑動。二者巧妙的避開了西班牙球員與荷蘭球員的差異,但是無法迴避的是防守方面的缺憾,西班牙球員大部分都欠缺單兵防守的身體素質,而選材過程中對於控球能力的要求能縮小了選材的空間。儘管通過有意識的控球緩緩推進整個體系,但是由於缺乏支點,體系的推進遠沒有荷蘭的效率,而在推進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於是當94年遇見卡佩羅的米蘭時,攻防兩端的缺點全部暴露無疑——進攻方面,由於缺乏有效的支點,整個體系的展開需要緩慢向前,無法形成瞬間的壓迫;在面對對方壓縮空間防守以及防守大師時,穿插跑動無法帶來足夠的縱深傳球空間。防守方面,由於拉馬西亞當時處於起步階段,巴薩無法提供大量的本土青訓,而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結合的過渡體系是註定無法演繹菱形切割的,因此防守方面依然無法迴避單兵防守能力的缺憾。

解密夢三:全攻全守的“叛道者”克魯伊夫和他的夢之隊

儘管最終由於遇見無法克服的瓶頸,但是克魯伊夫的試驗無疑是成功的,歐冠為其在加泰羅尼亞贏得無數讚譽,而控球為精髓的“西班牙式的全攻全守”得以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