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社區團購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近日各種小區團購各種微信建群,猶如洪水般湧入到新的購物狂潮裡。今日刀哥為大家揭秘一下社區團購是一個如何的團體組織。將在四個方面全方位分析。

一如何盈利,

二存在的合理性,與傳統電商的區別。

三有沒有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真實牟利。

四未來發展趨勢。

相信大家也在各種團購APP或者微信群等各種渠道里購買過,或者看到過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有一些商品價格異常合理。各個行業的鄰居跟您不厭其煩的推銷給類合適的商品。送各類小禮物。就是為了獲取您個人的{注意力經濟}。

一如何盈利?大部分消費者看到了非常便宜的商品。這是最想知道的一點兒,賠錢賺吆喝嗎?舉例說明,一袋食鹽(據我所知,各個地方除了送紙巾就是送食鹽了。)刀哥並不知道他的成本價。刀哥以某寶價格作為基礎。請看下圖,

揭秘——社區團購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那麼,這些所有的團購平臺,獲得了流量之後。並且送出了巨量的贈品之後。如何盈利賺錢呢?平臺上大宗商品是平價的,甚至是虧錢的。難道真的是賠本賺吆喝嗎?

不然,這就是有一個電商神奇的術語出現了,就是SKU(是指一款商品,每款都有出現一個SKU,便於電商品牌識別商品。)。通俗語言來講,就是有一百款產品,30款是用來獲取流量的,也就是虧損的。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剩下的70款是市面上不能常見,或者是價格不那麼透明的商品。是用來做利潤空間的。很明瞭了,傳統電商也是這麼做的 。

二存在的合理性,這種購物模式,是近期比較火爆的。當然也和GOV放開二胎是有直接關係的。備孕的,養胎的,帶娃的小姐姐們。沒事兒做,總得做點兒什麼吧。於是乎就開始做起了社區團購。這種電商模式,和傳統電商對比,這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鄰居向你推銷。不認識的人向你推銷。其實大部分消費者是礙於面子去接受,畢竟鄰里鄰居的,不買點兒什麼,總對不住鄰里感情吧。刀哥個人是比較不喜歡這種被動接受消費和略微有點情感綁架的消費模式的。

這種模式,之所以能夠如火如荼大面積的進行。本質是這種模式傾向於,拉人頭,有上家,有下家。大家可以參考十年前的微商時代。這只不過是微商的進階版,曾經的微商沒有APP,沒有平臺。更麼有小程序。所以呈現出爆發式的發展趨勢。當然刀哥一定不喜歡這種模式,但是並不拒絕這種存在。畢竟還是有便宜可沾的嗎。

揭秘——社區團購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三有沒有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真實牟利。這一點是必然的。確實有很多商品的價值發生是嚴重的縮水,在性價比上確實為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價格優勢。大部分商品以生鮮果蔬為主。絕大部分這類的商品的本身價值低於他的附加成本。舉個栗子,果凍橙,農田成本僅僅在0.5-1.5元/枚,是分大小的。實際零售價是在1.9-3.5/枚。物流成本,裝箱成本,以及店鋪費用等等。是絕大部分的成本。社區團購這種模式,成功解決了這絕大部分的成本。因為沒有店面,沒有單獨物流成本,是以散聚多的物流成本。

同時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嚴重,就是責無可循。你總不能因為吃橙子吃壞肚子找鄰居去要瀉立停吧?這樣的尷尬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全民皆是銷售商。但是不一定全民都有食品流通許可證吧?當然這一塊兒的空缺,國家肯定也要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來閒置和追責的。

四未來發展趨勢。刀哥不去做隱晦的預測,沒有什麼真實的意義。這裡引用老祖宗流傳的一句話,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當然,在同一類商品的前提下,便宜的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商品,但是貴的一定是好的。

各位看官,喜歡的點一下關注。刀哥將定期為大家帶來揭秘各行各業。做一個有態度有脾氣的的自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