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違約導致評級降低,“白馬股”康得新為何資金如此緊繃?

近日,上市公司康得新遭遇了實質性債券兌付違約,賬面曾經積累了150多億元的“現金奶牛”,卻淪落到連10.41億元的債券本息也無法按期兌付,信用評級被大幅下調。連續遭遇重大資產重組失利、控股股東股份質押風險暴露和涉嫌信息披露違規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之後,業務擴張過於激進的康得新,該怎麼辦?

2019年1月15日,滬深兩市飛出的最大“黑天鵝”,莫過於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康得新,證券代碼:002450.SZ),對於當天到期的本息合計10.41億元的債券,不能按期兌付。

債務違約導致評級降低,“白馬股”康得新為何資金如此緊繃?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1月14日,康得新在公告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在1月15日到期後,其兌付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的同時,披露了公司發行的2018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也即將到期,並且其兌付同樣存在不確定性風險。據當天公佈的相關公告披露,將於2019年1月21日到期的2018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其發行總額為5億元,發行期限為270天,債券利率為5.83%,到期應兌付本息合計為5.22億元,屆時恐怕康得新也很難按期兌付。受此影響,公司的長期信用評級被下調至CC級,且評級展望並不穩定。

賬上“不差錢”,卻沒法兌付到期債券

據康得新的《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未按期兌付本息的公告》披露,本應於2019年1月15日到期,由公司兌付本息的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債券簡稱:18康得新SCP001,債券代碼:011800757),截至當天營業終止,“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違約。”

據該公告披露,18康得新SCP001的發行總額為10億元,發行期限為270天,債券利率為5.5%,到期還本付息總金額應為10.41億元。康得新方面對於公司無法按時還本付息作出如下解釋:“四季度以來,受宏觀金融環境及銷售回款緩慢等諸多因素影響,公司的資金週轉出現暫時性困難。”

可是,實際情況或與康得新的解釋存在一些差異。2018年四季度,特別是從2018年11月起,政府及下屬相關主管部門已經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了調整,使之進一步有利於實體經濟穩健運行,特別是有利於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即使政策的執行和傳導存在時間延遲的問題,但是作為A股市場的“績優股”,要出現比2018年前三季度更險惡的宏觀金融環境,可能性並不大。

此外,根據康得新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披露,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合併資產負債表上貨幣資金餘額高達150.14億元,合併現金流量表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143.13億元,資金比較充裕。2018年前三季度累計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小計分別為69.42億元、34.83億元和108.58元,前三季度累計現金流出合計為212.83億元。而2018年三季度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分別17.51億元、9.84億元和47.92元,三季度現金流出合計為75.27億元,僅為三季度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的52.59%。康得新作為國內高分子複合材料、功能膜材料、預塗膜和光學膜製造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其所在行業並不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雖然不乏第四季度現金流出高於第三季度的可能性,但是出現“一個季度花了兩個季度的錢”的情況,這種可能性卻相當小,更遑論上述推算建立在並未計入三大類現金流入的基礎上。難道是大股東康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集團)因資金極度匱乏而存在關聯方資金佔用麼?

值得關注的是,在康得新2018年前三季度累計籌資活動現金流出中,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高達101.00億元,佔前三季度總現金流出的47.46%。而在公司2018年三季度的籌資活動現金流出中,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達到43.53億元,佔三季度總現金流出的57.83%。顯然,如果康得新的債務違約確實是賬面資金告罄,無力償付債券到期本息,而並非如坊間傳聞公司存在財務造假等推測,那麼2018年第四季度康得新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流出,很可能是罪魁禍首。

據康得新2018年三季報披露,截至9月30日,公司合併資產負債表下短期借款餘額為61.81億元、長期借款餘額為4.78億元,而應付債券餘額依然有40.47億元之巨,如果上述短期負債和部分一年以內長期負債在2018年四季度集中兌付,那麼不排除確有導致公司資金緊張的可能性。

“大白馬”陷入“雷”陣,市值大幅縮水

曾經的康得新,是滬深兩市難得的高成長“大白馬”。從業績成長性來看,從2008年到2017年,公司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長率都沒有任何一年低於20%,在2016年以前甚至都沒有任何一年低於40%,期間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歸母淨利潤的年化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61.09%、74.33%和74.48%,在長達9年的時間內,實現如此高增長,其盈利能力和業績成長性,毋庸置疑。

再從股價方面來看,自2010年7月16日康得新以復權後1.30元/股的價格上市開盤,到2015年5月28日,達到復權後日內最高價為23.40元/股,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其股價大漲了18倍。直到2017年11月22日,公司股價依然保持上漲趨勢,當天公司的復權後股價創出歷史新高26.67元/股,實際股價為26.78元/股,市值約為948.28億元。

可是,隨著康得新接連遭遇諸如:重大資產重組失利,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暴露,以及控股股東與持股5%以上股東因或存信披違規事項被證監會調查等一系列利空集中爆發,公司的股價已經不復當日榮光。截至2019年1月16日,公司股價收於6.15元/股,從2017年11月22日算起,最大累計跌幅已經高達77.04%,其市值也已經縮水到217.77億元。

資金緊繃,或源於激進的碳纖維產業佈局

僅僅因為一筆10億元左右的債務到期無法兌付,康得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信用評級從2019年1月10日的BB級,乃至1月2日時的AA級,大幅下降到了公告披露當天的CC級;市值從公告披露前的268.41億元,下降到1月16日收盤時的217.77億元,三個交易日內縮水了18.87%。對於一家2018年三季度就已經盈利超過22億元的上市公司,這應該是不可理解,也是不能接受的結果,但康得新就是讓這一切發生了,而且也沒有任何的進一步解釋。

遍觀康得新最近一年中所遭遇的種種“黑天鵝”事件,無論是因為資金緊張導致債券兌付違約和重大資產重組失利,還是控股股東持股質押比達到99.45%,抑或是引入機構投資者浙江中泰創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時,因未披露股東間可能的一致行動關係,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其背後都隱藏著一條主線——康德集團和康得新因佈局“世界級”的高性能碳纖維產能,而對資金極度渴求。

根據康得新在2017年10月18日發佈的投資補充公告披露,康得集團、康得新,以及山東省榮成市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成國資)三家共同投資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碳谷),本次增資金額為130億元,增資後康得碳谷的註冊資本為140億元。康得集團、康得新和榮成國資分別出資90億元、20億元和20億元。據相關公開報道,在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碳纖維項目建成達產之後,可年產6.6萬噸高性能碳纖維,高性能碳纖維原絲16.8萬噸,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3萬噸,預計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但是據相關統計,2017年度,全球的高性能碳纖維產能僅略超7萬噸。

如果康得碳谷的計劃能夠成功,再加上康得集團在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康得複合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的碳纖維業務佈局順利,後期根據康得集團的承諾,將碳纖維板塊業務注入上市公司平臺,那麼高性能碳纖維將是康得新繼預塗膜和光學膜之後,第三個擁有“全球定價權”的業務領域。可惜的是,這一步邁得有些太大了,碳纖維業務進展可能也不及預期,或許已經給整個康得集團和康得新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