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說起關羽關二爺,咱們都不陌生,他的故事一摟一大把。後世稱之為“武聖”,也有把他奉為“武財神”的,拜把子都離不了他老人家。武功了得、忠義無雙,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為什麼他不去做大哥,只能跟著別人幹呢?

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關羽的忠義自不必多說了,三國裡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論武功,三國排名第四(四關五馬六張飛),劉備五虎上將之首(關張趙馬黃)。論打仗,這個稍差一點,但在他三兄弟裡面他還是最好的,劉備單獨領兵作戰的時候基本沒勝過幾場,後來諸葛亮來了他才算打勝仗,那也只能算人家諸葛的計謀好,張飛就不用說了吧,勇猛有餘,智謀不足,悍將一員。而關羽獨立打過“水淹七軍”, 借用地勢河流,也是用計謀取勝的。雖然後來被人詬病太殘忍。但是既然是打仗嘛,要的是結果,勝利才是目的,可以理解。

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那他各方面都不算差,怎麼不能當大哥呢?這裡面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身份地位。古人都很講究出身、講究師承,做什麼事都要師出有名、名正言順,一個人的出身高低決定了你社會地位的高低。劉備為什麼要打著“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旗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劉勝是漢景帝的孩子,所以根正苗紅,袁紹帶領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就是因為劉備的這個身份才給了他一個座次,否則就他哥仨恐怕連門都進不去,別說座了。

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劉備的老祖宗劉邦,當年起事的時候,也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身份,不惜編造故事。說什麼他父親看見一條龍趴他媽身上,然後就有了他。後來在芒碭山斬白蛇,又被他吹成赤帝的兒子殺了白帝的兒子,他殺了白蛇當然他就是名正言順的天子了,為他以後即位找到了一個很好的 “名”,名正而言順,自然大家就都認可了。

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關羽出身呢?三國演義裡說他是個殺人逃犯,雖然是殺的是豪強,但畢竟逃亡了五六年沒回家,說明他家裡底子也不怎麼厚。在那個講血統、拼家世的年代,就憑這一點他想做大哥就很難,因為你根裡不正。除非你像宋江那樣落草為寇,但是,如果那樣就不會後來的關二爺了。

第二個原因是性格問題。關羽剛愎武斷、心高氣傲,瞧不起人,見不得別人比他強。當他聽說五虎上將裡有馬超時,立馬要找人家比武。就連劉備的詔令他都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執行。他的死也是因為聽不進去別人的話,而招來殺身之禍的。一個容不得別人的人,被人怎會容他,更別說跟著他賣命了。

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第三個原因是情商低。為什麼劉備能成事?他有一個最大的本事就是籠絡人心,“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他為什麼要哭?不是無能,是想以此換取人心為他所用,當然劉備也不僅僅哭就完事了,人家還有跟進的措施。大家聽說過“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這句話吧,說明劉備很會收買人心,就這一個動作,讓七進七出豁出命的趙雲,不僅忘了自己差點沒命,還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這就是老百姓講的“哄死人不償命”。關羽平時對下屬就是太不當回事,更談不上籠絡人了,導致的結果就是,下屬口服心不服,他最後的被殺,也是從他的兩個手下糜芳、傅士仁背叛他開始的。

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第四個原因是沒有大局觀,不會搞聯盟。東吳孫權曾想和他聯姻,你不同意也罷,結果還把人家給罵了回去。“虎女怎能嫁給犬子”孫權聽了能不生氣嗎?再說孫權是什麼人?那是將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人,他都不放到眼裡,甚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實在是眼光太短淺。有人會說,關二爺做的對,他要跟孫權聯姻,劉備怎麼想?其實那都是杞人憂天,劉備什麼人呀,識人還是有一手的。

能力強不代表就能當大哥,關羽甘願當“二哥”是有原因的

關羽為什麼做不了大哥?原因就在於他個人能力太強,而忽視了團隊的力量。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講,他算得上是一個完美的人,但要是在團隊裡,這種人傲氣太重,不能與人配合,反而會成團隊的短板,更別說讓他帶團隊了。

退一步講,如果讓關羽當了大哥,他也許也能學到點權謀之術、馭人之術啥的,但是,那樣的他,我們還會去喜歡嗎?還會把他奉為忠義武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