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比較突出。但到底為何如此突出,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作了較為系統的觀察。

黃益平在近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與金融城(CFCITY)聯合主辦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指出,要真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需要放棄一些行政性的思維,行政性的手段在短期是可用的,但不是幫助我們解決根本性問題的辦法。

為什麼這麼說?黃益平指出,對於大部分民營企業來說,首先是融資難的問題。如果能從正規市場融到資,既使是利率上浮其實也不是那麼貴。但是從正規市場融不到資,只好到非正規市場,這時融資成本就很高。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融資難和融資貴是兩個問題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黃益平認為,中國的金融可以看成是兩部分,一個是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一個是民間借貸、影子銀行和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等非正規市場。

現在假定這兩個市場的參與者之間沒有本質性的質量差異,這兩個市場的利率最後應該是均衡的,也就是說是統一的。如果不是統一的,就會導致套利,最後推動兩個市場走向統一的利率,這是簡單的假設。但是這個假設在中國是不成立的,原因是正規部門融資,如果只有一部分人能融到資,另外一部分人融不到資,通常情況下銀行會偏好大企業、國有企業,所以更多的民營企業給擠出去了。

黃益平的結論是,融資難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被上述這種現象加劇了。民營企業推出去了,有的企業還是需要融資、發展,怎麼辦?他們只好轉向民間借貸等,直接結果就是利率進一步提高。

所以說,融資難和融資貴是兩個問題。對於大部分民營企業來說,首先是融資難的問題。黃益平指出,如果能從正規市場融到資,既使利率上浮其實也不是那麼貴。但是從正規市場融不到資,只好到非正規市場,這個時候的融資成本就很高。

那麼為什麼最近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比較突出?黃益平認為,部分可能是因為我們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客觀上導致了非正規部門金融交易萎縮。但這些措施又是十分必要的。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從市場化的思路入手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按照這一思路,黃益平提出,真正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要靠市場化的手段。要求銀行貸多少,在我們現在的體制下是能執行的,但是應該讓銀行自己作出商業決策。有的銀行擅長做這樣的業務,有的銀行擅長做那樣的業務,最後誰來做?關鍵看它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的利率不能市場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所以,如果利率不夠靈活,比如我們要求所有的貸款利率都在基準貸款利率附近,金融機構給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貸款是沒有好處的,因為金融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則是成本要覆蓋風險。民營企業本身的特徵就是規模小、不確定性大、風險比較高,你要向它提供金融服務,你的成本就應該提高。這就要求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在正規部門可以增加很多對民營企業的服務。人為地把利率給壓下去,反而會減少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所以,真正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要從市場化的思路入手,讓市場來配置金融資源。

黃益平表示,進一步看,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有很多本來不錯的企業由於流動性壓力等出現了各種問題,政策對這樣的一些企業提供短期或者長期支持,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需要對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政策性支持,這個責任應該交給政策性金融機構來承擔。

解決民企融資難需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