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椅:怒懟大人的人,未必能當個好大人

《狗十三》中,李玩問高放:“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嗎?”

轉轉椅:怒懟大人的人,未必能當個好大人

在李玩眼裡,父親不是,爺爺奶奶不是,繼母不是。

她認為大人們不理解她,精心準備的飯菜不如自己的方便麵;自己喜歡物理,卻要給她報英語班;她認為他們欺騙她,小狗愛因斯坦丟了,就弄了一隻假的敷衍她;她認為大人的飯局無聊尷尬……

是是是,她認為的都有道理,這是她的想法,一個13歲女孩子的想法。

轉轉椅:怒懟大人的人,未必能當個好大人

但小孩的想法、做法就都對嗎?大人的參與就一定會引發疼痛、造成傷害、如同閹割?

顯然不是。李玩認為樓上晚上叫的鳥,實際上只是一個肥胖的精神病男人。

青春期的認知又是易變的,自己的想法自己都很容易推翻,買了綠毛衣又覺得紅毛衣好看。

其實如果她當了大人,也未必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

劇中有個情節是她弟弟到她房間來玩,

她對弟弟的態度可以看成是她以後對待她小孩的態度。

她弟弟要到床上,她就抱他到床上坐著;

她弟弟看見她轉椅子也要轉椅子,她就抱他到椅子上去轉;

她弟弟說要轉快一點,她就轉快一些。

如果兩者觀點不統一,該怎麼辦?

弟弟在李玩房間轉著凳子,轉得哈哈大笑,很開心,便說:“讓愛因斯坦也轉轉吧。”

李玩說:“它不是愛因斯坦。”

弟弟說:“爸爸說他是愛因斯坦。”

李玩更正了一下:“它不叫愛因斯坦。”

弟弟還是那一句:“爸爸說他是愛因斯坦。”

此時,李玩選擇了沉默。雖然事實上,這狗並不是愛因斯坦。

弟弟玩得非常高興,說姐姐真棒;要姐姐到他家去玩;要他爸爸給姐姐買好多玩具。

看到這裡,會覺得這樣的大人是當得成功的吧?

然而,驚天大逆轉,弟弟從轉著的椅子上不小心摔下來,哇哇大哭,一邊哭,一邊說打椅子;打姐姐。

轉轉椅:怒懟大人的人,未必能當個好大人

這樣打著尊重孩子的旗幟,對小孩千依百順、言聽計從的大人,肯定遲早也是要出問題的。

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孩子;

所有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成長為大人。

只有如片尾最後的鏡頭那樣,李玩的弟弟在滑冰場上學習滑冰,一次次摔倒,教練讓他自己一次次地站起來。

成長是門必修課,無一倖免。只有不斷地轉到對方的角度,試圖理解對方,不斷的交流溝通,包容彼此。

轉轉椅:怒懟大人的人,未必能當個好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