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吃還要會運動

與我們健康成人有關的運動形式主要包括:有氧耐力運動、肌肉力量訓練、關節柔韌性訓練。有氧耐力訓練有步行、騎車、慢跑、游泳等運動;肌肉力量訓練主要是利用自身重量或者健身器材等鍛鍊自己的大肌肉群。關節柔韌性訓練是通過關節屈伸和旋轉進行訓練。

會吃還要會運動

運動量因人而異,不要強求。

不同的運動形式產生的運動反應也是不同的。有氧耐力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促進內分泌系統調節。對調節心理平衡、增強自信心、減輕壓力、改善睡眠也有一定幫助。肌肉力量訓練對心腦血管和血糖控制有一定幫助。特別對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強壯作用更大。關節柔韌性訓練主要改善關節功能,對預防運動外傷、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也有幫助。

會吃還要會運動

肥胖者運動一定要選擇對膝關節壓力較小的運動項目。如游泳、騎固定自行車等

運動鍛鍊要量力而行。體質差的人群活動量要少一些,體質好的人群適當增加活動量。每天活動量累計達到6千步就可。每週達到4萬步。那怎麼達到每天活動量6千步呢?大體包括:每天基本活動量=2千步、騎車超過7分鐘=1千步、家務8分鐘=1千步、中速步行10分鐘=1千步、體育鍛煉超過8分鐘=1千步。

會吃還要會運動

運動方式不對和運動量過大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

一般健康人群可根據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運動後心率過快應適當減少運動量。18-20歲年齡段運動時適宜心率在130-160之間;30歲以上到40歲以下在120-150之間;40歲以上50歲以下在110-140之間;50歲以上60歲以下控制在100-130之間;60歲以上控制在90-120之間。除了體質較好者,運動心率不應超過170減年齡。

會吃還要會運動

要堅持鍛鍊,更要循序漸進

假如你有了鍛鍊計劃,但是平時很少運動,年齡段在中年以上,最好做些必要的健康檢查。慢性病患者、骨質疏鬆和有骨關節病患者運動前一定要根據病症選對運動項目或者諮詢醫生。每次運動前先做一些伸展運動,逐漸增加用力。根據天氣和身體情況調整運動量。穿合適的鞋襪。肌肉訓練要隔日進行。如果運動中出現不適要停止運動,馬上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