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3年皇帝封了2700多個王,後宮養了2300多妃子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是漢族客家人。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後參加科舉考試,接連三次都沒有考中。第三次科舉失敗後,就在家裡病倒了,四十天臥床不起,久治不愈,為了身體早日康復,便改名為“洪秀全”。洪秀全這個名字後來在其建立“拜上帝教”時,既成為一個聯絡暗語,又是一個政治讖語。其姓“洪”由“三八二十一”組成,這個“三八二十一”就是“拜上帝教”的聯絡暗語、立會之號。其名“秀全”兩字是由“禾”、“乃”、“人”、“王”組成,因“禾”字與“我”字讀音相近,而讀作“我乃人王”,也就是說,洪秀全是上帝派來的領袖。


當了13年皇帝封了2700多個王,後宮養了2300多妃子


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洪秀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詳讀之後被宣揚上帝的基督教義所感動,萌發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觀念。把書中內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認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一氣拋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義,索性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教”。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耶穌的弟弟。


當了13年皇帝封了2700多個王,後宮養了2300多妃子


據說,太平軍圍攻長沙時,左宗棠曾去拜見洪秀全,獻攻守建國之策,並勸天王尊崇儒教,放棄拜上帝會。因洪秀全不以為然,左某悄然離去,成為湘軍中平定太平天國的重要人物之一。忠王李秀成日後的自供詞一語破的:“天王不用讀書人。”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盡,太平天國在他去世後不久覆亡。


當了13年皇帝封了2700多個王,後宮養了2300多妃子


洪秀全當了13年皇帝,卻封了2700多個王。平均每年加封200個王,每個月加封約16個王,每隔一天太平天國就多一個王,這種封王速度實在駭人聽聞。世人都說秦皇漢武雄才大略,膽略過人,但他們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到洪秀全這種濫封王位的荒唐之舉。當然,洪秀全封王並非完全是為讓自己享受行使權力的快感,尤其在封賞之初,更多的是為籠絡人心。但物以稀為貴,這種無節制的濫賞,必將使王的含金量越來越低,封賞所起到的籠絡人心的效果也越來越小。


當了13年皇帝封了2700多個王,後宮養了2300多妃子


洪秀全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來形容,開始本是農民,帶領農民起義。沒想到越做越大到後來成為了民族英雄,還建立了太平天國。起初的天平天國奮勇殺敵,可是到後來,因為自身原因人心渙散很快就滅亡了。洪秀全一生荒淫無數,據史料記載,光是日夜服侍他的婢女就達幾百人。


當了13年皇帝封了2700多個王,後宮養了2300多妃子


太平天國失敗以後,有一本書叫做《江南春夢筆記》的,說是王后娘娘下轄愛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個名位共208人;24個王妃名下轄奼女、元女等七個名位共960人,兩者共計1169人。以上都屬嬪妃,都是要和洪秀全同床共枕的。天王府不設太監,所以另外還有許多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60人各轄女司20人計算,合計為1200人。各項人數加起來,總計有2300多名婦女在天王府陪侍洪秀全一個人。


當了13年皇帝封了2700多個王,後宮養了2300多妃子


洪秀全帶領的太平天國運動不管怎麼最大作用就是推動漢族地主階級的上臺,這才有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等,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分界線,是中國近代各階級救亡圖存的開始,之後依次是清政府維新派(戊戌變法)、清政府保守派(義和團運動)、民族資產階級(辛亥革命)、官僚資本(北伐戰爭)、工人階級(五四運動)。這就是為啥英雄紀念碑會有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