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的書本是前人寫的,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的

讀書是一種學習,實踐的經歷是一種習學。“學”是學別人的知識,“習”是自己在人生的實踐道路上的心得感悟,兩個學加起來叫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道路,光有“學”沒有“習”學的知識就沒有用,因為學的是理論知識,習的事自我做人的實踐功夫,只有理論加實踐是最完善的。

讀的書本是前人寫的,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的

有一種人只有學,習的功夫沒有,這就叫做人們常說的一個名詞“高分低能”確實有些人學歷很高,就是不會做人處事,無論在家庭,還是在社會上,在人群,在團隊,總是沒有什麼威信,造成的原因有很多種,要麼是驕傲自滿,個性強,與人群和團隊不能融合,要麼是自私自利,斤斤計較,刻薄而不助人,要麼是單打獨鬥,堅持己見,個人英雄主義,要麼是不會為人處事,不會說話,沒禮貌,要麼是不講仁義,道德素質差,沒有人格,要麼是懶惰,不勤勞,做事情善於搞投機,要麼是不實在,無善心,不忠不孝……,無論佔了哪一種,都是性格素養有缺陷,這就叫高學歷,低素質,雖然學歷高,別人總是不認可,也只能對這樣的人感到惋惜。

有的人學歷並不高,就是會辦事,會講話,言談舉止很有教養,忠誠實在,很受人歡迎,到哪都有威信,很有凝聚力,人們都認可他,可是學歷太低,值得惋惜。

讀的書本是前人寫的,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的

綜上所訴:無論學歷高低,能力大小,首先要會為人處事,要有品德和修養,感悟習練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本領,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人生實踐相結合,打造成有知識,有人品的價值人才。

只要把握以下簡單原則,人格素質就不會走偏:

1. 愛恨分明

2. 善惡分清

3. 適應環境

4. 與眾融合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