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究竟是讓人丟掉工作還是幫助人更好的工作

在講人工智能之前,我們先看看之前歷史上,對人類影響最大的2次技術發展,也就是一二次工業革命,基於對能源的運用,人類用機器替代了大部分之前手工勞作的工作,並且效率極大提高。這裡對工作其實有兩類影響,一類是手工作業,這部分工作是人類之前可以做,並且可以做好的,但是機器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投入替代掉了,還有一類是人類之前無法想象的工作,比如汽車、飛機,電影放映機等。或者更簡單說,一類是是被替代的工作,一類是創造出來的新工作。

人工智能究竟是讓人丟掉工作還是幫助人更好的工作

哪些工作會很容易被取代?

這裡不從工作領域來區分,更傾向於從工作模式來作為判斷,以目前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力來看,那些輸入輸出非常確定,並且標準化的工作,或者說,依靠非常明確的經驗判斷的工作大概率會被取代掉,這麼解釋可能比較抽象,舉幾個例子,工廠內很大部分的質量檢測(良品率確認)工作已經被基於視覺識別(也有聽覺識別)的算法來取代之前有經驗的老師傅,因為質量判斷本身就是被量化的標準,輸入就是產品外觀或某些檢測手段後的反饋數據,而輸出就是通過或者不通過,這類工作很早其實就開始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後續會更多,與之相似,但是更復雜的可能是醫療診斷,當然目前醫療診斷很多片子其實還是非常依賴於醫生臨床的實操的,但是對於輸入確定的數據源,憑藉大量臨床實踐的數據支持,算法是可以給出非常高精度的診斷建議的。當然還有另一位答主提到的人工智能檢測母豬懷孕的工作,這個就是很標準的人工智能提供的一類相對標準化的決策服務。

人工智能究竟是讓人丟掉工作還是幫助人更好的工作

人工智能可以對最為優秀的人類可以作出的判斷進行學習,但是這個問題本身首先要有非常明確的定義,那麼對於那些不足夠優秀的人,很可能就會被替代掉,因為人工智能可以給出高於95%的人類水平的決策結果。這一點非常明顯的體現在了目前人工智能公司大部分都去做to B業務上,因為to B的服務中,很多依賴於員工負責的決策流程可以被精簡,自動化,而幾乎無損。同時,公司可以在只保留少量頂尖專家的情況下,支持大量同類型的工作,並保持更標準化以及高效的結果,這對於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反,To C的工作就不一定會如此容易,這裡特別想說的是服務業,因為基於服務的感知是具備很強溢價能力的,比如理髮的美感,按摩的舒適度,餐飲的口味等等,人類的感官並不是確定的輸出,同時又很個性化,數據的收集就是很大的難題,何況人的喜好也會經常變化,當前的人工智能還無法完成如此複雜的服務,但是某些流程依然可能被取代,比如收銀、點菜是目前大家可以感知到的在逐漸被取代的部分,這裡並不是一定就是因為人工智能,但是基於標準經驗的服務,並且服務質量沒有很大區別的工種,也是很危險的。

人工智能究竟是讓人丟掉工作還是幫助人更好的工作

總而言之,在大家目前從事的工作中,感覺自己的經驗和技能在長時間的工作中變化和成長很小的,既定經驗一成不變,並且自身也很難給出創造性空間的工作,我都非常建議大家慎重考慮。至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穩定的工作內容都可能帶來非常不穩定的未來。

哪些工作會因為人工智能被創造出來,或者變得更好?

看看2018結束的時候,最火爆的社會話題是什麼?我個人感知大概是兩個,一個是經濟下行,一個是我國的人口紅利可能會消失,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很差的消息,但是對於真心從事人工智能應用的從業者來說,可能卻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因為這兩點都反映了同一個信號,成本必須要降低,效率必須要提高,而人卻會變得越來越貴。那麼這時候,所有企業都有共同的需求,減少人力成本,提供更高效率的企業運營方案,這是所有人工智能公司都可以趁虛而入的節點,因為不好的形勢創造出了真正的剛需(吐槽:反而之前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一方面資本無節制的投入導致AI公司非常不接地氣,而去討好資本,另一方面,企業由於不缺乏資金,導致對AI的期待非常不具象,而去做PR)。

人工智能究竟是讓人丟掉工作還是幫助人更好的工作

基於此,我個人判斷的是,基於人工智能的協同,會是未來5-10年內的可能產生的工作模式,也就是有能力,有創造力的人,使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去創造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來取代大部分之前低效,重複,無創新的工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