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耍賴:押金不退,不用坐牢,也不用跳樓

據互聯網媒體21CN報道,截至11月16日,21CN的消費投訴平臺”聚投訴”關於ofo的投訴累計1421件,僅227件獲得解決。這些投訴都是要求退押金的,但ofo從未予以回應。”他們像騙子一樣佔用了用戶數以億元計的押金無法退還,但不用跳樓,也不會坐牢。”該網站刊文說。

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出問題

今年7月的統計數據顯示,ofo活躍用戶為2700萬左右,其中部分老用戶押金99元,新用戶押金199元,按照149元的平均值計算,ofo的押金總量在40億元左右。至於這筆押金的用途和去向ofo從來沒有公開過。

雖然從今年年初至今,ofo先後通過動產抵押和股權+債權的方式從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融資約55億元,但還是被媒體披露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有消息顯示,ofo單月運維、調度成本就高達三,四億元。

今年8月,因拖欠6800餘萬元貨款,ofo被合作伙伴、自行車生產企業上海鳳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支付欠款及逾期違約損失等共計7000餘萬元。

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耍賴:押金不退,不用坐牢,也不用跳樓

惡性競爭

在三年的時間裡面,以ofo和摩拜為代表的的共享單車經歷了從最高潮時超過40家企業,2000多萬輛單車的規模到目前大部分企業出局,單車侵佔公共道路資源,廢棄單車形成巨大浪費的尷尬局面。

上海市民方羽翔是ofo的老用戶,但在他看來小黃車的倒閉,可能是一件好事。”我的感受是小黃車是共享單車裡的攪屎棍。它過度的價格戰和海量自行車,造成了某種惡性競爭,而客戶體驗並沒有提升。”方先生認為ofo的價格競爭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最後押金都無法退回。

空手套白狼

共享單車的造價成本太高,而且盈利模式始終不清晰,騎一次車付一塊錢遠遠無法覆蓋共享單車的成本。所以它只能靠外部資金維持輸血,一旦資金斷了,就維持不下去了。

“風險投資會追隨一些企業,這裡邊大部分企業會失敗,只有少部分會成功。” 中國獨立經濟評論員、葉檀財經創始人葉檀這樣評論。

她認為雖然不能賺錢,但是共享經濟有一個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場景功能。所以很多大企業會感興趣並且源源不斷的給這些企業注資。大筆的錢就這樣進入了共享單車領域。因此共享經濟企業一開始就是靠投資人發展壯大的,一旦和投資人談不攏就會陷入困境。

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耍賴:押金不退,不用坐牢,也不用跳樓

違背共享經濟初衷

中國這四十年來什麼東西都比世界來得快,中國公司從壯大到消亡也是世界上比較快的。這和中國人的心態、市場特點和資本運作方式都有關係,葉檀總結道。

北京工業大學城市交通學院副院長陳豔豔在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說到,2015年後,一批以短期內佔領市場為目標的共享單車企業入市,其核心是資本驅動而非以服務為目的。在經歷高速膨脹後,因後期運營維護不到位,導致使用者變少,資金無法回籠,壞車及墳場的出現其實早可以預料到。

陳豔豔說道,共享經濟應該是把私人手裡面的東西集中起來然後公用來提高週轉的效率。但是現在的共享單車都是企業自購的。利用效率得不到保障,同時又造成了大量的廢棄。她說,”我覺得這其實和共享經濟的理念是相違背的。”

單車墳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拋棄曾經深受喜愛的共享單車,大量五顏六色、曾經被大家熟知的自行車從城市的道路、地鐵站邊甚至小區角落裡被一一清除,通過管理人員收集、各類車輛的運載,最終拋棄在了城市外圍的各種工地,空地和垃圾場裡,形成了所謂的”單車墳場”這一現象。

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耍賴:押金不退,不用坐牢,也不用跳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