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諾曼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陸戰

夢迴諾曼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陸戰每當談起二戰歷史,說起二戰頭頭是道的大多都是那些不可思議的戰役、戰術,把人一下就拉回幾十年的真實場景當中,可誰在討論完,還原完這場戰役的原貌之後,又能告訴我那些真正逆轉戰場局勢的真正原因,孰勝孰敗,真的很難把握!

今天,就讓我說說我的想法吧!在20世紀40年代,二戰後期,為了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緩和德國閃電式的進攻形勢,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領導的特別計劃參謀部擬定於1943年5月初由海上進攻法國,這次秘密計劃稱之為“考沙克”計劃。登陸地點是諾曼底地區,並制定了以“霸王”為代號的作戰方案,以及實施以“海王”為代號的軍事行動。

夢迴諾曼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陸戰

資料圖:盟軍在諾曼底開闢登陸場後,將戰爭物資和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運到諾曼底地區,再從這裡運到其他作戰區域。

1943年底,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擔任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後,又對計劃進行了修訂,增加了突擊兵力,登陸點從三個增加到五個,此後,確定了1944年6月6號為進攻登陸日。

夢迴諾曼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陸戰

資料圖:諾曼底登陸開始時,盟軍士兵從登陸艇中發起搶灘登陸。

到此為止,大概的戰役背景就一目瞭然了,具體怎麼實施這場戰役的,大家都應該很清楚,我就不再多數。不過,我想知道盟軍為此次登陸戰役投入了很大兵力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對手們都做了什麼?諾曼底登陸一共集結了多大288萬的兵力,陸軍36個師,包括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共153萬。海軍約有5300艘軍艦投入作戰,包括戰鬥機13700架,陣勢之強大,實屬罕見。而美國第二至第七裝甲師及若干導彈營,英國的警衛裝甲師,第7、第11、第79裝甲師,第4,、第8、第27裝甲旅,法國第2裝甲師,波蘭及加拿大的三個裝甲師旅。動用了掃雷坦克,架橋坦克、噴火坦克等特種坦克,還有一些常規坦克,包括M4A1"謝爾曼"、M5A1輕坦、M3A3“史都華”輕坦、“丘吉爾”步兵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以及謝爾曼DD水陸坦克等,還有“蟹”式,M10/M36坦克殲擊車等火力支援。

可想而知,艾森豪威爾是個什麼樣的心理還能做出的事情?而當時德軍又是個什麼狀態來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戰役?夢迴諾曼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陸戰

諾曼底登陸示意圖。

我認為,為防止盟軍登陸,德國從1942年冬天開始修建大西洋壁壘,但實際上一直到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從荷蘭到法國很多的壁壘防線實際上是沒有完成的。另外德國主要的兵力還是蘇德戰場,特別在蘇德戰場進行戰略轉折的時候,物資各個方面調配不足,而且它的軍事工業發展到了瓶頸狀態。所謂大西洋壁壘的問題,實際上是不完善的。另外,這個壁壘也還有盟軍在登陸方向的選擇,德國的估計在加萊方向,一開始看到諾曼底方向,後來由於盟軍成功的欺騙,後來放棄了。因為從整體防禦來說,不足以面面俱到建立這麼長的壁壘問題,只有把主要放在一個方向,所以把主要的放在加萊方向的防禦上面。最後造成諾曼底登陸的成功,這是兩方面的問題。總體上來講的話,希特勒這個時候對兩線夾擊顧此失彼,招架不住。

夢迴諾曼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陸戰德國在戰略選擇上重視加萊方向,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距離最短,從英吉利海峽到加萊比較諾曼底來講是最短。從加萊的登陸條件,拓展登陸場來說,比諾曼底優越。在這樣一種狀態下面,包括德國方面對盟軍登陸的準備信息以及這方面的分析,關於戰略選擇,特別戰爭當中是多方面的因素,特別是敵我兩方面因素所決定的。在這方面主要是他選錯了方向,但是因為各種因素,雙方的條件包括戰略欺騙、掩蓋真實的戰略意圖以及德軍所獲得的情報以及總體的估價以及兵力分配只能投入到某一個方向上面,這方面應該說是戰略選擇上的失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