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論工匠精神時,我談些什麼?

朋友去日本出差,回國後和我們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見所聞。他說日本某集團帶他們參觀自己的工廠,需要經過一段約200米的長廊,走到長廊盡頭後右拐,就是加工流水線。

令人費解的是,集團在這段路的拐角處安排了一個年輕女孩,女孩每天只需要負責站在那對經過的客戶微笑、鞠躬即可。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姑娘不是敷衍的假笑,而是發自內心的微笑,這簡直不可思議。

他問我:這樣的工作不乏味枯燥嗎?能做多久呢?一個月,一年,還是一輩子?

我回答不出來,但是我知道,日本人確實可以把一份工作當成終身事業,這就是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他們的這種精神,不僅僅體現在真正的工匠身上,還體現在各行各業,食品業、製造業、甚至是演藝界……統統如此。

在紀錄片《製造工作藝人的攻防戰》中,受訪者是這樣說的:

當我談論工匠精神時,我談些什麼?

紀錄片《製造工作藝人的攻防戰》

看這些紀錄片,你會發現,所謂的光鮮炫酷背後,都是人們對自己極限的一次次挑戰,這種極度認真的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完全契合的。

它是實實在在,深植於這個民族內部的精神。

反觀我們自身,我想問大家包括我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 你熱愛你的工作嗎?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很扯淡,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幹一行愛一行”麼?不是的,幹一行愛一行這句話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都是身不由己,主動權並不在自己手中,更多的是迫於生存壓力而不得不從事能養活自己、但是並不是自己熱愛的工作。

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好,前提一定是你要熱愛這份工作,這樣,你才有熱情和原動力。

其實,這是我們在選擇一份工作時最重要的考量標準,卻往往被我們忽視。

我們總說要學習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但是回到公司後還是抱怨工作繁雜、抱怨生活無趣、diss上司智商堪憂……然而做的表格只有你自己能看懂,PPT邏輯混亂不知所云,會議上的發言無邊無際沒有終點,談何工匠精神?

日本的壽司之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小野二郎的兒子一開始並不想學習做壽司,但是學習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份事業,於是把父親的真傳延續了下去。

當我談論工匠精神時,我談些什麼?

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2. 你工作中會敷衍了事嗎?

有些工作,其實有A/B兩個選項,A的對應結果是“還可以、也行”,B對應的結果是“很好”,有時候我們為了節約時間多打一把排位,或者早點下班回家,我們會選擇A,而不是用B去完成它。

這種湊合是錯誤的嗎?未必。可它一定不是你真正全力以赴的結果。

3. 你會鑽研自己的工作,為工作努力學習嗎?

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人,從來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善於從世界範圍的廣度來關注行業的發展狀況,不斷學習新技能,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經驗累積來達到最優值。

歐洲人發明了汽車,但是日本這個後起之秀卻把自己的汽車前輩打得驚慌失措;美國人發明了CCD傳感器,可是日本人卻研發出了自己的單反……

為什麼很多國人願意去買日本電器,連一個小小的馬桶都要買日產的?那是因為人家真的花了千百倍的心思在上面,製造出的東西是最好的。

當我談論工匠精神時,我談些什麼?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本質

當然,我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像日本人那樣,一份事業幹一輩子,終身不換。我只是想說,把喜歡的事變成自己擅長的事,從事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這種快感和成就感可以伴隨你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