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在一線城市上班,卻混的連18線都不如?

職場裡有一些月經貼,隔三差五就要蹦出來讓人爭論一番。

比如:我應該去一線大城市闖蕩闖蕩,還是留在2345678線小城市求個安定?

就連《奇葩說》都辯論過這個話題,而且人們也總喜歡把這兩個選擇貼上標籤,選擇大城市就代表了拼搏、上進、追求夢想;選擇小城市就代表了安逸和不思進取。

於是很多“漂”在一線城市的人身上總有自己難以察覺的優越感,並且時常感嘆與生活在家鄉的同學、朋友、家人之間的三觀格格不入,直到這種優越感被現實摧殘的體無完膚。

我有一哥們叫大彪,大學畢業之後跑去上海摸爬滾打了幾年,終於混成了穿著體面,每天端著咖啡出入CBD的都市精英。

為什麼你在一線城市上班,卻混的連18線都不如?

星巴克——都市精英的標配

有一次春節回家參加初中同學聚會,大彪不經意間透露了自己的年薪,結果一個開養雞場的老同學幽幽地說了句:那跟我掙得也差不多啊。

大彪心裡不舒服,發微信問我:你說我該怎麼反駁他比較好?

我說,你反駁個屁,你在上海什麼資源,人家在縣城什麼資源,但人家跟你掙得一樣多,你不反思還想著反駁,你反駁什麼?

不要總想著一線城市有更好的資源、體系什麼的。你在一線城市上班,可你並不是一線人才,所以那些更好的資源、體系壓根就不是為你準備的。

混在一線城市的各種“漂”們最終無非有這麼幾種結果:

1.工作幾年看不到希望,回老家結婚生孩子;

2.工作幾年攢了點錢,回老家買房開店結婚生孩子;

3.工作幾年攢了點錢,咬咬牙付了個首付留在了一線城市;

4.工作幾年看不到什麼希望,父母咬咬牙幫著付了首付留在了一線城市;

5.工作幾年看不到什麼希望,咬碎了牙也買不起房子,可又不想回家,只好繼續“漂”在一線城市;

6.工作幾年成功收穫財富,打破地域和階層,留在了一線城市。

是的,成功的結果只有一個,屬於極少數派。那些選擇離開的反而是聰明人,要麼認清了自己,及時調整人生方向;要麼達到了目的,迴歸田園牧歌的生活。

為什麼你在一線城市上班,卻混的連18線都不如?

小城市寧靜的生活,也可以很幸福

剩下的幾個最悲劇,回到故鄉,你的同齡人已經拋棄了你,面對憑藉自己的魄力和努力,已經在家鄉實現財務自由的老同學,只能用“我在上海上班“,“我能喝到星巴克”,“我普通話說的比他好”這些虛頭八腦的優越感來搪塞現實的尷尬。

可留在一線城市又沒有存在感,身邊的小年輕們正在超越你,這裡的繁華和滾滾紅塵都與你無關,這裡的教育和醫療資源雄厚,但等到你需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跟老家一樣也得託關係。

所以說,決定一個人人生走向的不是選擇哪座城市,而是他自己本身的思維方式。一線城市裡也有終日渾渾噩噩的混子,2345678線城市也有靠自己奮鬥改變人生命運的勵志精英。

與其糾結大城床還是小城房不妨先問問自己,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你有沒有成為一線人才的潛力和慾望?與其猶豫如何選擇,不如先認清自己,考慮這麼幾個問題:

為什麼你在一線城市上班,卻混的連18線都不如?

與其猶豫如何選擇,不如先認清自己

1.在23456789線城市是否有你要的?生活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

有些行業和職位可能只在一線城市有,或者同一職位,一線城市薪資通常會比23456789線城市要高,但一線城市消費通常也會更高。所以可以計算收入支出以及年度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如果相差不大,完全可以考慮在23456789線城市發展,馬雲的阿里巴巴不也是在杭州嗎?

2.如果覺得自己“漂”在一線城市沒有能力落戶買房安家,那麼將來子女教育問題也就很難解決,及時調整方向,迴歸23456789線城市的幸福感會更高,幸福感比優越感重要,這是生活的真諦。

3.一線城市必然會比23456789線城市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平臺,留下和離開都要做好有心裡落差的準備。

總之,要想在一線城市混出模樣,就要充分利用這個城市提供的機會和資源,不然沒必要在一線城市做著18線城市就可以做的工作,卻承受著一線的經濟負擔和壓力。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坐在家裡開直播寫公眾號都能改變命運,那麼多人在一線城市上班,看上去人模狗樣的,其實混的連18線都不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