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

任正非: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

1月17日,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在深圳接受央视记者专访。

在访谈中,针对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扣押、华为遭一些国家“打压”等问题,任正非一一回应。

采访中,任正非表示最关心的问题是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在他看来,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

任正非: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

任正非接受央视记者董倩专访

1

任正非:很长时间没见女儿 对她不会太担心

任正非:会和女儿电话里说说笑话

记者:作为父亲想为女儿做一些什么?

任正非:首先感谢党和国家,对一个公民权利的保护。我们能做的还是要靠法律的力量。

记者:您现在能和女儿联系吗?

任正非:打电话。说说笑话。

记者:您担心她吗?

任正非:不会有多大的担心,但她需要很长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您多久没有见到她了?

任正非:很长时间了。儿女最重要是翅膀要硬,他们要自由去飞翔。期望儿女来照顾父母,这个不是我们的期望。

记者:但是她毕竟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任正非:这个事还是要通过法律来解决,我们有信心能够解决。

任正非: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

2

任正非:有信心 欧美国家非买不可

记者:现在有一些国家“封杀”华为,怎么面对这种局面?

任正非:你做得好了以后,不会没人买的,不用担忧。我从来没有担忧这个事。

记者:但是假如有一些国家,就用国家禁令的方式不让你们参与?

任正非:不买他傻,不买他就亏了。这是“比赛”,是技术竞争是和平竞争,除了买,(他们)还有什么办法。

记者:如果重要的欧美国家不让您进,您有什么办法?

任正非:

不会,欧美国家,最终有很多东西他非买不可,我一定会卖给他们的。我们不会计较他曾经计较过我们,我们是以市场经济、以客户为中心,当他要买的时候,我还是要卖给他的。

任正非: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

任正非接受央视记者董倩专访

3

任正非:再穷不能穷教师,要提高老师待遇

任正非:要重视教育

在访谈中,任正非呼吁要重视基础教育,他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的社会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进步来源于教育和科学的进步。“怎么能在这么小一个芯片上面沉积那么多东西,我认为国家首先要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国外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在任正非看来,要提高老师待遇,再穷不能穷教师,要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让优秀的孩子愿意学师范,这样就可以实现“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4

任正非:科研上允许不成功,因为培养了人才

华为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任正非对于基础研究的成效也有独到的认识,他在采访中表示,基础研究允许“浪费”,并不是能做出来卖出去就叫“成功”。“成功”是多路径的,要宽容失败,

科研上的不成功也培养了人才。

任正非:把教育做好,国家就有未来

任正非接受央视记者董倩专访

5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得到尊重

任正非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得到尊重,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

记者 :我记得2014年第一次采访您的时候,您说“华为有什么神秘的?揭开面纱就是皱纹”,印象特别深刻,现在五年过去了,您觉得华为的面纱真正揭开了吗?现在国际上质疑的声音好像更多了。

任正非:那就是皱纹更多了。因为半径越大,问题越多。如果我们缩到小小的一点,像农民种地一样,只有土豆这么大,外界都看清了,那谁也不会质疑。半径越大,越看不清,未来10-20年之后的探索我们更加看不清,所以大家的质疑会多一些,但是质疑并不等于有多大问题。另外,质疑也是有价值的,科学家天生就喜欢怀疑,要不他们怎么会发现新东西呢?他不相信,就会有新发现,所以质疑本身也是前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的副产品。

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一定会有一场巨大革命,在生产方式上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工业生产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大家参观了我们的生产线,那还不能叫人工智能,只是一部分人工智能,但是生产线上已经看不到太多的人。五年以后,这条生产线上可能只需要五六人,甚至两三人,主要是做维修。当然,我们的生产线上很多人都是博士,不是普通操作工人,特别是光芯片生产中,会动手的博士还特别少。

这个时代对一个国家来说,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难有有作为的基础研究。给农村教师多发一点钱,让优秀人才愿意去当教师,优秀的孩子愿意进入师范学校,就如我们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粟裕、许光达、恽代英……都出身于师范学校一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但现在不是这样,教师待遇低,孩子们看见知识多也挣不到多少钱,所以也不怎么想读书。这样就适应不了未来二三十年以后的社会,社会就可能分化。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生产的可能就会重回西方,因为没有了工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罢工问题……;完全不能人工智能的生产可能会搬到东南亚、拉丁美洲、南欧等人力成本低的国家去了。我们国家面临着这种分化,就应该要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才能迎接未来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这应是党和国家的主要责任,每个公民的义务。今天满街高楼大厦,过二三十年就变旧了。如果我们投资教育,二三十年后这些穷孩子就是博士,开始冲锋,国家就会走向更加繁荣。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华为只能把自己管好,不能去管别人,所以我们就大量投入资金往前冲。刚才央视记者问我“你们赚的钱很少,为什么科研投入会有那么多”,比如今年我们利润是90多亿,但是科研投入150-200亿美金。其实这150亿哪里是我们投的,都是成本,实际上还是客户投的。客户给我们的钱,不是产生利润,而是产生投入。

我们为什么要走在前面?新技术进入时代的周期变短了。过去是等到科学家做方程,经过五、六十年,终于发现这些方程有用。从电磁理论,又经过五、六十年,发现电磁理论可以用于无线电;又经过了几十年……今天已经不可能了,这个过程缩短非常厉害,即使不能叫毫秒级,也是极短级。如果我们还是等着产业分工,不进入基础研究,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变成人才大国,我们与别人的竞争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当然,今天教师待遇已经比过去好很多了,但还要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国家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竞技中获得成功。

今天大家看到华为有很多成功,其实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外国科学家,因为华为工资高于西方公司,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华为工作。我们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形成这种组合在前进。因此,

我们国家要和西方竞技,唯有踏踏实实用五六十年或者百年时间振兴教育

振兴教育不在房子,在于老师。抗大就是一条小板凳。你们看关于抗大的电影,搬个小板凳,坐在黄土飞扬的土地上,听到毛泽东没有麦克风的讲话,就建设了新中国。所以,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得到尊重,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记者:您提出基础教育这个议题,是希望能够给社会一个警示吗?

任正非:我认为,社会就是应该有口号“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再穷也不能穷老师”。

记者:您打算为这个事情做点什么?

任正非:我们把华为公司做好,就给大家做了一个榜样。华为有什么?一无所有!华为既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

我们就是把一批中国人和一些外国人的脑袋集合起来,达到了今天的成就,就证明教育是伟大的。

— END —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澎湃新闻(ID:thepaper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