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那年那信那人

「美文」那年那信那人


一晃,已到不惑之年。在記憶裡,父母恩情如海,童年回憶潔如蓮花,青蔥歲月美好難忘,師長教誨耐人尋味……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些年那一封封熱情洋溢的信。

1989年小學畢業時,要好的同學互贈明信片。明信片物美價廉,摘抄幾句經典語句,或者平平實實寫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有的當面交給他(她),有的悄悄地放在他(她)的書桌或書包裡,想給他(她)一個驚喜。

我收到過兩個女生送的明信片,一直珍藏著。翻出明信片,總會有種莫名的激動,彷彿又回到小學時代,回到和老師、同學相處的美好日子。總會探聽小學同學和老師的情況,為他們的成功喜悅,為他們的不幸流淚。

1992年,我考取省屬中專來到昆明,遠離家鄉和親人,人生地不熟,有點不適應。此時,能夠收到家裡的來信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每個月,家裡的信和生活費會按時寄來,讀著父親的信,總是很溫暖。在信裡,父親總要詢問學習、生活情況,有牽掛和惦念,囑咐我要好好學習,有什麼事多與老師講,要和同學相處好,然後介紹家裡情況,家人都好,勿掛等。

家裡的信溫暖、真摯,比耳提面命式的談話好多了。現如今,有許多父母和孩子面對面也不能溝通。相比之下,寫信溝通的效果反而很好,因為寫信是真實情感的表達,能打動人,感染人,改變人。

可以說,我們這一代人,是讀著家信成長的。

三伯給我的信簡潔,不超過兩頁,字寫得行雲流水,字裡行間透著濃濃的親情,對我更是充滿了期望和鼓勵。他時不時給我寄錢,來昆明開會也抽空來看我,我除了感激還是感激。如今,他已退休回到老家,70多歲了,和農民一樣,離不開土地和勞動。

美玲姐家在紅河開遠,在昆明讀書時,我收到她的一封信,信裡充滿了關懷。和信一起寄到的,還有一件手織的毛衣。昆明這個春城,冬季也有溼冷的時候,每當這時,穿上美玲姐寄來的毛衣,心裡就會覺得暖暖的。

……

那些年那些信那些人,讓我思念,令我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