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作者戴輝按:2004年海思半導體成立後,第一顆大規模銷售的芯片(視頻編解碼芯片3510),並不是依賴內部客戶成功的,而是一出生就不得不直接面對殘酷的市場!老兵戴輝耗時數月,向多位參與這段歷史的人士進行了詳細的調研,此文實為嘔心瀝血之作。通篇一萬字,長文慎入。

引 子

2018年9月28日晚,"張學友經典巡迴演唱會"在河北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現場觀眾超過3萬人,當地警方全力投入安保工作。人臉識別系統配合高清視頻監控部署在場館及周邊重點區域,秒級識別布控系統中的黑名單人員並觸發報警,協助警方快速抓獲3名網上在逃人員。宇視科技稱使用的是其智能化方案。這已經是第三次在學友演唱會上抓到逃犯了,業界巨頭安防巨頭們也都在參與。

"我聽到的第一反應是:這是為什麼呢?後來我查證了一下,才發現其實是我們國家太先進了,大數據是很先進的,所以只要在我們國家犯了法,無論是去聽我的演唱會還是去便利店,都是很容易被抓到的,所以還是不要犯法。"逃犯剋星張學友回應道。

走在街頭巷尾,抬頭看到攝像機,心中就多一分安全感。深圳的治安比20年前可是好太多了。中國大建"平安城市"的舉措確實維護了穩定。

巨大的市場孕育出了巨大的產業。全球的攝像機(或者模組、電路板)大部分是在中國產的。眾所周知,海康威視、大華、宇視(千方科技)是數字安防的三強,當然,中國也還有眾多的中小企業。不僅是安防,直播、通訊、工業等眾多領域也要用到類似的設備。

前段時間,美國政府宣佈政府不可再用中國產品牌的攝像機。我這才知道,原來它們已進入到美國的公用事業了。

中國已有強大的電子整機設計和製造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視頻監控的核心繫統芯片用的是誰家的?

攝像頭的芯片主要是兩塊:

1、CMOS傳感器是成像用的,有索尼、豪威(被韋爾股份收購)、格科微(上海)、安森美、思特微、比亞迪等中外供應商。

格科微在中國第一個開創CMOS傳感器產業,和中芯國際合作。創始人是清華畢業的趙立新,他的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工匠,當年他暑期回來在作坊裡掙學雜費,我還專門去觀摩過。

2、系統芯片(SoC,system on chip,也叫片上系統)。這裡面,包括了編解碼單元(用於壓縮視頻流),CPU(系統控制),ISP(圖像信號處理)等幾個部分。注意,早年上述每個功能都是分立的芯片,現在就可以合到一顆芯片裡了。

至於這顆芯片,問所有的行業人士,都會異口同聲告訴你,海思是霸主,收入達到十億美元量級,現在已經佔據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額。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圖注:2016年的編解碼芯片出貨佔比,數據來源IHS

海思的份額遠遠超過了傳統芯片巨頭德州儀器TI和安霸Ambarella。最近甚至傳言,TI要退出安防芯片市場了。

第一章 關於視頻編解碼

華為手機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有強大的基帶能力,也就是手機與網絡的通信能力。

這次,業界對蘋果手機議論紛紛,是"信號不夠好、速率不夠快",都懷疑是因為採用了intel的基帶,不如高通強。

高通在基帶上很厲害。順便整合了周邊的資源(如CPU等),將手機的系統芯片(SoC)也賣得很好,所謂"賣基帶送CPU"戰略!

IP數字攝像機(IPC)的系統芯片,則是以編解碼能力作為核心的。誰能做好編解碼,誰就能整合周邊資源來提供一攬子的SoC(系統芯片)方案。

這就是海思的"吸星大法"!

我們先從分辨率說起。我們看畫面,分辨率越高,就看的越清楚。一般說來,高清=720p,全高清=1080p,超高清4k是4096x2160或者3840x2160。單位都是pixel(像素)。這個是與鏡頭和圖像傳感器息息相關的。

不過,分辨率越高,清晰度越高,原始圖像數據量也越大,就要求越來越強大的編解碼算法來壓縮文件的體積,要不根本就存儲不下來,也傳送不出去。

老兵戴輝先囉嗦一下。1994年,我的本科畢業設計就是在東南大學羅立民教授領銜的圖像實驗室裡,在呂玉琦教授指導下,完成了JPEG的計算機實現。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靜態圖像壓縮標準,是1992年定義的。中國與世界基本上同步了。

我在一臺386電腦(沒有協處理器)上,用十分鐘完成了一張512*512像素的黑白圖片的壓縮或解壓縮,可以講文件的體積壓縮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答辯的時候,我第一個上臺,老師們精神很好,問:如果改一下里面的某個算法會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當年的菜鳥"小兵戴輝"老老實實地答:我不知道,我是一絲不苟按協議來實現的!

我後來在中山大學的研究生同學梁凡的本科畢業設計也是JPEG編碼的實現。不過他算得快,他用的是快速查表的方式,沒有像戴輝一樣簡單調用COS和SIN函數。當年的我,曾頗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現在卻要沾這位學術精英的光了。

手機裡照的照片,通常都是使用了JPEG算法來壓縮了的,體積在幾M左右。如果選擇採用"RAW"格式,才是真正的"原圖",未經處理和壓縮,體積通常有幾十M。

圖像之後,就進入到視頻時代了。九十年代後期,錄像機迅速被淘汰,VCD、DVD風起雲湧。這個時候,基於視頻的編解碼標準就粉墨登場了!VCD用的是MPEG 2壓縮標準。

在同等圖像質量的條件下,H.264的壓縮比是MPEG-2的2倍以上。舉個例子,原始文件的大小如果為88GB,採用MPEG-2壓縮標準壓縮後變成3.5GB,壓縮比為25∶1,而採用H.264壓縮標準壓縮後變為879MB,從88GB到879MB,H.264的壓縮比達到驚人的102∶1。這對於節省視頻的硬盤存儲空間,和降低對網絡傳輸的帶寬要求,都有巨大的好處。

現在,最新的視頻編解碼標準是H.265,它的壓縮能力比之前的H.264還要強一倍。

不過,這是要付出代價的,對CPU的計算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芯片裡的晶體管尺寸越來越小,就是為了在芯片裡面容納更多的晶體管,可以承擔越來越大的計算能力。

華為在編解碼的國際標準上參與了不少,是最新的H.265標準的主要技術貢獻者。4G打電話也可用到VoLTE技術,就要用H.264的編碼算法。

有網友笑談:以後看纖毫畢現的愛情動作片,也可用到華為的技術了!

第二章 決定要做視頻編解碼芯片

1996年,華為在研發上考慮向交換機以外的領域擴張,劉啟武組建團隊開發會議電視和視頻監控產品,併成立了多媒體業務部。

會議電視好理解,就是用來開會的設備。現在又出了一個叫"智真"的東西。

視頻監控的第一代產品主要用於通信機房監控,後來把這塊業務與華為電氣的環境動力監控整合在一起賣給了艾默生。

2006年重新進入該領域,主要結合運營商"全球眼"需要做監控軟件平臺,不過,自己基本不做攝像機,如果需要,就到外面去OEM。

這些業務做得也不錯,但是市場比較分散,華為只是主要的玩家之一。在規模上,與基站和手機這些超級大塊頭相比,更是遠遠不及了。

2004年10月,成立了一個叫海思的子公司(小海思),從事外銷芯片業務。與此同時,服務系統的芯片和公共平臺歸在2012實驗室,叫大海思。

2005年,海思艾偉牽頭,定義了幾顆消費電子芯片的規格,包括SIM卡、機頂盒芯片、視頻編解碼芯片等。

華為搞多媒體業務的有兩塊。華為軟件公司數字娛樂產品線(IPTV、視頻監控軟件平臺)的負責人是張國新和"隔壁老王",華為終端公司(會議電視和機頂盒)負責人李雲白和王兆祥,都參與了海思多媒體芯片產品規格的定義。

視頻編解碼芯片的開發負責人是楊鋒國(PDT經理)、羅琨。

會議電視是華為的老產品,該顆芯片最初的設想是在在會議電視上先用。這個開發思路和以前為系統設備開發配套芯片的思路是一樣的,舉個例子,1991年徐文偉領銜開發出的華為第一顆ASIC就是用在程控交換機的接口板上。

第三章 前三年收入幾乎為0

任老闆為海思的發展定下了的目標是:招聘2000人,三年內做到外銷40億人民幣。前者很快就完成了,後者卻遙遙無期。

海思第一個產業直接掛掉,是SIM卡芯片。立項的時候,市場上一片賣到十美元。等做出來的時候,價格已經跌到人民幣一美元一片了。技術門檻不高,競爭激烈,海思直接放棄了這個業務。真是當頭一棒啊。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2004年至2007年的這三年裡,海思消費芯片對外銷售幾乎為零!

要獲得芯片的第一個大客戶非常艱難,這就是所謂"從0到1"困境。理想總是很美好的,但是現實卻很骨感。

上面提到,視頻編解碼芯片原計劃第一個用在會議電視上。不過會議電視這個產品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平時都是領導在用,出了問題裹都裹不住,反而影響華為的大產品銷售。因此,會議電視產品如果用剛出來的海思芯片,一線的銷售員就很可能拒絕去賣了。老兵戴輝在銷售體系幹了八年,對這樣的心態特別瞭解:小產品千萬別給我惹事!

無奈之下,海思必須出去找市場。早期開拓市場就是一部血淚史。負責銷售的何志強(原電信系統部部長)愁白了頭,這實在是和以前對運營商的銷售模式實在太不同了!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如果都不開,那就開空調!

海思誤打誤撞進入了數字安防市場。

2005年11月,海思第一次參加安博會(全球規模最大的安防專業展覽會),艾偉面對眾多安防廠家侃侃而談,為即將誕生的芯片預熱市場。

2006年6月,海思在TAIPEI COMPUTEX展會推出了H.264視頻編解碼芯片Hi3510!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圖注:2006年視頻編解碼芯片國內出貨佔比,國產份額很低,IHS

老兵戴輝採訪了創立常州明景電子的鄭暉,該公司曾是中國最大的高速球形攝像機廠家之一。鄭暉是老三屆,談起東南大學的求學生涯,他最大的遺憾是:沒去舞廳跳過舞,少捏了好多學妹的小手!

2007年6月26日,鄭暉一行應邀訪問了華為,並實際看了華為最早這款3510的表現。他對這次交流,印象一直很深刻,他感覺海思的芯片用起來發熱有點大,還不能用在對環境要求高的高速球機上。不過,這也是其他芯片的共同問題,畢竟H.264大家都是才做出來不久。

第四章 數字化帶來歷史機遇,大華股份給了海思第一個大訂單

本世紀初,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對模擬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但是前端模擬攝像機存量很大,同軸電纜連接也一時半會很難改造。

後端的傳統磁帶錄像機因為集中,很容易改造成硬盤錄像機DVR。機會來了!

傳統的磁帶錄像機,要使用大量的磁帶,存儲空間消耗很大,要查詢歷史資料也很麻煩。舉個例子,一個銀行網點的視頻監控記錄通常要保留一個月,要有一個房間來保留堆積成山的錄像帶。

DVR硬盤錄像機的硬盤存儲容量很大,可以管理多塊硬盤。資料超過保存時效後(如一個月),可以自動被新的視頻所覆蓋。

在DVR硬盤錄像機市場上,中國廠家(如海康和大華)是以開拓者和領導者身份出現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並異軍突起。硬盤錄像機有兩種形態,電腦板卡以及嵌入式(見下圖)。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圖注:模擬攝像機和DVR

第一代DVR在上世紀末開始有,支持MPEG 2壓縮算法(VCD就用這個算法)。早在2002年,大華股份推出業內首臺自主研發8路音視頻同步嵌式DVR,就是第一代的。主流硬件方案大部分是飛利浦半導體的SAA7113+PNX13系列。

第二代DVR從2005年開始發展,典型特徵是:採用 MPEG4/H264視頻壓縮算法,具備VGA/HDMI高分辨率顯示接口,當時國內外支持H.264壓縮的芯片也都是剛發佈不久。(我們看的DVD和藍光HD-DVD用這些算法)

上文提到的鄭暉在2006也開始做第二代硬盤錄像機,採用了美國一家公司的芯片來做,入門費就花了10萬美元。金融危機來之後,這家芯片公司垮掉了,所有投資都打了水漂了。

海康一方面繼續沿用飛利浦半導體(NXP))的芯片來做第二代的硬盤錄像機,但發熱也比較嚴重,所以一方面也在用TI(德州儀器)的芯片。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海思的H.264視頻編碼芯片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出現在市場上!

當時在業內什麼品牌都沒有,第一個客戶是如何獲得的呢?

當時,華為軟件公司用配合運營商的"全球眼"來做視頻監控軟件平臺,沒有攝像機,就去和海康與大華都去談合作購買。

軟件公司隔壁老王就和海思負責華東的孫微風與浙江的銷售員殷建國一起去了!

今天大名鼎鼎的海康CEO胡揚忠以及大華股份董事長傅利泉都出來見華為的代表團。

大華在開發第二代DVR,支持H.264的芯片當時也挺少。大華在DVR上也想守正出奇,做出新意來。殷建國就象螞蟥一樣,死盯著安防老二的大華不放,並推動海思與大華在研發層面進行緊密的戰略合作。

也就在2007年,大華和海思簽訂了20萬片H.264視頻編碼芯片的合同(3510、3511),用於當時快速發展的第二代硬盤錄像機上。最近,我也向大華總裁李柯先生確認了以上的信息。

看來這個事實已經是板上釘釘,誰也賴不掉了:大華股份的這份訂單,是海思成立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外銷芯片大合同。特別值得劃重點的是,這款芯片之前並沒有機會在母公司的設備裡先使用!

朋友圈裡的資深芯片評論員捕頭宋兵說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IC行業是典型的時間性行業。機遇的時間窗口期稍縱即逝。"

海思從單獨的編解碼芯片出發,後來又做出了系統芯片(SoC)。2010年開始大規模進入全球最大的安防攝像頭廠家——海康。

海思提供了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還不用昂貴的入門費,中國廠家在中國和全球大賣DVR!鼎盛時期海思也佔領了79%的DVR芯片市場份額。

汪海曾經帶老兵戴輝參觀過華為自身園區的安防設施。最早期都是一水的模擬攝像機,由霍尼韋爾、IBM、西門子等公司總包。老兵戴輝以前在海外某辦事處工作時候,是租賃的寫字樓,週末丟了三臺未開封的便攜,要在物業的小監視屏那裡要看完48小時的監控好難好難,最後大家絕望的放棄了。

華為視頻產品線對自身的園區進行了數字化改造之後,就可以開始採用人工智能技術了,比如車牌號碼識別、人臉識別、人數統計、虛擬警戒線等。

第五章, IP化和高清化技術革命,海思成了視頻領域的聯發科

數字化和IP(互聯網協議)狂潮來臨。支持IP的網絡攝像機(IP Camera)迅速發展了起來。

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場!平安城市、數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

中國主要採用網絡攝像機,權威機構IHS解釋了原因。一是中國新的建築中傳統同軸線纜相對較少(都是網線),二是網絡攝像機的價格也相對較低,三是中國的大項目往往要求可擴展,在這點上IP有獨到的優勢。

在數據通信方面非常強悍的華三設立了視頻監控產品線,引領了IP化潮流,還做了一個叫imos的操作系統。IP化之後,組網比以前方便了很多,直接拉網線,不用拉同軸電纜了。

該產品線後來獨立成為宇視科技,"imos inside"最近上了新聞。宇視科技抓住了海量攝像機硬件的最後機會躋身三甲。"北航辛棄疾"張鵬國,漫卷詩書喜欲狂!

網絡攝像機(IPC)是前端,後端用NVR(網絡視頻錄像機),請見下圖。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因為有悠久的音視頻編解碼技術和口碑,TI和安霸在網絡攝像機(IPC)領域當時的市場份額很高。

記得有一年,老兵戴輝參加安博會時,曾參觀了海康的展臺。老兵戴輝問海康員工:"海思的芯片如何?" 當時得到的答覆是:"華為的用於便宜的攝像機,TI的用於高端!"

2012年8月14日 ,屢次持槍搶劫的悍犯周克華在重慶沙坪壩童家橋一家皮鞋廠內被警方擊斃,其中海康的高清攝像機立了大功。後來高清就成為平安城市標配了。

插一句說一下,NVR(網絡錄像機)的系統芯片,是海思、TI、Marvell等幾家分食了這個市場。

也就在這個鉅變和快速發展時期,海思成了視頻監控領域的"聯發科"。

眾所周知,2006年,聯發科推出了GSM手機的TURNKEY(交鑰匙)解決方案。聯發科不僅提供芯片,還提供電路板整體方案,甚至提供平臺軟件。這個方案使兩三個人就能搞出一個廠,生產手機整機,可以仿地雷,可以帶六個喇叭,做你能想到的一切!一夜之間,數千家"山寨"廠冒出來,深圳的"寨都"因此得名。

SoC就是系統級芯片或稱片上系統。通俗點說,就是將電路板上的多塊芯片以及嵌入式軟件,全部塞入一塊芯片中。這意味著,在單個芯片上,就能完成一個電子系統的功能。可想而知,SoC在性能、成本、功耗、可靠性,以及生命週期與適用範圍各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

有了SoC之後,海思的整體解決方案在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成為了國內領先的視頻監控解決方案,就和聯發科(MTK)一樣。開發環境也是基於PC的,對眾多技術能力缺乏的小製造廠很友善。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圖注:海思的SoC示意圖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更遠,做SoC都要廣泛合作,不可能什麼都做。要去購買其他廠家的IP(知識產權授權),可以是軟核或者是硬核。這是海思的"拿來主義"與"吸星大法"!

CPU採用英國劍橋的ARM架構,和手機一樣。構築了嵌入式操作系統,採用裁剪的Linux操作系統。

圖像信號處理器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非常核心,海思最早購買的是豪威(OmniVision)的IP(知識產權)授權,後來自研成功。在知名CMOS傳感器格科工作了十來年的湖杉資本李翔告訴老兵戴輝。

據說最早那顆芯片(3510)的視頻編解碼算法也有對外合作的部分,但我已經無從考據了。

用一顆海思的SoC芯片,加一些外圍的分立元器件,就可以做成一個IP攝像機的電路板。入門級的只要八十塊錢。廠家在這上面加上電源以及鏡頭等光學器件,就可以做成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入門級攝像機。

什麼東西中國人會幹了,價格就會大幅下滑。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注:2006年至2016年編解碼芯片價格趨勢,來源:IHS

2012年,接了殷建國班的駐杭州銷售員成了Top Sales,光是向海康和大華就賣了一千幾百萬片,實現了海量的發貨! 也在此年,華為的手機芯片K3V2開始在D1四核版上使用。

殷建國說:因為職業習慣,開車的時候總是要看路邊有多少攝像頭,以前是幾個路口才一個,現在是一個路口好幾個。攝像頭也深入到了社區和樓道!

也在東南大學學影像的沈昱,畢業後去了國內會議電視的公司POLYCOM工作多年,創業進入工業級高清攝像機領域。我參訪了他,回憶起歷史,他告訴我:"高清成像離不開高性能的成像算法芯片,之前我們的成像算法是運行在國外公司的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上,相當於在一個空地基上搭建起一所高樓,所有的軟件工作都要自己完成,需要大量的工作,且可擴展性也比較差。"

沈昱又說到:"自從海思推出了專門針對於高清成像和編碼產品開發的高端SoC系統芯片系列後,我們一直保持關注和跟蹤,在實踐中,發現海思的產品越來越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且有很不錯的性價比。海思的351x系列SoC芯片接口豐富,內置了各種ISP算法模塊和音視頻編碼模塊,開發平臺功能強大,技術支持及時高效,便於我們快速實現產品開發和迭代;海思開放的軟件架構也便於我們嵌入自己的專有算法和軟件模塊,體現產品優勢。我們在產品中廣泛使用了海思的3516C/3516A/3519等SoC芯片。"

沈昱又提到:"我們採用海思的3519在業界率先支持4K級高清圖像應用,為我們追趕和超越國外領先廠商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到了最新的H.265編解碼標準時代,華為已經是標準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並有了不少的專利。

早在2014年9月,海思就基於H.265/HEVC標準推出業界第一顆高清網絡攝像機處理器Hi3516A。

一流企業賣標準(授權),二流企業賣技術(芯片),三流企業賣產品(製造),四流企業賣力氣。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開始,安防領域也有了國內自己的標準:SVAC,由公安部和中星微聯合研製。某些專用環境下會要求使用,SVAC標準以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還要拭目以待。

第七章, 人工智能創造了一個新世界

大約2009年,老兵戴輝出去調研過車牌號碼自動識別這個市場。一路自動識別,需要增加成本人民幣6000元左右。

然而這個市場崩潰了,因為TI和華為,直接免費贈送。

2010年5月13日TI(德州儀器)推出了首款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百萬像素IP攝像機SoC——達芬奇(DaVinci)DMVA2視頻處理器,將車牌號碼自動識別的算法免費贈送。

很快,海思也打包贈送了車牌好牌識別算法。 不過兩者的技術方案卻有本質的不同。

TI的DSP(數字信號處理單元)無比強大,華為的GSM基站就是基於TI的DSP來做基帶處理,開發成本低並且可以靈活加載。但是從3G開始,都採用自己開發的專用芯片(ASIC),效率更高,功耗更低。

在視頻監控芯片上,傳統巨頭TI採用的是ARM(CPU)+DSP架構,能靈活加載各種算法,可以通用於各個行業。

北大深圳研究院趙勇先生說道:車牌號碼識別可以認為是最早一個階段的人工智能。海思的成功之處是將視頻編解碼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都做成了專用的芯片內核,使用硬件解碼,因此效率更高。

華為採用的是ARM+IVE架構。 IVE是做成了芯片硬件內核的智能視頻分析加速引擎。在安防這個垂直市場上,在功耗、成本和運算效率上都優於TI德州儀器。有家叫智芯原動的公司聲稱對此作出了貢獻。

Anyway, "無卡停車"這個大市場被髮掘出來,現在絕大部分停車場都是直接做號碼識別,不用再費事拿卡了。周奇擔任董事的ETCP承包了很多停車場。

近年,華為宣佈重新做安防攝像頭,震動業界。這直接動了海康和大華的奶酪。

2017年10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了海康威視CEO胡揚忠。胡揚忠說:大家都覺得芯片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體現,但在我們眼裡並不是這樣。2009年,我們就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去做解決方案、做軟件,這樣可以更加靠近客戶。在我看來,提升硬件沒有做軟件系統的重要性高。不一定每家公司都要做自己的芯片,本身芯片市場就有競爭。

最近了解到,海康和大華都在積極構建自己的AI算法和設計自己的AI芯片,彎道超車。諸如張學友演唱會抓捕和追逃也就不會再是什麼新鮮事了。

未來的世界,群雄逐鹿,拭目以待。

基於攝像機的人工智能,大家見得比較多的有兩類。

一類是交通警察查違章,闖紅燈,亂變道等,可以自動分析出來。我收到了一個讓我傷心的短消息:乘員沒有系安全帶,罰300!

另外一類是人臉識別,在銀行裡面辦業務,海關進出關,甚至小區門禁,都已經開始廣泛使用。我知道的有商湯科技和曠視,以及有華為基因的瑞為信息、京科凌智等。我一個外號叫"張果老"的老朋友(張國友)就專門做閘機,將第三方的人臉識別算法裝進去,據說還賣給騰訊和地鐵了。

第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到處都是傳奇

中國人在應用上的創新,推陳出新。

老兵戴輝自己也陷入了工業視覺的人工智能領域。有份參與的明銳理想科技採用高清攝像機技術來對SMT工業和芯片封裝進行視覺檢測,分辨率可以達到1.47微米。明銳理想也開發了豐富多樣的智能算法來判斷焊點和線的質量。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圖注:明銳理想AOI拍攝的芯片封裝照片

上觀新聞王海燕記下了羅勇的傳奇故事。羅勇2004年桂電碩士畢業後成了"小海思"多媒體產品部的"元老", 當時只有5個人。萬事開頭難,他經歷了海思IP攝像機芯片從0到壯大的全過程。

2013年羅勇走出海思,推出了"盯盯拍"行車記錄儀,並第一個和智能手機結合起來。2015年,"成都女司機"事件中,後車盯盯拍行車記錄儀提供的關鍵證據戲劇般地扭轉了整個劇情。羅勇使用的正是當初自己規劃的IP攝像機芯片的後代產品。當初從芯片開發者的視角揣摩客戶的想法,如今又作為客戶使用該芯片,並將用戶體驗建議反饋給海思。歷史就是這麼奇妙。

老兵戴輝解密:海思視頻編解碼芯片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一的?

圖注:戴輝(左)與羅勇(右)

海康威視投資的富瀚微是做ISP(圖像信號處理)起家的,在模擬攝像機上一直有一定市場份額。

但是在數字攝像機(IPC)上,海思從編解碼出發,集成了ISP和CPU,做成了系統芯片(SoC),對富瀚微毫無疑問是很不利的。因此,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富瀚微也從ISP出發,集成了編解碼和CPU等,做成了系統芯片(SoC),並已經成為了海康IP攝像頭的芯片供應商,與海思來競爭。

中星微是從PC攝像機的圖像輸入處理芯片起家並上市的,並參與了國內的安防標準的制定。

國科微是從衛星機頂盒芯片出發,有較強的編解碼能力,也進入到視頻監控SoC領域。

君正是做CPU起家的,其IP SoC攝像頭芯片在小米和360的家用攝像機產品中使用。

做系統的就非常多了。東方網力主要做VMS(視頻管理平臺);蘇州科達和蘇大維格在專業市場的會議電視可圈可點;高新興子公司國邁在交警、城管的執法記錄(佩戴式攝像機)的存儲和處理等方面做得不錯;興天下很早就做數字式的樓宇可視對講等。

投資圈裡,華科畢業的龔虹嘉投資海康威視獲千倍收益一炮成名。

結 語

海思抓住了中國在數字安防領域大力投資的黃金機遇。一句話: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踏準了數字化、IP化、高清化、智能化幾個技術革新的重大時點。

海思的策略取得了成功:聚焦安防這個細分領域,將算法固化到ASIC專用芯片上來提升效率和降低功耗!

地利和人和:中國有眾多製造企業,華為提供了交鑰匙的芯片加操作系統解決方案,開發環境友好,滿足了眾多企業的要求。

老戴也正在寫海思的物聯網芯片(WIFI, NB IoT, PLC)等,如果您使用過,或者瞭解海思的同行的情況,歡迎將體驗告訴我 [email protected]。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