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證書何其多,會計人員該如何考證?

會計證書何其多,會計人員該如何考證?

天小編要和大家來聊聊考證這些事。眾所周知,會計人如果沒有證書,職場之路估計會走得很難。工作時間越久,年齡越大,瑣事就越多,應酬也越多,很難靜下心來看書複習。關於考證,小編想給會計人兩條建議:第一,動手要早,越早越好,越年輕考試越有優勢;第二,如果覺得複習有壓力,不妨報一下相關的輔導班,聽課或許會幫助你快速掌握考試重點。

===會計人能考哪些證書===

會計人能考哪些證書?大體來說,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專業資格證書。例如,從事審計工作的註冊會計師證。

第二類,職稱證書。該證書按照初級、中級、高級分為助理會計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正高級會計師。其中,高級會計師相當於大學副教授,正高級會計師相當於大學教授。

第三類,相鄰領域的證書。例如,以前的註冊稅務師證書、註冊資產評估師證書。

第四類,國際證書。國門打開後,很多會計人熱衷於考CMA、ACCA等國際證書。

目前,我國會計行業對會計人員普遍認可的還是註冊會計師證書。

===會計人如何規劃考證===

1.大學:考下初級會計師證;爭取通過1~2科注會考試。

2.工作前五年:一門心思考注會,爭取拿到證書。

3.中級過後:先考職稱英語、計算機操作,為評高會做好準備。

4.中級過後五年:可以報考高級會計實務了。

5.準備論文,評高會啦!

會計人吐槽考試多

如果對會計吐槽,有幾點一定會被大家提到:

第一,工作枯燥,簡單重複;

第二,掙得少,風險大;

第三,制度準則變化大,應接不暇;

第四,考試多。

尤其是最後一點,讓不善於考試的會計人頭疼不已。今年沒有通過的考試,明年還要重新掏錢買教材。不考又不行,因為職場需要這些證書定位你的能力和水平。

===期待會計教育的春天===

會計師、審計師、經濟師、統計師是職稱評審中的四個小系列。與工程師這樣的大系列相比,之前經管類四個職稱沒有正高,一般可評到副高。但近年來,財政部在若干省市試點了正高級會計師評審,會計人有望獲得更高的職業榮譽。

===幾經周折的註冊會計師考試科目===

註冊會計師考試的科目幾經變化。最早考四科:會計、審計、經濟法、財務管理;接下來,從經濟法中分出稅法單作一科,考試科目增至五科;然後,在財務管理中增添了成本會計的內容,科目名稱變為財務成本管理;再後,新增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考試科目增至六門;現在還有綜合考試。

===會計考證與能力提升需實踐===

會計考證越來越難,無論中級還是注會。教材由32開擴版成16開,每本都很厚。不少會計人幾乎是投入一半閒暇去準備這些考試,往往耗去數年時間,目的就為拿到這幾本證書,以期作為求職的敲門磚或職場的晉身之階。但證書都拿到後才發現,美好的願望與現實是有差距的,工作能力與經驗不會因拿到證書就自動提升,還需日復一日在工作中的實踐積累。

===不建議脫產考證書===

有粉絲問我,工作不理想,想辭職考注會,行不行?我決不建議脫產考證書,原因有三點:首先,這會中斷工作履歷,不利於未來求職;其次,就會計工作而言,工作經歷與證書同樣重要,舍此逐彼不可取;然後,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脫產後沒有考過呢,這會傷害個人的自信心。工作之餘辛苦點,多複習,慢慢考,可能更穩妥。

===向管理會計轉型未必就要考證===

有粉絲問我,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不是要考一個管理會計師證書呢?我回答,不用。她又問,如果沒有證書,何以證明自己做了轉型的努力呢?我始終認為,考證只能針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對於經驗與技能是無補的。管理會計依賴的正是我們的經驗和技能,考證不是靈丹妙藥,拿到證書並不能證明你就轉型成功了。

===不建議考管理會計證書===

不建議考所謂的管理會計師證書,無論洋證書,還是土證書。原因在於:這類證書不被我國官方認可,有的甚至是山寨證書,證書公信力不夠;從實用價值看,做管理會計需要實踐經驗積累,考證不能彌補經驗短板;考這類證書,教材、報名費、培訓費價格高昂,對收入微薄的會計人員而言,是不小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