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12月17日,我忙里偷闲来到大同大学,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生活上、在职业生涯中的感悟。终于赶在了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能和可爱的同学们一起面对面,算是十多年来从事新闻工作的一个小总结!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_-)

亲爱的同学们:

非常高兴来到这个讲台,我五年前,专门在大同阳高县录制过一次节目,是陪着阿宝一起回老家,探寻了他成长的足迹,节目收视率很高,总觉得大同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带给我很多好运气。事实上,我曾经多次来过大同大学,见证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同学越来越棒,因为我的外甥李桥,就毕业于这个大学新闻专业。今年他在北京结婚买房,找的人生的另一半,也毕业于大同大学新闻系。

所以,我和你们在座的各位天生就有亲切感,是一家人。特别希望今天下午的分享,能带给大家一些特别有用的东西。无论是一点点鼓励,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社会知识,都希望能够让大家有一些改变。这也会让我很感动,觉得不虚此行。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在2018年,最后一个月,终于忙里偷闲,在我去过了云南香格里拉、德钦,在海拔两三千米的维西县,调研美丽乡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之后,在海南博鳌参加了一个美丽乡村国际论坛之后的第二天,回到北京,马不停蹄,再次收拾行李来到大家的面前。感觉时光,特别快!但不管怎样,我们坐到了一起,我就想把年轻时最应该珍惜,最值得交流的一些,课本里有可能没有的东西跟大家聊一聊,探讨一下。

听说在座的同学们大多是学习新闻和新媒体专业的,我想先从记者说起,也讲讲我自己从事记者职业的感悟,讲讲我的故事。因为我曾经也是你们中的一员,特别理解大家,希望我能像朋友一样与大家交流,贴近大家。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记者,任重而道远,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著名的新闻人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记者是船头的瞭望者,普利策新闻奖也是新闻领域里的奥斯卡,舆论领域里的诺贝尔奖。那我们这个国家,这艘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文化巨轮,正在迈入一个新时代,也希望有更多有新闻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守护者和船头瞭望者。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那你们心目中记者的形象是什么?是战地记者,敢于在硝烟弥漫、炮火汹涌的战场上冲上前去,报道一线新闻的战士?是走基层的记者,能够和老百姓心贴心,倾听基层普通同胞疾苦的新闻农民?还是两会记者,在人民大会堂,既能向总理提问,也能和代表们亲切交谈?

是的,这都是记者,战场、会场、有危险的地方,有新闻的现场,都是记者这个职业会去到的地方。有一句话很流行,“记者永远在路上”,在路上就要朝着目标前行。

无论你在哪里,这个职业都不轻松,都需要专业的新闻素养。要做有准备的人,才能在众多的新闻战役中胜出,成为海量新闻领域里独树一帜的佼佼者,要有足够多的积累,足够敏锐的新闻眼光,足够独到的见解。当然,还需要勤奋和努力。才能当新闻发生的时候,当镜头对准你的时候,能够及时把想要提出的问题,精准地传递出去。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我是怎样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呢?当年上大学,我是北京广播学院学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当年我们这个专业简称“电工”,大学毕业以后有思念在技术领域,担任工程师的经历。我想总结的是:每个人的人生,“一切改变皆有可能。”在座的各位,都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去充实你的未来。只要你对记者这个职业感兴趣,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就会在这个职业上坚持和努力。当然,你也可以对任何你喜欢的事业感兴趣。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小学、初中、高中——我是在晋城市、陵川县。和很多在座的同学们,可能有一样的成长环境。我读书时的理想是当医生或者老师。我上小学的时候,感觉学校校长就是最厉害的。因为老师管我们,而校长则可以管老师。

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说,“你写字这么快,将来可以当记者。”那是我对记者的第一印象。大概,那个时候了解的记者就是“记”东西,写的快,就可以速写、速记。这个功底确实在工作中会很有用。

高中,我上的是晋城一中,今年11月7日,校庆当天学校成立了校友会,我还担任了校友会的理事,与众多企业家一起商讨如何更好服务家乡,服务学校,感觉很有责任感,十分想念那些青春年少的时光,十分珍惜和高中同学一起在学校度过的美好往昔。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最近我翻开了高中、大学时写的日记,也有很多烦恼。比如,考试考不好。还有住校的不适应。看到那些记载,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想在这里分享,就是张爱玲说的:“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但我要说的是,年轻时可以经常写日记,经常在日记中总结,回味和思考。可以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就算是定了一个学习目标,没有执行多少天就坚持不下去了。那松懈两天,我们再制定计划,有目标。总是可以指引你往前走。

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可以让你的青春随时套现!随时回顾细节,就连踢足球,谁赢了几比几谁都记得。还有我们上高中的入学时间,是9月12日,都在日记里写的很清楚。而我也是把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很多朋友都说我记忆力好,很多被大家遗忘的往事,我却经常可以说得很清楚,这主要得益于记日记的好习惯,同时爱思考,爱回忆,爱总结。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上大学,我觉得我读的广播学院,特别注重实践。每个学年放假,老师都会给我们发学校的介绍信,介绍同学们去各地电视台去实习,当然还主要取决于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从大一暑假开始我就去了晋城电视台实习,教我的老师现在还是我的好朋友,她后来还考了博士去了中国传媒大学当教授。事实上,我们的学校赢在实践上。就是每一位同学毕业以后到各地电视台去工作,上手很快。

1997年,香港回归直播,我们刚好大三暑假,第一次正式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央视第一次连续三天不间断直播。当时关注的只有技术,我工作的时候,只看到了技术背后的责任和辛苦。每一位负责人都是紧绷了已跟弦,丝毫没有懈怠。确保全世界看到我们的直播信号没有任何差错。部门主任联系72个小时,感觉他都没怎么休息。后来直播结束,直接就在机房里随便找了一个角落就去睡觉啦!后来,当我有机会去听当时的新华社驻香港分社记者周南,讲香港回归背后的故事,历经了21次谈判等等,所以,重大事情发生的时候是要带上时代背景去分享!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一个历史时刻就在眼前。在这样的时刻,当时的我,还没有这么深刻感受到“历史性”这几个字的分量,更多的感受,是来自于以后的成长。如我自己在朋友圈中分享所说,多年之后,听很多人说起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细节。当年我最关注的是技术的保障,直播如果不出信号如何应急。而全世界观众关注的是,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是不是不差一分一秒,刚好升起。

香港回归第一天,英国媒体报道:香港回归第一天,卖油条的卖油条,卖豆浆的卖豆浆,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繁荣!

新华社的报道是:香港回归第一天,卖油条的卖油条,卖豆浆的卖豆浆,跟过去一样平稳繁荣!

同样的现象立场不同结论不同!但是,大事面前,生活场景作为报答切入点。有兴趣的同学,大家可以去网络视频上去看这期间的新闻。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大学毕业以后,我加入了中央电视台播送中心,在播出部负责播控值班。关于新闻联播主播的背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监视器,而且出现的是同一个画面?这其实是每一个监视器都是监看来自于播出系统,不同设备的信号,当任何一个监视器出现画面问题,就可以及时找到问题所在,从而通过应急播出而排除技术问题。

即使是技术岗位,我们在中央电视台接受入台教育:也要有政治性,比如给我们讲李瑞英的故事,她总是坚持“我的声音和形象只属于新闻联播,”拒绝其他商业活动邀约。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关于全局性,有这么一个案例,《焦点访谈》——暗访上海某国产品牌化妆品,一位资深记者用二十多天的时间,暗访到该企业,在制假造假方面的画面。最后,记者自己在节目播出前毙掉了这个节目,考虑到国产化妆品企业的刚刚在那几年展露头角,报道出来之后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最后直接把节目邮寄给企业领导,让他们来整改,而不是通过电视广而告之。这是我们将来可能会遇到的暗访曝光的案例,那总有一种更大更多值得考虑的全局观,值得去掂量和思考责。

关于新闻报道本身,还要文章如何写,我想大家专业的课堂上都会学习,新闻简单说就是把看到、听到、感知到的一些事件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大家。新闻每天都有,角度各有不同。这句话更是适合我们每个同学,比如我们要在社交平台去发布一条消息,使用什么样的图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一定会有不同的角度。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有一个节日,就是每年11月8日的记者节,我们学新闻的同学一定要一起庆祝。去年11月5日回中国传媒大学母校参加了一次记者节的庆祝,这台晚会以“一个记者的日记”,讲述了这个职业的人生过程,节目本身是学校的一堂公开课。邀请了28所高校的学生记者代表出席,从外联、策划、统筹、直播到新闻报道,全部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特别专业和让人感动,在那样一个环境的感染下,我们都深深地为我们从事的这个职业深感骄傲和自豪,愿意为之付出毕生的精力和一切。

“记者永远在路上”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表述,表达着走遍世界、四处奔波的人生苦乐。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各个行业,我们都可以涉猎。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七十二行,行行有道。面对这些,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能当外行人、说外行话,词不达意,贻笑大方。因此,在学好新闻业务,打好文字表述功底的基础上,学政治,学理论政策、学科技法律;向向人民群众学,向被采访对象学,学而不厌。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与人交往:自信是最重要的前提。怎么样的沟通和采访才可以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几个关键词:信任、友情和真诚。大家都是心有共通,情有共生,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认可和共鸣。希望每一个曾经采访过的对象,都能对你留下良好印象。学会倾听,学会用眼神交流,提问有准备,又恰到好处。

同时,练就一副善听八方的顺风耳。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记者最致命的忌讳就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听觉器官,随时随地做生活的有心人,确保报道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再一个,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巴。新闻记者的职能就是传播信息,搞好宣传。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而去采访,在采访中也要借助宣传工作的效果,去增强和提高对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发现和发掘能力。那怎样迅速打破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防线,尽快建立信任,让被采访者乐于回答,敢说真话,这也是需要在生活的实践中去总结和锻炼。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重要的是,要有一双乐此不疲的妙手。一是养成随手笔记的职业习惯。搜集资料信息,记录点滴心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是勤于写作,把所见所闻所感尽快付诸文字,努力缩短新闻事实的发生与受众感知之间的距离,力求最大的时效性。三是精心修改。大家都说,“文章不厌百遍改”,“千锤百炼出华章”。要按照“短些、短些、再短些”的要求,删繁就简,多出精品。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进入了“人人都是记者”、“到处都是报道者”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拍摄现场照片比职业记者更便捷、更快速,当事人的网络直播比任何传统媒体的跟踪报道更直观、更有震撼力。

我们可以解释,传统媒体的记者更具“专业性”,他们描述的事实更客观、更具公信力。内容永远为王。作为新时代的传媒人,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勤于实践,练就采写、编评、播、拍、做等扎实基本功,为走向社会一线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伟大的新时代中勇担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与大同大学寇福明校长一起畅谈大同大学的变化)

演讲|一起去观察世界,见证历史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为你推送最暖心的文章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