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在中國,很少有企業家能像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朝陽那樣,獲得公眾別樣的關注和討論。

人們談論馬雲、馬化騰、丁磊、王興、劉強東們的財富,談論他們體量龐大的公司,談論人們如何因他們公司的業務受惠。但話題一轉到張朝陽身上,人們談論的維度就複雜了起來。這個維度裡,混雜著三分困惑、三分可惜,還有兩分同情和兩分敬仰。

大家困惑和可惜,是因為他是20年前中國互聯網歷史的開創者之一,但他卻被自己的傲慢拖了後腿,如今被他的同行者們遠遠甩在身後。

大家同情他,是因為他曾經在經歷互聯網的激烈競爭時突然遭受抑鬱症的“襲擊”,敬仰則是因為當他從抑鬱症中恢復過來,他能夠直面公司發展的起起伏伏,並且仍然有理想回到互聯網戰場的中心。

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十點人物誌”想跟你一起回顧張朝陽和搜狐一起走過的20年。

1 毋庸置疑的生活家

去年端午節當天,張朝陽跳進湖北宜昌市清江畫廊風景區的一片水域中,用他獨特的方式——游泳——來慶祝端午節。那天,他在水裡泡了6小時41分鐘,遊程超過12公里。

他還是那個名聲在外的“個人生活家”。對於那些兢兢業業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的企業家們,張朝陽曾經嗤之以鼻。

多年前,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別的企業家“都在焦慮,焦慮到根本不考慮自己焦慮不焦慮了。很多人辛辛苦苦,最後做到很偉大,但是人突然卡殼了,也衰老了。”張朝陽“對這個不是很感興趣”。

那他對什麼感興趣呢?2010年,張朝陽羨慕最快樂、不焦慮的人。

比爾·蓋茨、李嘉誠、喬布斯這樣的企業家既辛苦又有錢,但他不羨慕,因為他們“活得很累、很窩囊,一定不是最快樂的”。別的企業家遇到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可能會迫切想要跟對方聊上三天三夜,問問他們有什麼經營公司的秘訣。但張朝陽說,他沒問題可問的。

“生活裡的快樂並不來自思想交流。思想交流,有什麼好快樂的?我今天喝了一杯好酒,吃了一頓好飯,那才叫快樂——這就是生活的本質。”他曾對《中國企業家》說。

當時,張朝陽確實挺有資本膨脹的,他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123位,個人財富有28.9億美元。他對生活的極致追求,讓他看重養生,堅持做瑜伽,讓他自創舞步,叫“查爾斯狐步舞”,讓他決心活得比別人久,活到150歲。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 今年端午,張朝陽在清江畫廊風景區游泳

他那時的輕鬆,也來源於10年前搜狐的發展如日中天。

1998年,清華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張朝陽在北京創立搜狐公司。十週年之際,搜狐獲得了北京奧運會贊助商資格,搜狗輸入法和網絡遊戲都做得不錯,公司市值超過了新浪。

或者也可以換個說法,那就是做一個偉大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從來不是張朝陽的計劃。

22歲,張朝陽從清華大學畢業,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在美國待了十年之後,他回國開公司,隨後把自己塑造成“美國的比爾·蓋茨加湯姆·克魯斯”,“好萊塢一個明星,一個哥們,爺們。”

這種身處名利場的願望,讓他自比美國的弗蘭克·辛納屈,“有點頑主,又不是貧民社會沒受過教育的,是有獨立想法的,但是又擺脫了一些儒家的東西,吸收了一些西方自由主義精神。”

有比較多財富,也具備影響力,沉重的儒家文化的價值負擔不在張朝陽的肩膀上。

張朝陽說自己“確實活得算是比較快樂”。他說:“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是我對中國現實看得比較清楚。

我要尋求自己的快樂,而不關心中國的命運。中國的命運不是我一個人搭進去雞蛋碰石頭就行的,最後自己碰得頭破血流。”

8年前,他就說,他看清了中國的瘋狂性和極端貧富懸殊造成的價值崇拜、成功崇拜,以及導致的扭曲。“但是我很清醒,我沒有任何道德感和道義感。當然了,我會希望地球更好。但是我看清楚了,我必須在中國現實的情況下,來同流合汙,但是我也不批判我自己。”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 2008年,搜狐團隊登上珠峰

說穿了,我就是個混不吝的人,一個頑主加犬儒。”大概是這樣的直白也令《中國企業家》的記者也感到了驚訝,後者不禁問張朝陽,他還對什麼有敬畏之心。

他的回答是,他對於青春、年輕、歲月的流逝有一定的敬畏之心。而他的目標,是再過10年,他能通過鍛鍊和養生比現在還要年輕。到時他就開一個養生班,別人都排隊向他取經。

但其實不要10年,張朝陽就推翻了當年的答案。

2 總是復出

從2010年開始,張朝陽開始了他的“反覆復出”之旅。復出之前,他得先淡出公司的運營一次——

2008年,搜狐發展順利,張朝陽稱自己在搜狐這艘“輪船”裡面“沒事拎著榔頭走來走去,走到哪裡敲兩下,保證機器正常運轉就行了。”

《中國企業家》的報道曾提到,淡出的張朝陽把時間都放在了個人興趣上,譬如閱讀、音樂、蹦迪、散步、登山、運動,然後把公司交給了高管去打理。“他不再見廣告商,不再主動安排公司會議。有的時候,他甚至選擇不回公司高管的短信。別說記者見不到他了,就連他的秘書也見不著他。”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 張朝陽登山

可是他的對手們,都在朝前跑。

丁磊的網易創辦於1997年,2010年的時候因為有遊戲業務,公司運轉得很好。張志東的新浪和搜狐一樣,創辦於1998年。2010年的時候,新浪的新聞門戶依然做得不錯,博客及後來的微博都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騰訊和百度的市值超過300億美元的同時,搜狐市值只有26.7億美元。

“隔壁家的小孩”光環太亮,讓搜狐即使沒那麼糟糕,但也比2008年奧運會那會兒暗淡了不少。搜狐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那兩年,搜狐高管頻頻出走。曾擔任搜狐首席運營官的龔宇,2008年就離職去創業了。搜狐無線事業部總經理嶽國峰跳槽去了百度。

所以張朝陽坐不住了——2010年夏天,張朝陽決定復出。

他也不敢再說“走到哪裡敲兩下”就能保持機器正常運轉這種話了,而是表現出了一種至少是在語言上的雄心:“形勢很嚴峻。輝煌和毀滅之間沒有中間狀態。如果我不爆發,繼續坐在背後做一些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動作,已經不適合當今互聯網的發展了。”

這個時候他又顯得很明白情勢了。“互聯網相當殘酷,贏家通吃,輸家一無所有。我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張朝陽說。他又把搜狐放到了心上,說如果搜狐失敗,那損失就太大了,搜狐成功的話,那他可以獲得很多。

在巨大的得失面前,張朝陽“願意損失一些自己的生活品質,用來追求效率”。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他在外面玩了一圈,發現“遊山玩水帶來的衰老也不見得比工作更少”。“相反,高速前進的車不容易熄火。如果老是安靜下來,想這想那,亂七八糟的雜念,反倒要熄火,還得要重新發動……這麼多年了,我現在終於達到了這麼一個狀態——我要效率,但是我並不焦慮。”

“我可以興趣式地工作幾年,”張朝陽說,“不帶來焦慮,又很高興,又能利用那麼多的社會資源,這樣人生不是更加有趣嗎?”

問題就在這裡,當企業家可能還真不是什麼有趣的事。

媒體們在寫到張朝陽的時候,總是會加上一段他和馬雲的往事:有一次,馬雲因為收購雅虎也在北京,張朝陽那晚正好在酒吧玩,就喊馬雲也一起。馬雲一直忙到半夜12點,才有空去赴張朝陽的約,但馬雲待了半小時就走了。

而張朝陽在2010年的這次復出,也沒有產生多少所謂的“效率”。壓力那麼大,他的意志可能跟上了,但身體素質沒跟上——2012年,張朝陽被抑鬱症擊倒了。一抑鬱,他就又不想做公司了,復出結束,他開始閉關。

這可真是個危險的舉動,而且代價也非常巨大。

那幾年,不僅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小朋友”在那一兩年迅速地長大了,還有另一些“小朋友”也在趕來“入園”的路上。2010年,美團創立;2011年,新浪微博興起;2011年年中,小米進軍手機市場;2013年1月,微信用戶達到3億…… 更別說百度和阿里的身姿仍舊傲然挺立。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 左五為張朝陽

張朝陽準備什麼時候真正好起來呢?中國互聯網的舞臺,可一點兒沒因為缺失了“查爾斯”跳舞的身影就失去色彩。

3 查爾斯重新“發明”自己

2016年,張朝陽接受秦朔採訪,這一次他不再提“興趣式地工作幾年”,做企業的態度意外的端正。

他說,一個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沒有創始人在公司裡盯著的話,就散架了。並且,他總結道,業務再漂亮的公司,也不可能總是吃老本,這就需要公司進行自我創新,“而創新來自於創始人的衝動和激情。”

他罕見地自我批判起來:“創新也容易被創始人的基因和他的性格綁架。創始人會成為公司的天花板。他應該經常反思,如果有一些系統性的缺失,要重新“發明”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天花板再高一些。”

這話倒是沒說錯,至少在張朝陽這兒,他的天花板限制了搜狐——因為他,搜狐曾經酷似一個營銷公司。

2003年,為了保護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張朝陽和董事會進行過鬥爭。鬥爭成功之後,搜狐開始了以張朝陽為首的營銷,他“吸收了唐納德·特朗普的經驗,對於創造知名度和marketing活動很有認識”。

多年後,張朝陽還表揚了自己:“做得很好,包括2003年登珠峰,2005年登啟孜峰,包括短信、彩信都有很多成功的營銷方式。”

當然,搜狐也不會是光靠營銷就活到了現在。2003年,丁磊在網易做網絡遊戲,搜狐也跟了上去,找來了王滔做”暢遊”。技術方面,則有王小川做的搜狗,搜狗在2005年、2006年發明了搜狗輸入法。“這都是吸取教訓、加強技術之後起來的。”張朝陽說。

在2016年的一個訪談中,張朝陽承認,在公司的一些業務跑了起來的時候,他本人的技術轉型還不夠,還沉浸在“名人效應”的虛幻光環中。“由於對產品技術的親自關注不多,所以雖然方向是對的,但是聚焦不到細節上。”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 搜狗登陸紐交所

社交網絡一直是張朝陽的“最愛”,但搜狐在社交網絡上卻沒有什麼亮眼的產品。

“對於社交網絡這件事情我特別後悔。一開始我就收購ChinaRen,也看到多對多是互聯網的本質,但為什麼沒有做?”2011年新浪微博崛起的時候,他決意通過搜狐微博把社交網絡做起來,但也沒成。後來他就“陷入了情緒困擾”。

張朝陽2012年因為抑鬱症的那一次閉關,持續了3年。

2015年,他重新出山,又一次準備“再造搜狐”。1000多個日夜白白流失了,任何一個有商業野心的人聽了都得嘆口氣。對手們不知跑得多麼遠了,而搜狐的創始人在本該拼命趕上的時候,卻沉睡了彷彿三個世紀。

同樣是在秦朔的那個採訪裡,張朝陽說,他已經跟2011年以前不一樣了。他接受的媒體採訪少了,把時間放在了看產品和技術上。

“當你承擔責任的時候,作為CEO,你有義務去做艱難的決定。而這個決定可能會得罪人,但是這是你的義務。這是我以前沒意識到的問題。”

他試圖改變搜狐一貫以來的“好人文化”。以前,對於公司裡面能力不強的人,他採用的方法是“逐漸轉移”,現在是“不行就換”。

“我是很人文的一個人,也很溫和,不喜歡得罪人。”張朝陽對自己也看得很清楚,“其實有點軟弱,什麼事要求也不高,行,就這樣吧,大家都好,很好。”

而現在,好人文化不再有用,他要在搜狐實行“責任和績效的文化”。這樣執行下去,“能幹的人會很高興。”

曾是中國最富有的1%,夢想活到150歲,為什麼他後來不再快樂?

▲ 搜狐20年,張朝陽跑步紀念

2016年,搜狐公司的戰略是聚焦資訊、視頻、搜索和遊戲,同時看住兩個方向,大數據和社交網絡。

張朝陽說,他對於如何做一個好的互聯網公司,知識和準備是非常充分的。“我們現在很冷靜,認真地做,堅持去做,使勁做,不看媒體講什麼,完全研究消費者。”

他真的得朝前趕一趕了,因為就連2010年從搜狐拆分出去的搜狗,去年年底都登陸紐交所了。

20年前,張朝陽創辦搜狐的時候,“滿北京城沒有人想互聯網的事。”20年後,張朝陽在搜狐自家的千帆直播上開了英語直播課——這件事,他堅持兩年了。搜狐正在視頻上持續發力,這塊業務很燒錢,但“確實搜狐在娛樂和人文方面有它的文化基因”。

互聯網的江湖上,依然跳躍著“查爾斯”張朝陽的舞步。這舞步的確跳得慢了些,但“查爾斯”可以選擇跳得好。

1.說到底我就是個混不吝,頑主加犬儒.中國企業家

2.朝陽:因為內省,所以超越.秦朔朋友圈

3.張朝陽的夢醒時分與搜狐失去的黃金十年.首席人物觀

4.對話張朝陽:我會是一個不錯的產品經理.騰訊科技

-作者-

李敏,90後,潮汕人,長得美,寫得好。本文首發十點人物誌(ID:sdrenwu),記錄每一個值得被記錄的人,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