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上的洗衣歌:你知道邊防官兵有多歡迎西藏軍區文工團來演出嗎

打滑,一邊是陡峭的山崖,一邊是懸崖絕壁。在厚厚的積雪路段,司機加足油門,演員們下車幫助推車。空轉的輪胎捲起冰凌泥漿,濺在姑娘小夥子們的臉上身上。高山缺氧,大家喊著吆喝著,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推著汽車一步一挪地朝著哨所前進。


(1964版《洗衣歌》,結尾有2014版《洗衣歌》)


那時的哨所,只有簡單的兩三間鐵皮木板小屋,部分戰士還睡在山洞和地堡裡,夏天水簾洞,冬天水晶宮。哨所氣溫零下十幾度,呵氣成霜,滴水成冰。演員們穿著棉衣棉褲裹著厚厚的皮大衣,都冷得瑟瑟發抖。汽車拐過一道彎,看見哨所了,可車陷在一米深的雪地裡動彈不得。這時一群戰士迎面奔來,喊叫著:“文工團來啦!”頓時,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大家齊心協力把車推到了哨所。看到戰士們穿著滿身冒出棉花的棉衣,有的戰士還穿著膠鞋。演員們個個的眼晴都溼潤了。

連長指導員在連部熱情地接待大家。這時,演員們察覺出屋裡的氣氛有些凝重。牆上掛著的幾個戰士的像片還畫上黑框。連長沉重地告訴大家,昨天這裡發生過一場戰鬥,有3個戰士英勇犧牲。他指著一個胖呼呼的小戰士的像片說,他叫王小軍,為掩護戰友被印軍的炮彈炸斷了雙腿,是躺在我的懷裡犧性的。前幾天,王小軍每天都在唸叨“文工團好久來呀”,可惜他看不到了。連長的話讓演員們感動不已,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連部門口有一塊不大的平地。指導員讓演出隊把連部當後臺,幕布就拉在連部門口。大家一看,演員們背風,可戰士們卻要迎風觀看。 演出隊把汽車開到平地的另一端,拉上幕布,迎風演出,讓戰士們背風觀看。

幕布後面,幾個女演員在滴滴咕咕地商量,為了王小軍,為了讓長年堅守在邊防一線的戰士們看好演出,決定按舞臺演出標準跳好洗衣歌。隨著音樂響起,姑娘們光著腳,穿著薄薄的紗裙,邁著輕盈的舞步魚貫而出。這可是在海拔近五千米,零下十幾度的喜馬拉雅山巔呵!戰士們熱烈的掌聲一波接著一波。他們在為洗衣歌動聽的音樂和優美的舞姿鼓掌,不,他們著實是在為姑娘們真心實意的為兵服務的精神鼓掌呵!姑娘們赤腳在寒風中歌唱,甜美深情的歌聲“溫暖的陽光照亮雪山,雅魯藏布江水金光閃閃,萬惡的叛匪被消滅,解放軍來到咱家鄉”。歌聲驅走嚴寒,對邊防部隊的深情厚意,像溫暖的陽光照在戰士們心上。

雪山上的洗衣歌:你知道邊防官兵有多歡迎西藏軍區文工團來演出嗎

左二為“老班長”葉鵬




洗衣歌 前半段姑娘們的群舞結束之際,觀眾席的戰士們紛紛脫下皮大衣送到幕布前,一時間舞臺兩側的皮大衣堆得像小山。姑娘們含著熱淚連聲說,謝謝!

歡快的音樂聲響起,扮演班長的葉鵬穿著單衣上場。這個65年入伍的帥小夥,英俊瀟灑,臉上永遠綻放著燦爛的笑容。他因為能唱善舞,扮演班長十分出色。葉鵬在第一代班長彭德湘、第二代班長陸符元的幫助帶領下,出演班長已好幾年,無論在燈光輝煌的大舞臺,還是在邊防哨所的小山坡,都把角色演得一絲不拘微妙微俏。更為可貴的是,後來在他66歲之際,還回西藏重跳洗衣歌,把班長的英姿傳幫帶給無數個“班長”。

姑娘們再次上場,同班長載歌載舞。“哎,是誰幫咱們翻了身,是誰幫咱們得解放,是親人解放軍,是救星共產黨”。是呵,是解放軍的革命熔爐,練就了西藏區文工團這支革命隊伍;是黨指引的文藝方向培育出了洗衣歌這樣的文藝作品:是進軍西藏的火熱生活,是百萬農奴的翻身解放,激發了羅念一、李俊琛的創作靈感,誕生了這部傳世之作。

葉鵬和姑娘們的演唱高潮選起。“哎,是誰幫咱們修公路,是誰幫咱們蓋新房,是親人解放軍,是救星共產黨,”。山坡上,滿是碎石冰碴,姑娘們赤腳踩在上面,潑水,踏水,蕩水,搓衣,一招一式,熱情奔放,一絲不拘。有的姑娘腳被劃破,有的姑娘雙腳凍得麻木,仍然情緒飽滿。飄灑的彩裙,像朝霞般瑰麗;嘹亮的歌聲,像高山流水盪滌人們的心房。突然,一股狂風颳來,演員們嘴裡灌滿沙石,嗆得發不出聲。觀眾席上的戰士們立即圍了上來,用身體築起一道圍牆。大家隨著音樂,臺上臺下同唱洗衣歌,“感謝親人解放年,感謝救星共產黨”。

雪山上的洗衣歌:你知道邊防官兵有多歡迎西藏軍區文工團來演出嗎

由“老班長”葉鵬保留的演出服



兩小時的演出結束了,小分隊裝車下山,只有連長一人來送行。大家想,部隊戰備一定都到陣地上去了。汽車下山剛開到轉彎處,忽然一聲哨響,公路兩邊突然冒出百多號人把車團團圍住。戰士們以這種特有的方式為小分隊送行。演員們又驚又喜,立即全部下車與戰士們話別。指導員含著淚同每個男演員擁抱,同女演員握手。一些戰士拿出筆記本,請演員們留下地址。一個小戰士把領舞的女演員拉到一邊,說:“姐姐,還能見到你麼?”姐姐拉起小戰士的手。這是一雙手背上滿是裂口,手心結滿老繭的手呵!姐姐掏出一盒百雀靈油脂,塞到小戰士手上,說:“小弟娃,能見到,能見到,我一定再來看你!"

朋友,當你在國家大劇院的劇場裡,聽到歌唱家華麗的男高音一定心曠神怡。可是,你絕對沒有聽到過葉鵬和姑娘們在喜馬拉雅山巔上唱的洗衣歌,那種在八百里群山之間迴盪的歌聲,才叫豪邁才叫氣勢才叫激動人心。近半個世紀過去了,西藏軍區文工團的演員們換了一荏又一荏,可洗衣歌一直傳唱至今。這種精神一一洗衣歌精神一一就是毛主席指引的文藝為人民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精神,已經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朋友,到西藏來吧,西藏軍區文工團原汁原味的洗衣歌熱烈歡迎你!

.

譚光遠 1946.9出生,四川樂山人,1963.9入伍進藏,先後任文工團員、幹事、政治協理員,文化處副處長,在藏22年,後調成都軍區政治部任處長,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學士,西藏、四川作協會員,代表作有西藏日報整版連載的電影文學劇本《群佩活佛》,中國電視文學雜誌發表的電視連續劇故事《紅袈裟》及部分詩歌散文等。

雪山上的洗衣歌:你知道邊防官兵有多歡迎西藏軍區文工團來演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