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術誠信與出版者的責任,大咖這樣說……

2019年1月8日下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和百道網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學術出版年會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經銷商大會”在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為“新時代的學術出版:學術誠信與出版者的責任”。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第九屆中國學術出版年會現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美國兩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謝宇,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沈志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中國期刊出版人丁海珈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作主題演講。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教授、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楊延超主持。

首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對社科文獻出版社在2018年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對社科文獻出版社協助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並承擔了中宣部交辦的一些重大任務表示感謝。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發言

中國學術出版年會每年選一個主題,今年選到“科研誠信建設”非常重要,非常適時,也非常及時。就“科研誠信建設”,馬援局長談了三點看法:

第一,科研誠信建設是學術之本。誠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立國之本。2018年5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專門講到了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沒有好的科研誠信環境就沒有創新的動力,就沒有好的學術成果,這是個最重要的前提。

第二,科研誠信是個系統工程。要把科研誠信建設當成一項事業來抓,它涉及到的不僅是學者的問題,還有科研組織管理、出版、傳播、教育、評價等,是個系統工程。要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領域的科研誠信建設,我們在很多環節都要加強,每個環節都有責任。

第三,出版者在科研誠信若干環節和領域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出版環節是把學者的個人產品(特別是精神產品)轉化為公共產品的最後一個環節。出版社出什麼樣的作品、出什麼人的作品、怎麼出作品,其實是出版社向社會公眾的一個宣示,代表了出版社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是引導學術發展的一個標誌。

美國兩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謝宇作了題為“學術出版的內涵與規範”的主題演講。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美國兩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謝宇發言

他指出,出版對於個人而言,在現有的宏觀環境下,學者需要發表作品以獲得穩定的工作,並推動日後的工作晉升,同時學者也能夠為學界做出貢獻,留下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知識。其次,謝宇教授也指出目前學術出版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難與挑戰,例如學術出版的受眾範圍小、競爭激烈、“多發表、高產出”的壓力大以及網絡出版帶來的挑戰等。最後,他提出中國社會科學家不僅有義務貢獻一般性知識,更應該為理解中國做出學術貢獻。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沈志華作了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與學術發展”的演講。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沈志華髮言

他講到,新時代的基本國策和定位就是改革開放,要繼續地、深入地、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好。改革開放不僅是經濟發展,其實重要的一條是學術要發展,特別是人文學科。首先,要加強理論研究,特別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基礎研究。其次,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也是分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現在我們的基礎研究比較薄弱,應該大力加強基礎研究。最後,就是學者的責任,作為一個學者應該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沈志華教授呼籲,雖然現在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但做學術研究還是要有家國情懷,懷著一顆為國家做點事情的心,踏踏實實做好學者的本職工作,這樣中國的學術還是有前途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指出,信息化時代的學術出版和學術傳承是巨大的挑戰,現在是讀圖時代,信息被碎片化,要靜下心來讀書,再去理解、挖掘、讀懂,還要有創建,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發言

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是歷史,歷史研究就是研究檔案、資料、史料或一手資料,再有就是方法。當一個學科不使用數學來表達,而是依靠材料、史實的時候,能從千絲萬縷裡理出來那就是思想。思想體現在哪兒?它是理論和方法的統一。信息化時代的出版與傳承,其實就是一個東西的兩面,要傳承必須要出版,要出版必須要有傳承,否則就是商業出版和短平快炒作。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主要從一個學術出版人的角度主講“新時代的學術出版、學術倫理與出版者的責任”。謝社長指出,在學術界,學術誠信和學術倫理是在同一個意義上被使用的概念,但實際認真地去思考,學術誠信上位概念應該是學術倫理。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發言

學術倫理是一套規範體系,包括研究倫理和編輯出版傳播倫理兩大方向,簡稱為學術出版倫理。就學術倫理問題說,學術出版人是不可缺失的,任何一個學術出版人應該是尊重學術的,對學術懷有敬畏之心,要尊重我們的學者,做好“最後的守門人”的角色。那麼學術出版者應該怎麼擔責?第一,學術出版人要有一種倫理自覺,要去主動擔責,要有主動作用和擔當,要參與或為首參與和制定,並積極推行學術出版的倫理規範,並且把這些規範作為整個學術出版規範的基本內容和要義。第二,要把學術編輯融入學術共同體之中。第三,要把學術出版倫理作為評價出版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作為學術出版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指出,隨著中央多部門文件出臺,2018年必將成為我國學術發展的重大轉折之年。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發言

他認為,我國學術不端具有隱蔽性和長期潛伏性等特徵,究其原因主要來自於外部環境和學者自身動因。在追求GDP發展的整體大環境下,學術界過於關注發表數量。目前,我國科技論文發表量佔全球第二,個別統計已經超過美國,但是數量背後的實際質量仍有待提高。他強調,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作為學術評價機構,將進一步加強綜合性評價。最後,荊林波院長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年來在建立數據庫等工作方面表示了肯定,評價研究院未來的工作重點也將與社會各界力量合作,打造更加全面的、實時的、可追溯的評價體系,共同推動中國學術的發展繁榮。

丁海珈女士代表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和大家分享了國際學術出版商的實踐和經驗。她指出,學術誠信談的不僅是一個現象,而是整個研究流程。可能出現的具體領域包括:作者署名權、剽竊他人和自我剽竊、對第三方數據圖片的引用、利益衝突的自我聲明、遵守國際規範和實驗室規範、一稿多投等。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中國期刊出版人丁海珈發言

在全世界範圍內來看,近幾年的學術不規範現象呈上升趨勢;8000種“掠奪性期刊”也是學術誠信方面的挑戰。當然,挑戰背後也隱藏著機遇,比如科學研究的可重複性、培訓的責任、在科研共同體內建立公眾對我們的信任、Open Science(開放科研)對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的貢獻、促進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解決real world problem(真正全世界的問題)。

作為國際性學術出版商,T&F對學術誠信問題重視地尤其體現在學術期刊領域,包括三個方面:全球化專業團隊全方位的同行評審政策,為作者、評審人乃至政策制定者和基金會提供的培訓,對作者、編輯等提供科研誠信指導服務和告知權。T&F在署名衝突處理方面會參照COPE(出版倫理道德委員會)原則來處理,而COPE會對出版商進行約束,為作者、刊物,編輯部提供有針對性的各種指南。T&F在中國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和科技部及社科院進行科技普及,成立中信所T&F聯合實驗室,2019年的主題就是科研誠信。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社科文獻十大好書”頒獎典禮

“社科文獻十大好書”頒獎典禮、2018年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企業社會責任關鍵數據發佈和經銷商大會也在第九屆中國學術出版年會上同期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盈盈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濟順分別作為“2018年度十大好書”和“致敬學術·十年十書”的獲獎作者代表發言。十年來,社科文獻年度好書評選活動逐年完善,已成為學界與大眾瞭解學術動態與優秀著作的重要渠道。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社長謝煒發佈2018年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企業社會責任關鍵數據

據悉,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北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農村與產業社會學研究室主任王曉毅、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聶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成果處處長曲建君、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期刊與年鑑處處長劉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推廣局出版推廣處副處長張正巖等嘉賓也出席了會議。與此同時,還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期刊編輯部的代表,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圖書館代表以及關注學術出版事業的學者及讀者近200人共同出席了本屆年會。

关于学术诚信与出版者的责任,大咖这样说……

☝☝點擊上圖,邀請丨第八屆圖書館資源建設學術交流論壇

☝☝點擊上圖,2019年第一場書圈盛會,來不來?

策劃:石 石

審校:柳 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