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那一年,是張居正丈量全國土地,推行一條鞭法,把大明王朝的改革發展到如火如荼的關鍵時期。

改革,革故鼎新,政見不同,勢力交錯,利益阡陌,勢必會碰觸到代表陳舊勢力一方的既得利益,因此這一年,朝廷中反對張居正大權獨攬的反對派勢力也把暗流湧動的“革命”推到了前臺和高潮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巧合的是,這一年,張居正喪父,面臨著回家為父親丁憂三年守喪,或者“奪情”,因公事特殊而破格留下來繼續執掌朝政的問題。

山雨欲來風滿樓,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從一開始,朝廷各方面就對這件事密切關注。萬曆五年,1577年9月25日,張居正一派的同僚率先上奏,援引先朝時期首輔大臣奪情的案例,各部也紛紛表態呼籲奪情。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萬曆皇帝在知道張居正喪夫後,立即下詔慰問,但僅僅只是慰問,而沒有表態有意留之。但到十月以後,十五歲的萬曆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勢力還不足以掌控朝局,為穩固自己的統治,他開始表態支持奪情,挽留張居正,並大力壓抑反對奪情的意見。

張居正幾次上奏,要求離職,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試探萬曆的態度,一方面是為了堵塞反對派的眾口,以便為最終成功奪情。

宦海多年的張居正明白,在反對他大權獨攬的高潮時刻,回家守喪基本等於告別了權力的中樞機構,這一走,極有可能帶來不可想象的政治後果。於己有可能丟掉內閣首輔的位置,於公來說,如火如荼的改革也勢必會戛然而止。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在綱常倫理和政治權柄之間,張居正的內心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但他的門客意識到,這是張居正功成名遂,可以身退的時刻了,他們認為,萬一回家後卸任首輔,雖然有可能發生不測的事件,但這屬於次要問題,可以用相當低的代價避免當代的輿情討伐和後世的譴責。包括前先將領戚繼光等都是這樣的看法。


在張居正決定奪情留在朝中後,果然一場討伐張居正大權獨攬的政治風暴如約而至,奪情如張居正所測,演變成了奪權。

全國各地要求張居正下臺回家的奏章紛至沓來……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從歷史和社會效果的角度看,張居正拒絕停職守制,不肯放棄奪情以保住權位,無疑是正確的。因為隆萬大改革中相當一部分重要成果,都是在萬曆五六年之後陸續取得的,諸如丈田、行一條鞭法、整頓驛遞、修治水利等,皆是犖犖大者。如果居正輕許卸脫職權,在當時情況下,勢難再有人能以鐵腕駕馭全局,勢難有效地抵禦住來自各方面反對改革的阻力,勢難依照部署,在前此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再將改革推向縱深發展。這樣,一切將會前功盡廢,改革運動難免更早地受到夭折,這是昭然若揭的。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為什麼以反奪情為中心激發起的反張高潮會一浪高一浪,會具有如此巨大的聲勢和影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因傳統的綱常禮教當 時仍然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是仍然能夠對社會各階層起著支配作用的意識形態。身為元輔而不奔喪不守制,是公論難以接受的。有些反張者確實是從捍衛綱常的單純角度捲入其中的。既不能忽視存在於社會的某些墮力的頑強性,也不能輕估有人會藉此以煽動。

二因隨著改革的進展,必然要對人們的經濟、政治以至思想學術地位進行必要的調整,由此而有不習慣的,亦有因原有權益受到損害而憤懣不滿的,有些人則善於抓住反奪情這樣的大好題目,借別人的酒杯,澆自己的花,謀求一杯羹。

三因張居正自掌柄大權之後,確有任情驕踞之處,打壓異己過甚,有順昌逆亡的氣勢。萬曆二年以來對趙參魯、餘懋學等人的逆反言行與奪情事件出現後的反張高潮聯繫起來,能窺之一般。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別是,自反奪情問題初起之時,居正的處理便過分操切,情緒化的味道極濃。權力如同一柄鋒利的雙刃劍,鋒刃的一面,可以雷厲風行,摧枯拉朽,開創出巨大的勳績;

另一面,則可以飛揚跋扈,恣意專行,傷害無辜,直到傷害自己。張居正上恃皇帝的支持,下則濫用刑獄貶革的權柄,未兩月即將反對派的聲浪壓了下去,取得了表面的勝利,但其實已付出了沉重的政治和道義代價,加深了潛在的危機。奪情事件是居正人生道路上帶關鍵性的環節和轉折之一。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萬曆一開始的猶豫不決就是一個很危險的政治信號,他已經成年了,對於權力自然也會日益感興趣。可是享有權力時間過久,張居正敏銳性就不知不覺的下降了,他還是認為,十五歲的萬曆還是個孩子。最後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剝奪一切封號,可能從這一刻,張居正的命運就被決定了。

只不過聰明的萬曆知道,不管張居正回沒回家,只要他活著,他龐大的關係網就可能被召之即來。

張居正為何被抄家:違背倫理、恣意專行、觸動利益既得集團

從這一刻來說,一代首輔張居正,雖然人留在了朝堂,命運卻已經去世了。


可是話說回來,張居正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可是為了改革大業,所以他必須留下來,矛與盾,公與私,一旦和政治沾染,就是這麼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