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童貫

童貫,何許人也?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的權勢甚至比蔡京有過之而無不及。童貫生在汴京,字道夫,年過二十的童貫認為科舉做官的道路不適合自己,就投靠到了當時的資深太監李憲門下。

這個李憲不僅僅是個宦官,他還做監軍,熟知兵法,監軍就是皇上信得過的人,彙總派他去當監軍的意思肯定就是時時刻刻彙報前方軍情,順便監督下將領。這樣一來,童貫就多次跟隨李憲隨軍在西北前線對付入侵者,長期的參與作戰行動讓童貫對西北的風土人情和山川地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也養成了豪爽的性格,李憲去世後被追封為武泰軍節度使。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童貫

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做了太監二十多年童貫都沒能再進一步,雖然熟悉了皇宮權貴、臣閥的幾本套路,積累了大量經驗,但是終究還只是一個皇宮裡的宦官,頂多隨著上司李憲遠鎮西北,那麼童貫又是如何贏得徽宗信任,踏上他的軍旅生涯呢?

徽宗即位後,度過開始的新政時期,就開始了他昏庸無道的一生。當時徽宗為了蒐集天下的文物、字畫珍寶,就在杭州設立了“明金局”,宦官童貫就被任命為明金局的供奉官,開始了他人生的轉折,這一年,童貫48歲。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宋朝杭州

做了供奉關的童貫把握住了機會,他在蘇杭蒐羅大量奇珍異寶,結交蔡京等眾多大臣,他自己不懂得藝術,但是蔡京這些人懂得就行。於是他在徽宗面前不斷的說蔡京好話,後來蔡京當上了首席宰相,崇寧二年,徽宗守徵河湟,由蔡京舉薦童貫做了監軍開始了他軍中道路,領樞密院事,後逐漸成為中國歷史上掌握軍權利最大也最長的宦官。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太監童貫

在這裡歷史上曾有人疑問童貫到底是不是真的太監,因為據史料記載童貫聲如洪鐘、儀表堂堂,頗具將軍氣度。宋史描述他“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有度量,能疏財 ”,可見童貫十個仗義豪爽之人。有人就會說既然是太監為何還有鬍鬚,皮骨如鐵聲如鍾呢?而且童貫還有一堆老婆這作何解釋?其實這很容易理解,童貫二十歲才做了太監基本保留了男性基本特徵,鬍鬚數十根也不算多,雖然童貫沒有夫妻生活,但是也想擁有家庭的溫暖這是人之常情,所以說童貫應該是宦官無疑。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童貫為監軍

那麼在大宋朝明確規定宦官不得有軍權的時代,童貫是如何成為軍隊最高統帥呢?難道宋徽宗一點也不顧及嗎?這就要講到童貫的五個手段:

一、投徽宗喜好,只要是徽宗喜歡的他都要想法設法搞到。

二、與蔡京相互利用,在杭州任供奉官時候結識蔡京,一方面讓蔡京幫忙蒐集天下珍寶,一方面在皇上面前極力說蔡京的好話。曾經就有手下問他,蔡京不是什麼權貴我們為何要巴結他,蔡京說他相信自己的眼鏡,在蔡京需要他的時候雪中送炭何愁以後他不投桃報李呢。後來果真蔡京就任宰相,也提拔推薦了童貫做監軍。

三、善於收買人心,一個蔡京肯定不是童貫的唯一目標,在宮中和軍隊中的長期任職,童貫收穫了很好的口碑,大臣和宮內包括軍隊提到童貫都說他為人仗義、性格豪爽,非常好。這充分說明了童貫在朝中的勢力可謂伸向了各個角落。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童貫與蔡京

四、政治手腕的高超,童貫的政治手腕就連蔡京都甘拜下風,有一次徽宗想給童貫增加一個“開封儀同三司”的頭銜,蔡京認為這個童貫升職太快了,可能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於是就在徽宗面前說這個史相頭銜不應該給一個宦官,不妥,徽宗聽了財經的言論就擱置了這件事,但是這傳到了童貫的耳朵裡,童貫想來很生氣,你蔡京要不是我一手舉薦能有今天的地位?我能讓你坐上宰相之位也能讓你從上面下來,讓你知道童爺爺的厲害。然後童貫三管齊下:後宮、宦官在徽宗耳朵前製造輿論;讓朝中反對蔡京的大臣彈劾;然後說通徽宗信任的人道士說蔡京是個魔頭。這三招果然見效,徽宗罷免了蔡京的職務。當然後來蔡京知道是童貫所為,就親自登門致歉,後又恢復官職,和好如初,蔡京再也不敢搬弄童貫是非了,他知道那樣只會兩敗俱傷。

五、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童貫一開始就跟隨李憲打仗,宋徽宗時期又沒有非常出名的將領,而童貫深諳兵法,他帶領進軍,南北征戰,戰功是有的,要不不可能到後來的地位。那他的戰功有哪些呢?我們細細講來: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河湟谷地

1.徵河湟吐番,吐番在大宋西部,當時屢屢侵佔大宋領土,徽宗決定要收復跟他們打一仗,就任命童貫為監軍,王厚為大將遠征,當時軍隊去了前方,偵查好了敵人動態,全軍做好準備決定一舉拿下的時候,徽宗派人快馬送來手詔,命令宋軍不準進攻,停止這一仗,而得到手詔的就是監軍童貫,其他人並不知情。當時童貫認為,軍隊已經做好準備,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再拖下去可能損失更多。徽宗當時的理由也讓人可笑,只因為京城的一座太乙宮道觀失火,徽宗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此戰要敗。於是童貫果斷隱藏真的手詔,對將士說皇上手詔要他們全力以赴,皇上在京師等待我們凱旋!這樣一來,士兵受到極大鼓舞,一鼓作氣拿下敵人,擴疆三千里。在慶功會上童貫說要感謝各位將士,不然童貫人頭不保。大家都問為何?通關取出真正的手詔,大夥紛紛拜下,如果贏了這一張就是大家的功勞,如果敗了就是童貫一人承擔。童貫從此在西北軍的威望大大提高,同時他得知其中陣亡的一個將領家中貧寒,他的兒子流落街頭,童貫就派人找到他的兒子收他做了義子,西北軍市徽宗時期最精銳的部隊,如果說童貫在西北軍的威望很高也可以說在宋朝軍隊的威望依然很高了。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党項武士

2.征服西夏党項,在河湟之戰後八九年,党項這個小地方也是多次騷擾大宋,徽宗就命童貫為監軍大將劉法、劉仲武等去打西夏,靖國四五年的戰鬥,西夏投降求和,因為這之前宋朝和大遼作戰都是負多勝少,這一次的勝利對於朝廷來說意義重大,童貫當然進一步鞏固了軍中的地位。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鎮壓方臘起義

3.征剿方臘義軍,由於宋徽宗要強徵花石綱造“艮嶽”,在江南進行各種苛捐雜稅,弄得民不聊生,導致方臘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徽宗很是慌張,這次他直接讓童貫掛帥,率領十五萬西北軍鎮壓起義軍,當時童貫還獲得了以朝廷名義通告天下的權力。童貫到達前線的時候並沒有急於作戰,而是讓他的手下董耘以徽宗的名義寫罪己詔,就是表示朕強徵花石綱有些過分,這些朝廷是給了錢的,只是下面的官員橫徵暴斂,貪贓枉法導致民不聊生,現在朝廷決定嚴懲那些違法官員,所有被勒索的錢財一概退還給老百姓,你們不要造反,回去等著朝廷個補償就是了。這些起義軍無非是由於活不下去才造反,如今聽到朝廷都認錯了,還要退還錢財和必要冒著殺頭的危險呢、那樣也划不來。沒過幾天方臘起義軍損失了一大半,接著童貫就全力出兵,剿殺起義軍,斬首十幾萬。你想,如果童貫一來就直接開戰,那損失又有多大呢?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北宋地圖

4.收復燕雲,其實收復燕雲是通過外交途徑獲得的,根本就沒有作戰,但是童貫是指揮官,功勞自然也記在他的頭上,也是功勞最大的一次,這之後童貫就被封為了廣陽郡王,也就是王爺的地位。可謂童貫的最高榮譽了。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廣陽郡王

童貫做了王爺之後就開始膨脹,蔡京都要懼他三分,相比蔡京的奢靡,他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有兩件事蔡京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一個就是發戰爭財,每次出征朝廷劃撥的軍餉都要先進入童貫的府庫,然後他命令途徑的各個州縣必須按照原數補足,否則革職查辦,甚至人頭落地,所以每次聽說要打仗童貫都興奮無比。二個是建立私人軍隊,在宋朝別說私人軍隊,就是進禁軍統領都要過一段時間就換,形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狀態才行。童貫卻以自己身為統帥需要親衛兵的理由逐漸組建了一支一萬多人的私人軍隊,而且都是從禁軍中挑選出來的精兵強將,戰鬥力不可謂不強。這樣一來誰還敢說童貫的不字。因為敢說不的早已人頭落地,後期的童貫囂張至此。

史話宋徽宗(五)童貫野心攏軍權 宦官得意做王爺

流放

那麼如此囂張的童貫下場又是如何呢?史料記載,欽宗即位後,身為“六賊”之一的童貫比蔡京還慘,當時童貫被貶海南欽宗思來想去童貫在軍中還有很多親信,如果不斬草除根恐怕有後患,於是就命有司誅殺童貫,當時童貫已經走到了關廣東南雄,有司就派監察御史張澄執行誅殺任務,張澄追趕到廣東後,先未打草驚蛇,派人去拜訪童貫說朝廷又下了旨意要童大人出任兩河宣撫使帶兵作戰,鎮守北疆,童貫自信滿滿相信自己能官復原職,沒想到這次這麼快,朝廷少不了他,不想第二天,張澄來宣讀旨意,趁童貫下跪接旨命刀斧手將童貫人頭斬下覆命。

這樣一代宦官童貫落了個身首異處的結局,而徽宗從節儉明政到奢靡浪費昏庸無道的過程也受到了像蔡京、童貫一類人的指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宋徽宗又是如何奢靡昏庸的呢?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