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經典語錄46則,字字珠璣,句句經典,道盡墨家精髓!

墨子經典語錄46則,字字珠璣,句句經典,道盡墨家精髓!

墨子,原名墨翟,墨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稱為“科聖”,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經典語錄

1.萬事莫貴於義。

戰國·墨子《墨子.貴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墨子·貴義》

2.兼相愛,交相利。

兼相愛:指不分親疏、貴賤、貧富、一視同仁的愛所有的人。交相利:互相幫助,共謀福利,反對爭奪鬥爭。墨子認為天下的一切禍害皆起於人們之間“交相別”,即親疏遠近,彼此利益之別。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須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墨子·兼愛中》

3.言不信者,行不果。

4.口言之,身必行之。

5.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戰國·墨子《墨子·親士》。竭:盡,完。招木:喬木,高大的樹木。這兩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於枯竭,高大的樹木易被砍伐。井水甜則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樹木用處多,自然很快地招來斧斤。露頭的椽子先爛,這是常見的現象。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認為“太盛難守”,使人們甘居中游,不敢冒尖,這種傳統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墨子·親士》

6.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戰國·墨子《墨子·非命上》有道義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說明在上位的國君應實行“義政”,所作所為要符合“道義”,這樣國家才能安定。義人:主持道義的人。

《墨子·非命上》

7.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戰國·墨子《墨子·辭過》。淫佚:也作“淫逸”,嗜慾過度,放縱恣肆。這兩句大意是:生話節儉,國家就昌盛;嗜慾放縱,國家就衰亡。墨子主張“節葬”、“節用”,他認為一個國家,從國君到百姓,整個社會風氣祟尚節約儉樸就民富國強,走向興旺發達。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國弱民困,國家必然會走向衰亡。這兩句用幹說明國家要尚節儉而戒淫佚,以保證昌盛久安。

《墨子·辭過》

8.食者,聖人之所寶也。

9.亂自何起,起不相愛。

10.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11.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戰國·墨子《墨子·修身》。行:實踐。為:是。這兩句大意是:士人雖說要有學問,但是,能把學問用於實踐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此句以直言其事的手法闡明學問付諸實踐的重要性。這裡強調以實踐能力作為檢驗士人有無真才實學的標準,這種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在中國人眼中,學問雖然重要,如果不能轉化為能力,就不能算學到了真本領。這種觀念就是傳統的“知行”觀。這種強調知行統一的觀點,對我們今天反對本本主義,克服教條主義仍具有積極的作用。

《墨子·修身》

墨子經典語錄46則,字字珠璣,句句經典,道盡墨家精髓!

12.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

戰國·墨子《墨子·七患》。慮:計謀。卒:同“猝”,指突然事變。這兩句大意是:心中沒有預先考慮應對事變的方法,就不能應付突然變故。無事之時備有事,平素就要對可能突發的變故準備應對的策略和方法。這樣,在事變發生時才不至於慌張,才能避免忙中出錯。這兩句多用於說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墨子·七患》

13.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飢。

戰國·墨子《墨子·七患》。粟(su素):穀子,這裡泛指各種糧食。待:應付。這兩句大意是:倉庫裡沒有積蓄備用的糧食,就無法對付災年的饑荒。自古以來,水旱之災在所難免,因此平時就要注意積貯。這樣即使災害來臨,也會有備無患。這兩句可供引用論述儲備糧食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意義,也可用於說明積蓄錢財及其它物品的必要性。

《墨子·七患》

14.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戰國·墨子《墨子·兼愛下》。這兩句大意是:凡是於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幹,幫助它興辦起來;凡是對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墨子學說的核心是兼愛,愛天下的人。為天下興利樹除害就集中體現了這種思想。這兩句可藉以表述為人民大眾謀福利的宏大志向。

《墨子·兼愛下》

15.吏不治則亂,農事緩則貧。

戰國·墨子《墨子·非儒下》。這兩句大意是:官吏放棄管理就會發生動亂,農事抓得不緊,誤了農時就會帶來貧窮。這兩句用於論述吏治和農事對國家治亂有重要影響,強調要搞好吏治,抓緊農事。

《墨子·非儒下》

16.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戰國·墨子《墨子·大取》。這兩句大意是在好處中要取大的,在害處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會遇到好處,也會遇到壞處。對好處,無疑應擇其大者而取之,以獲取最佳利益;對壞處,能避免則避免,不能避免則擇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於生活中對利害的選擇。

《墨子·大取》

17.染千蒼則蒼,染於黃剛黃。

戰國·墨子《墨子-所染》。巷:青色。這兩句大意是:(把絲)放於青色的染料中,絲就染成青色;(把絲)放於黃色的染料中,絲就染成黃色。《墨子》原文是:“子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日:‘~。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其寓意是說環境的薰陶,社會風氣的感染,會對人的思想、品質產生重要的影響。漢代王充《論衡·章性篇》引的古語“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丹娜赤”與~同義。它可提醒人們要十分注意社會影響、文化氛圍對人的感染,薰陶作用,切不可掉以輕心。

《墨子·所染》

18.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宋·陸佃《埤雅》引《墨子》佚文。甘:甜。這兩句大意是:甜瓜的蒂卻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沒有十全十美的。任何事物的優點和缺陷都是同時存在的,而絕對的完美無缺是沒有的,這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對性。只有認識了這一點,才能全面,深入地認識世界,而不致陷入絕對化、片面性。

《埤雅》

19.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

《墨子·天志下》

20.歸國寶,水若獻賢而進士。

21.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

戰國·墨子《墨子·非樂上》。利人:對別人有利。乎:語助詞,表示停頓。這兩句大意是:有利於別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於別人的事就停止不做。這兩句不僅語言平易淺近,而且所說的道理也很樸實。如果人們行事時都能作到~,那會避免多少爭端,消除多少麻煩!可供論述建設精神文明,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時引用。

《墨子·非樂上》

22.民力盡於無用,財寶虛以待客。

戰國·墨子《墨子·七患》。虛:空,白白地。待:招待,這裡賞賜。這兩句大意是:把百姓的力量都用在無用處的事上,把財寶白自地用來賞賜無能的人。民力用於無用之事,則屬於濫用;財寶虛賞,則屬於濫賜。民力、財寶濫用則易使國力空虛,是國家大患。這兩句可用於警戒不可妄用民力財力。

《墨子·七患》

23.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徵無義。

戰國·墨子《墨子·七患》。兵:武器。這兩句大意是:倉庫中沒有儲備的武器,即使是有真理和正義在手,也不能去征討叛逆和不義。戰爭,從最根本上講,是實力的對抗,沒有實力作後盾,僅憑正義和真理,是無法對抗強大的敵人的(當然,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真理和正義是會最終取勝的)。墨子從唯物的立場出發.點出了這一本質問題。因為要戰勝不義,必須有強大的軍隊,充足的戰備物資.否則任何反動勢力都不會因其行將就木而束手待斃。可以此二句說明備戰的重要性。

《墨子·七患》

24.子不能治子之身,惡能治國政。

戰國·墨子《墨子·公孟》惡(wū屋):疑問代詞。怎,如何。這兩句大意是:你不能管理好自身,怎麼能管理好國家的政事呢?一次,告子自信地對老師墨子說:“我能夠治理國家,從事政治。”墨於聽了諄諄告誡說:“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亂也。”同時批評告子“~。”墨於的話很有道理,俗話說己不正不能正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別人。每個從政者,如果真想做出政績來,首先就要從自己做起。

《墨子·公孟》

25.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

戰國·墨子《墨子·耕柱》。言:言談。稱:稱揚。湯文:湯,成湯,商朝的建立者;文,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領袖。行;行為。譬:比如。稀(xi西):豬。這兩句大意是:言談必稱揚商湯周文,行為則比如豬狗一般。這兩句以言美行惡的反差對比,十分典型地概括出那類言行不一的人的低下品格,可用以形容說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虛偽可恥的兩面派人物。

《墨子·耕柱》

26.原濁著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戰國·墨子《墨子·修身》。原:同“源”。(hào浩):同濁的江河水流必定不清,行為不守信用的人名聲必然敗壞。這兩句以水源和水流的關係作比,說明“行不信者”一定有“名必耗”的惡果,規勸人們注意養成恪守信用的美德,今天仍可引用。

《墨子·修身》

27.賢者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戰國·墨子《墨子·尚賢中》。舉而上之:推舉他使他成為官員。不肖:不賢。這兩句大意是是賢能的人就推舉提拔他,是不賢的人就不用或廢棄他。對於國家官員的安排任用,要遵循尚賢的原則,摒棄一切主觀的因素,無論何人或有何特殊關係,是賢人就薦拔,不是賢人就抑制,甚至廢棄。選幾句用於表示薦拔人才要唯賢是舉,克服一切主觀的因素。

《墨子·尚賢中》

墨子經典語錄46則,字字珠璣,句句經典,道盡墨家精髓!

28.不黨父兄,不偏貴富,不嬖顏色。

戰國·墨子《墨子·尚賢中》。黨:袒護。偏:偏愛,偏私。嬖(bi避):寵愛。顏色:指女色。這幾句大意是:不袒護自己的父兄,對有錢有勢的人不講私情,不寵愛女色。這種待人處世的態度,體現了公正無私的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可以借用以表彰那些公正的掌權者。

《墨子·尚賢中》

29.謅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

戰國·墨子《墨子·親士》。諂諛(chányú闡漁):巴結奉承的人。這幾句大意是:巴結奉承的人在身邊,好的意見就會被堵塞,國家就危險了。墨子的意思是:國君不能親近阿諛奉承之臣,這些人得到寵幸,就會閉塞賢路,堵塞善議,使國君聽不到好意見來改善國政,遲早國家會發生危機。因此執政者要特別慎於擇人,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疏遠諛小人,使國家免受其害。

《墨子·親士》

30.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戰國·墨子《墨子·尚賢中》。跡:察看行跡。這幾句大意是:聽聽他們的言論,看看他們的實際行為,考察他們所具有的才能,謹慎地授給官職。除官授職要慎重。對準備授官的人要先聽聽他的言論如何,再看看他的實際行為如何,綜合考察出他的才能有多大,然後授予適當的官職,切不時盲目行事。這幾句對當今領導者考察選拔幹部有借鑑意義。

《墨子·尚賢中》

31.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戰國·墨子《墨子·兼愛下》。見:被。惡(wù霧):厭惡。這兩句大意是:愛護和尊敬別人的人必然被人愛護和尊敬,而厭棄和憎惡別人的人也必然被人厭棄和憎惡。墨子主張“兼愛”、“非攻”,認為人與人之間應當互相愛護和尊重,不應互相征伐、戰爭。~兩句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相互的,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你。

《墨子·兼愛下》

32.不勝其任,而處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3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帶五湖。

34.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行者,行不果。

35.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之情則亂。

戰國·墨子《墨子·尚同上》。上:君主。情:真實情況。這幾句大意是,作為君主管理政事,能得到下面的真實情況,社會就能治理好,得不到下面的真實情況,社會就會發生動亂。要治理好社會,就要有正確的措施,而正確的措施來之於對下層真實情況的瞭解。瞭解下情,有的放矢,措篇就有針對性;不瞭解下情,盲目制定政策措施,輕則生怨,重則生亂。這幾句用於說明國家要治理好,首先要了解下情。

《墨子·尚同上》

36.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擇舉之。

37.官無常責而民無終賤,有能剛舉之,無能則下之。

戰國·墨子《墨子·尚賢上》。常:永久。終:終身。舉:選拔,下:罷免。這幾句大意是:當官的沒有永久高貴的,普通老百姓沒有終身低賤的,誰有才能就選拔誰,誰無才能就罷免誰。官員責在施政,施政要有才能,誰有才能就選拔誰當官,民可以為官;誰沒有才能就罷免誰,官可以為民。所以官未必永久是官,民亦未必終身為民。這幾句用於說明任用官員要以才能為準繩,任能而罷庸。

《墨子·尚賢上》

38.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經典語錄46則,字字珠璣,句句經典,道盡墨家精髓!

39.民有三息: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戰國·墨子《墨子·非樂上》。這幾句大意是:百姓有三種憂患:飢餓的人得不到吃的,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勞動的人得不到休息。衣、食、息,這是人賴以生存的三個基本條件,連這些也不能得到保障,人將沒有辦法生存。這幾句表現了墨子重視百姓的兼愛思想,可用來論述關心人民生活疾苦。

《墨子·非樂上》

40.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戰國·墨子《墨子·親士》。非:不是。一源:一個源頭。鎰(yì義):古作“溢”,古以二十或二十四兩黃金為一溢。“溢”今寫作“鎰”。裘:皮袍。白:此指狐狸腋下純白的皮毛。這幾句大意是:長江、黃河的水,不是來自一個源頭;價值千鎰的裘皮大衣,不是一隻狐狸的純白皮毛做成的。江河之所以成其大,是因為匯百川之水;白裘之所以成為袍,是因為採百孤之皮。所以人要聰明與賢達,也必須集眾人之長。可用以說明集思廣益的道理,也可說明事物的質變是由量變發展而成的。

《墨子·親士》

41.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42.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戰國·墨子《墨子·親士》。任重致遠:負重行遠。這幾句大意是:好弓難以拉開,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馬難以駕御,然而可以負重行遠。這幾句比喻有些優秀的人才雖然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們有非凡的才能,甚至他們的缺點從某一方面看正是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要知人善任,不可輕易棄才。

《墨子·親士》

43.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44.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

45.

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

46.苟有上說之者,勸之以賞譽,威之以刑罰,我以為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

戰國·墨子只要執政者大力倡導推行“兼愛”之道,就如同火向上竄、水往低處流一樣,將在天下形成一種不可遏止的態勢。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