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是国民智商之殇,还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作为中国茶叶行业难得的现象级品牌,小罐茶从诞生到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只用了三年时间。

三年,从无到有,从籍籍无名到家喻户晓。如果仅从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小罐茶,是国民智商之殇,还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但近日的炒作风波,似乎将小罐茶推到了一个前途未卜的境地,小罐茶大师制茶的真实性存疑,涉嫌过度宣传。网友们纷纷调侃,小罐茶卖的那么贵,原来是因为卖的不是茶,而是收的“智商税”。调侃的背后,是消费者对炒作的痛恨和无奈。

理性的看,小罐茶收的绝非智商税。看小罐茶的定位和定价就知道,小罐茶的重度消费群体是高端商务人士,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精英阶层。这些人学历高、经历多,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分辨真伪。如果连这些人的智商都有问题,那其他人呢?

小罐茶,是国民智商之殇,还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那既然消费者的智商没问题,小罐茶卖那么贵,又凭什么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呢?这就不得不说到中国的茶品牌缺失之痛了。

在中国,有两样东西,不能作为一般的消费品等闲视之,这就是酒和茶。这两样产品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从庙堂到田间,中华民族的政治祭祀、文化盛典、诗书唱和,甚至民间文化习俗,都跟酒和茶密不可分。产品的背后,有着深深的文化烙印。饮酒、喝茶,早已超越了一般消费的概念,而成为一种价值信仰,代表着一个阶层生活格调,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

小罐茶,是国民智商之殇,还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说起酒,可谓名牌荟萃,首推国酒茅台,中外驰名。除了茅台,我们还有诸如五粮液、汾酒、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十大名酒,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无论是在商务接待还是在非正式场合,都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喝什么样的酒,就代表什么样的身份和面子。

但是茶呢?提起茶品牌,我们可能会想到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但这些实际上只是品类,大部分都只是简单的根据产地划分,而并非独立品牌。也就是说,同样是龙井茶,会有很多厂家在生产;铁观音、碧螺春等也一样。

小罐茶,是国民智商之殇,还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这就造成了我国茶叶行业的混乱,一没有形象清晰的国民性的茶品牌,二没有明确的茶叶分级定价标准。让消费者如何选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费理念和消费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关注产品、注重实惠,到崇尚品牌、追求品质,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而喝茶,自我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优秀茶品牌缺失的问题,被不断放大。

小罐茶,是国民智商之殇,还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小罐茶,大师作”,简约大气的品牌定位,极致精美、充满文化气息的的包装设计,以及对茶叶级别、包装、价格等的标准化设计,让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高端商务人士,再一次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强大魅力,感受到品牌与心灵的强烈共振,又怎能不趋之若鹜?

小罐茶,是国民智商之殇,还是茶品牌缺失之痛?

因此,在笔者看来,小罐茶的炒作风波,与其说是国民的智商之殇,不如说是我们的茶品牌缺失之痛。是我们太缺少优秀的茶品牌了,太需要能与现代生活搭调的茶品牌了。

抛开品质和是否涉嫌造假的争论,至少在茶品牌塑造和茶文化传承方面,我们都应该跟小罐茶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