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含冤被唾罵多年的人物,替罪羔羊,枉背滿清黑鍋!


滿清的賣國賊只有一個,那就是掌握滿清實際權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別是在西太后時代,連光緒皇帝都得聽太后的,何況一個當北洋大臣的李鴻章。

李鴻章冤,所以儘管當時就有全體軍機大臣為其喊冤,集體上奏:“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但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吧?朝廷豈可將矛頭指向自己,豈可輕易引火燒身?所以,那個帽子也只有給他戴上了

李*鴻章簽完條約就被革了職,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著血還在與洋人爭辯周旋。1901年他代表大清國與11列*強簽完《辛丑條*約》後,再次大口大口地吐血

他死前一小時,俄*國公使的還站在他躺著的床頭面前逼迫他,其時李鴻章已經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著淚。

李鴻章給朝廷遺折中說“切盼”大清國“舉行新政,力圖自強”的願望,並提醒朝廷“一國生事,多國構煽”,要警惕列*強對中國存在“野心”。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

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父親李文安,母親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鴻章排行老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譜名章銅。李鴻章[5]六歲就進入家館棣華書屋學習。他少年聰慧,先後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為師,攻讀經史,打下紮實的學問功底。道光二十年,中秀才。

道光二十三年,李鴻章在廬州府學被選為優貢。時任京官的父親望子成龍,函催鴻章入北京,準備來年順天府的鄉試。鴻章謹遵父命,毅然北上,並作《入都》詩10首,以抒發胸懷,為世所傳誦。

有“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一句。他以詩言志,有“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之宏願。

入京後,他在時任刑部郎中的父親引領下,遍訪呂賢基、王茂蔭、趙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們的器重和賞識

同時,由於科場順利,使他得以有廣泛的交遊和開闊的眼界,當時與他同榜的甲辰、丁未兩科中,人才濟濟,不少人日後膺任樞臣疆寄,李鴻章與這些同年一直保持著密切而特殊的關係。

1844年應順天府鄉試,考中84名舉人,住京曾國藩宅邸受曾補習教導,同年與周氏完婚。

道光二十五年入京會試,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曾國藩門下。[6]出身徽商又為蘇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

以及作為李鴻章太老師的翁心存,在青年李鴻章任翰林院編修時,對其經世致用世界觀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啟迪

道光二十五年入京會試,以年家子身份受業曾國藩門下。[6]出身徽商又為蘇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為李鴻章太老師的翁心存

在青年李鴻章任翰林院編修時,對其經世致用世界觀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啟迪

然而,最令李鴻章慶幸的是,他在初次會試落榜後的“乙丙之際”,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奠定了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

當時,曾國藩患肺病,僦居城南報國寺,與經學家劉傳瑩等談經論道。報國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棲居所。面對內憂外患,強烈的參與意識使曾國藩步亭林以自喻

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義理、辭章、考據三條傳統的治學標準外,旗幟鮮明地增加了“經濟”,亦即經世致用之學一條。李鴻章不僅與曾國藩“朝夕過從

講求義理之學”,還受命按新的治學宗旨編校《經史百家雜鈔》,所以曾國藩一再稱其“才可大用”,並把他和門下同時中進士的郭嵩燾、陳鼐、帥遠鐸等一起,稱為“丁未四君子”

日後太平軍起,曾、李各自回鄉辦理團練,曾氏又將自己編練湘軍的心得諄諄信告李鴻章,足見期望之殷。

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朝考後改翰林院庶吉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道光三十年翰林院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編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