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將開展無人機適航審定分級管理

中新網1月25日電 據民航局網站消息,民航局印發《基於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審定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以2019年第四季度適時開展廠家宣傳貫徹、受理申請為目標,圍繞無人機適航管理辦法、適航標準、審查程序和審查方法四個方面,分階段,分步驟,至2019年底初步建成基於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管理體系。

民航局:将开展无人机适航审定分级管理

資料圖:天津雙創週上的無人機展演。中新社記者 佟鬱 攝

根據《指導意見》,將建立基於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風險等級劃分方法,開展無人機適航審定分級管理。局方審查方式將從條款審查向製造廠家體系審查轉變,引導廠家建立、完善無人機設計生產企業適航體系,促使無人機制造廠家主動承擔適航主體責任。同時,遵循正向思維制定適航標準,依照“工業標準→行業標準→適航標準”的路徑,建立我國自主的無人機適航標準體系。廠家滿足體系要求、無人機符合適航標準後,可頒發無人機適航證件。

《指導意見》明確,我國民用無人機適航審定管理將堅持“分級管理,聚焦體系”“標準引領,正向思維”“先行先試,分步實施”“依託網絡,便捷服務”四個指導原則。民用無人機運行風險等級將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對於生產低運行風險等級無人機的廠家,局方以備案和事後監管為主;對於生產高運行風險無人機的廠家,局方對具體項目進行評估,確定介入程度;對於生產中等運行風險無人機的廠家,局方審查基於風險確定介入程度。與此同時,依託實名登記系統,並結合民航局無人機運行管理系統(UOM),建設無人機審定模塊,實現全流程網上申請和批覆。

《指導意見》明確了基於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審定管理的實施路線,即在總結試點項目經驗和成果基礎上,以2019年第四季度適時開展廠家宣傳貫徹、受理申請為目標,圍繞無人機適航管理辦法、適航標準、審查程序和審查方法四個方面,分階段,分步驟,至2019年底初步建成基於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管理體系。

為確保基於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審定工作開展,民航局將加強組織協調、設立專職機構、強化資金支持、擴大國際合作。

據介紹,中國是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以下簡稱“無人機”)設計、製造、應用大國,無人機被廣泛用於物流貨運、農林植保、航拍攝影、管線巡查、遙感探測等領域。據“民用無人機實名登記信息系統”統計,截至2019年1月24日,已登記約29.5萬架無人機,其中,最大起飛重量25公斤至150公斤的無人機為2.5萬架,150公斤以上的為571架,650公斤以上的為49架。無人機擁有者約26.8萬個,各類無人機型號3720個,製造廠家和代理商註冊數1239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