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將徹底改寫新聞行業的運行規則

「權力中心化」VS「媒體不被信任」

新聞行業正在經歷艱難歲月。

早在紙媒時代,「權力中心化」與「媒體不被信任」的問題就受到了廣泛關注。

以中下階層的選票上位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公開直言:媒體是平民的敵人。

日益氾濫的假新聞、不斷加劇的政治極化、平臺與出版商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種種新聞業的系統性癥結,導致其無法履行應有的社會職能,也使得大眾對媒體的信任度日益下降。

在新聞系統的結構性缺陷中,最讓人感到不安的是媒體權力的日益“中心化”。在這一趨勢下,大型集團與國家機構將很容易濫用職權,並最終威脅到民主化進程。

2018年8月,未來學者艾米·韋布發起了一項針對美國聯合通訊社(AP)的調查。美聯社擁有170年曆史,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也是世界新聞媒體權威和信用的標杆。在本次調查中,約有59%的共和黨支持者表示,不贊同美聯社的立場,也不信任它發佈的資訊。

可見,人們過去信賴的權威媒體,如今已經完全失去了民眾基礎。

人們期待,數字媒體的出現會解決這一癥結。

令人失望的是,互聯網生態下的新型媒體並未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它不僅重現了傳統媒體的中央集權模式,還引發了一系列新的症狀。

區塊鏈技術將徹底改寫新聞行業的運行規則

數字媒體時代

新病症:「眼球經濟」

數字媒體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商業廣告,這造就了其為人詬病的“眼球經濟”商業模式。

以 Facebook 和谷歌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其經濟模式都基於流量,大部分利潤來自定向商業廣告位的出租。刺激用戶儘可能長時間地停留在內容頁面上,是其首要任務。

新聞推送算法應運而生。基於用戶過往的瀏覽記錄,媒體平臺會盡可能多的向特定用戶展示他們喜歡的內容,以此吸引注意力,增加點擊率。

這種新聞推送邏輯很容易使人們陷入某一類固定思維模式,形成“信息繭房”。狹隘的觀點得到放大,錯誤的偏見得到證實。未經證實的錯誤言論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迅速傳播。

在這樣的生態下,媒體產出的新聞內容只面向於特定的受眾。“新聞調查”、“深度報道”等重要的新聞範式反而無法立足。美國的“普利策獎”、中國的“範長江獎”或“鄒韜奮獎”式的新聞標杆成為不再歸來的業界神話。

針對以上弊端,積極的媒體改革者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法。比如,由慈善基金會支持的非營利組織,由特定基金資助的媒體渠道或各種形式的公眾合作新聞。

然而,此類解決方案在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上稍顯不足。此外,這類模式得以穩健運行的前提是,參與者完全秉持純粹的利他主義精神。在商業大潮的裹挾下,這一模式的穩定性、持續性很難得到保障。

區塊鏈技術將徹底改寫新聞行業的運行規則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聞世界 超越媒體範疇的嘗試

在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前,其實也存在去中心化的知識共享社區,比如維基百科(Wikipedia)。但因為基於公益目的,社區內沒有明顯的激勵機制,成員自發創作的動力明顯不足,這一社區的活躍度在日益下降。

一些新的媒體項目希望藉助區塊鏈技術徹底變革新聞行業。他們充分認識到了新聞獨立的社會價值,針對當前媒體的結構性問題,希望通過技術手段,為改善公眾知情權而不懈努力。

這些項目立足於博弈論行為模型,遵從分散治理原則,利用激勵工具,以社區驅動的內容平臺,來進行新聞的製作產出和傳播發行。它提供的激勵機制,鼓勵用戶參與生態系統的維護,持續地產出優質的新聞,強烈的吸引了對優質新聞報道有需求的用戶群體。

雖然各具特色,但這些平臺的共同特徵是,它們都受 Token 經濟原則驅動。

與可用於交易的一般數字資產不同,創建者利用編程機制將此類 Token 的使用範圍限定在專門系統中,反映了特定平臺的價值理念和運行規則,從而達成了用戶的個人利益與社區利益的有效統一。

由此,Token 不再是簡單的信息傳輸工具,而成為特定經濟生態系統的價值手段。

區塊鏈重新定義了新聞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利益格局。其革命性的創舉在於,新聞內容的生產者亦是普通用戶,他們可以憑藉個人勞動獲得物質獎勵。

區塊鏈技術將徹底改寫新聞行業的運行規則

圍繞一些具體的區塊鏈媒體項目展開討論:

Civil 是一個自組織的去中心化新聞市場,旨在解決“眼球經濟”下的媒體弊端以及權威操控問題。作為獨立的媒體平臺,它也受到職業新聞道德準則的約束。

Civil 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運行。任何人都有權訪問 Civil 新聞編輯室創作的內容。但如果想參與社區治理,則需要持有 CVL Token。

通證管理社區是確保新聞記者遵守道德規範的關鍵機制。CVL Token 的作用在於:用戶持有多少比例的通證,就能得到多大權限的社區管理權。

該社區彙集了三種成員:

新聞編輯室:其目標是加入社區,得到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

普通消費者:他們需要優質可靠的新聞信息:

通證持有者:他們希望市場持續保持對其手持通證的需求,確保通證不斷增值。

很明顯,通證持有者是這個經濟模式的關鍵之所在。

為了保證社區正常運行,新聞編輯室在申請加入社區前,必須在社區系統內抵押一筆通證。

如果新聞編輯室“資質良好”,會被接受為社區列名者,社區會保留這筆抵押通證;

如果新聞編輯室“資質不夠”,其申請會遭到通證持有者的拒絕,抵押通證會被沒收,進入獎勵池,由參與挑戰的其他通證持有者分享。

表面上看,通證持有者可以拒絕每個新聞編輯室的申請,以便瓜分 Token 獎勵,但從策略上講,他們會謹慎地管理清單,以使 Token 的價格保持高位,這樣系統發展才有可持續性,才能源源不斷地產出優質內容。

從博弈的角度來看,這個通證經濟模式達到了讀者閱讀體驗和 Token 持有收益的最優。

DNN (去中心化新聞網絡)

DNN 項目的發起者認為,當前的主流媒體充滿了歪曲事實的虛假新聞、“信息泡沫”和“標題黨”。其發展願景是,為時事政治新聞提供發佈平臺,使事實不可操控,不被利益集團的意志所左右,從而成為主流媒體的民主替代品。

DNN 與 Civil 的相似之處在於,社區成員自行承擔內容鑑定與社區管理職責,但運行機制有所不同。

Civil 的模式是,將可靠的新聞編輯室列入社區,這些編輯室在加入社區後仍有一定的編輯自由;而 DNN 平臺上的每條新聞都需要經過社區審查才能發佈。

DNN 生態系統中有四個社區角色:作者、評論者、讀者和發佈者。沒有正式組織形式的新聞編輯室,每個人都可以作為作者發佈新聞。

但在將文章錄入到區塊鏈供所有人查看之前,一個由7人組成的評審團將針對其“是否符合社區內容標準”進行投票。

提交審查時,作者需要支付 DNN Token,評論者也將提交他們的投標。

一旦投票通過,投票結果佔多數的評論者將從作者的費用中得到報酬,而那些少數投票者的 Token 則會被沒收。

文章發佈後,讀者可以投票支持或進行評論。作者和投票結果佔多數的評論者都可以獲得獎勵。

即便所有的參與者都表現得很自私,這一競價體系仍然可以將社區利益最大化。

區塊鏈技術將徹底改寫新聞行業的運行規則

合力探索新聞傳媒發展的無限可能

不管這些區塊鏈媒體企業的發展走向如何,新聞傳媒無疑是區塊鏈技術即將撼動的另一大行業。

身處時代浪潮的我們,有機會親眼目睹拓荒者探索未知的領域,甚至加入他們的行列,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要聞資訊

1、中行、中信、民生三家聯合發佈全功能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

2、e籤寶與螞蟻區塊鏈聯合發佈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勞動合同簽約平臺

3、幣安進軍非洲市場,開啟烏干達法幣交易所

4、北京電視臺青年頻道將推出談話類節目《解碼區塊鏈》

5、濟南成為全國首個試點落地質量鏈的省會城市

6、南昌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將推出區塊鏈數字產權交易平臺個人文庫

7、安妮股份擬成立投資基金,投資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8、甲骨文發佈業務級區塊鏈應用,增強價值鏈的可追蹤性

9、四大會計事務所及部分區塊鏈專家計劃成立全球穩定幣協會

10、世界四大糧商借助區塊鏈推行國際穀物貿易數字化

12、碧桂園回應擬收購華大農業:目前雙方正在洽談,尚無定論

13、騰訊繼續擴大《王者榮耀》強制公安實名校驗範圍,新增八地市

14、京東:目前還沒有開展網約車的規劃

15、繼今日頭條之後,抖音也上線了小程序功能

16、餘承東:華為今年出貨目標2億部,正在研發摺疊手機

17、小米手機10月底出貨量將破1億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18、度小滿金融與南京銀行簽約合作,獲得三年100億元授信額度

19、多家機構發起“粵港澳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馳援母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

20、國米官宣張近東之子張康陽擔任主席,27歲成歷史最年輕主席

21、百度與中國寶武達成戰略合作,打造“AI+鋼鐵”示範樣本

22、阿里達摩院和清華大學成立認知計算專業委員會

23、深圳地鐵集團和華為戰略合作,打造智慧地鐵出行生態體系

24、首都機場新增停車費"提前支付"方式,"智慧停車"服務再次升級

25、中國5G頻譜將於近期公佈,5G牌照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