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這個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就是被毛主席稱為“封建皇帝裡面最厲害的一個”的漢高祖劉邦。

秦漢是兩個朝代,所以我們潛意識裡就認為兩個朝代的開創者應該相隔很遠吧,其實秦始皇比漢高祖就大三歲,妥妥的同齡人,連代溝都沒有。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當年漢高祖還是劉季的時候,去咸陽服徭役,看到秦始皇的華車冠蓋,不免感慨,史書上說他“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一口嘆息,飽含了一箇中年男人的落寞與無奈,看看別人的牛逼閃閃,看看自己的猥瑣油膩,人和人的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鴻門宴傳奇

很多人都是這樣,看到很厲害的同齡人,感慨一番,然後就該幹嘛幹嘛,日出日落年復一年,最終離想象中的自己越來越遠,可是劉季沒有,他心中的火被點燃了,一直沒有熄滅,而且終將燎原千里。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秦末豪傑並起,英雄輩出,成功的那個為什麼是劉邦?

奮鬥,奮鬥,直至死亡

劉邦48歲起兵,48歲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是晚年了,馬上就要知天命了,大多數人到了這個年紀只剩下跟這個世界和解,妥協,屈服。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可是總有那麼一群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所以你看到了中興危機中在機場奔波的77歲創始人侯為貴,依然奮戰在一線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每次聯想危機都要出來處理的柳傳志,劉邦也是一樣,從48歲起兵以來,一直奮鬥在路上,從沛縣一路打到咸陽,從咸陽退居漢中,從漢中又打到滎陽。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多少次被項羽打得隻身逃跑,女兒兒子都要推下車,父親妻子被人俘虜,那又怎樣,劉邦都堅持了下來,去世的前一年還在征討謀反的淮南王英布,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樣,奮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喊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赤壁失敗之後不也失去了一統天下的雄心?

自己不行就讓行的人死心塌地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張良懂得《太公兵法》,跟別人說別人要麼聽不懂要麼不信任他,跟劉邦說劉邦能懂還信任他,從此張良死心塌地;當初起義本來是要推蕭何當老大的,蕭何害怕失敗後被滅族,所以就推選了劉邦,劉邦二話不說,我來當老大,從此人心歸附,蕭何拜服;韓信在項羽那裡,只能充當儀仗隊,來到劉邦這裡,要權給權,要王給王,韓信歸心。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另外,夏侯嬰是一車伕,後來為太僕;英布原是土匪,後來為三王之一;周勃與灌嬰,不過是小商販,此後出將入相,聞名天下。能用人,善用人,敢用人,這才是領導該乾的事,你非要跟銷售比業績,跟程序員比技術,你不倒閉誰倒閉?

績效無上限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現在一些公司的領導天天給大家畫大餅,講期權,最後上市了,員工手裡的期權變成了廢紙,老闆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賺翻了,這樣的領導能把企業辦成功?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劉邦能取得成功,能讓手下人死心塌地,不是沒有道理的。韓信要齊假王,劉邦直接給齊王,連韓信自己都說:“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韓信、彭越、黥布等封王的有八位,蕭何張良等封侯的有143人。連反叛過他的雍齒,都能封侯。

48歲還是混子,同齡人都當皇帝了,他用六年完成逆襲

作為一個有理想,有魄力,能識人用人,與員工共享利益的領導,劉邦想不成功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