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杜琪峰的創新,張家輝的轉型,任賢齊的突破

杜琪峰是一位上限極高的導演,他的電影不僅精彩而且有著自己對電影的獨特理解,某種程度上他代表著香港電影中流砥柱的堅挺力量,但儘管如此杜琪峰也有不少電影被觀眾和市場所低估,2004年的《大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杜琪峰當年對《大事件》充滿了期待,準備帶著它衝擊戛納國際電影節,但是最後卻因為各種原因只獲得了一個金馬最佳導演獎,這份獎其實也很重很重了,但是對於當時的杜琪峰和《大事件》來說似乎還遠遠不夠。

《大事件》:杜琪峰的創新,張家輝的轉型,任賢齊的突破

杜琪峰的創新:

《大事件》並不是杜琪峰隨隨便便拍攝的一部警匪片,電影中融入了杜琪峰對電影深度的思考和拍攝方式的創新。一般的電影拍攝每一個場景都會選最好的角度,打最合適的燈光,布最理想的景,來給觀眾製造最好的視覺效果,但是杜琪峰拒絕這樣做,這一次他採用的是最紀實的真實拍攝手法,只選用日常的拍攝鏡頭,自然的光線和現場的同期聲。這樣的拍攝手法極大的增加了電影的難度,但最大的亮點卻是真實。電影裡反映出來的場景跟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場景一模一樣,最大限度地拉近了電影與觀眾的距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影開場時的那幾分鐘槍戰,沒有傳統電影裡那麼的激烈與血腥,但是在杜琪峰的長鏡頭下槍聲,彈道聲,人聲,顯得十分的立體真實,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大事件》:杜琪峰的創新,張家輝的轉型,任賢齊的突破

張家輝的轉型:

《大事件》對於張家輝來說也意義非凡的一部電影,這是他整個電影職業生涯的轉型之作,如果沒有2004年的《大事件》,那麼或許就不會有現在三獲影帝的張家輝了。《大事件》之前張家輝只演過一類角色:化骨龍。自從在《賭俠1999》裡化骨龍的角色闖出點名堂後,後面的所有作品幾乎都是這個類型的角色,但是質量一部不如一部。好在杜琪峰及時出手相救。《大事件》是杜琪峰與張家輝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完全摒棄了張家輝油嘴滑舌的無厘頭搞笑風格,把他打造成了一個魯莽執著但是堅強的警察硬漢。雖然這時的張家輝還多少顯得有點稚嫩,但是從他的身上已經慢慢的看到了後來《龍城歲月》裡飛機,《證人》裡洪荊和《激戰》里程輝的影子了。

《大事件》:杜琪峰的創新,張家輝的轉型,任賢齊的突破

任賢齊的突破:

和張家輝類似,《大事件》對任賢齊也有著轉型昇華的意義。大家還記得3年前《樹大招風》裡悍匪葉國歡的驚豔表演嗎?任賢齊葉國歡的成功實際上就是從《大事件》裡的元哥開始積累的。任賢齊1999年才正式踏入影壇,憑藉《星語心願》入圍了當年金像獎的最佳新人,但之後鮮有突破,出演的多半都是浪漫愛情喜劇。但在2004年的《大事件》中杜琪峰出人意料的把任賢齊往悍匪的方向打造,從此發掘了任賢齊過人的警匪電影天賦。吐槽任賢齊演技的人有很多,但其實任賢齊在警匪片裡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大事件》裡初出牛犢就能夠勝任一位智慧又仁義的大哥角色,後來在《放逐》《樹大招風》裡更是有讓人讚不絕口的表演。

《大事件》:杜琪峰的創新,張家輝的轉型,任賢齊的突破

《大事件》被低估:

《大事件》其實自拍攝之初就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為了能順利參加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電影節選片組委會甚至多次來到拍攝片場看花絮和樣片,可惜最後還是錯過了競賽單元。《大事件》的反響最終不如預期那麼強烈其實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原因:首先,2004年的香港電影市場已經相當蕭條了,當年僅周星馳的《功夫》反響還可以,其他的電影都一概反響平平,觀眾對於電影的追求不再那麼狂熱了;其次,杜琪峰的拍攝手法太過於超前,純寫實的拍攝手法雖然真實,但是在呈現效果上還是跟其他電影有明顯差距的,特別是在電影整體質感上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觀眾的觀感;最後,電影當時缺乏流量明星的支持,當時的張家輝,任賢齊,陳慧琳等在電影市場上都還算不上絕對明星,電影號召力一般。

《大事件》:杜琪峰的創新,張家輝的轉型,任賢齊的突破

如今看來當時的《大事件》最終沒能成為世界影壇上的“大事件”,確實有點可惜。不過電影本身還是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電影裡有杜琪峰傳統的經典配角演出,也有杜琪峰特有的對黑幫江湖情義的思考,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香港警匪片還是得看杜琪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